2012-07-25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
阳光想渗透的是时间的语言,在我的手机备忘录上明白写着:儿子开始学萨克斯。这是2011年7月25日的记录,在博客上则是《萨克斯:音乐之外》,音乐之外的现实,身体有关的现实,这么快,一晃就是一年了。
其实这周年的纪念也无多少仪式感,被渗透的是一种略带音乐的语言,而且,不光阳光,还有月光。当初选择学习萨克斯,也就是为了在吹奏中“提升他的肺活量,让他在锻炼中逐步拥有健康的身体”。这种目的当然是功利的,甚至是迫切的,音乐之外,又有多少萨克斯的旋律成为渗透到现实中的语言?我所记住的画面总是这样:小五吹起萨克斯,有些吃力地鼓起腮帮子,手指在滑动,往下按,连起来的音符很明白地变成了旋律,不是很动听,像是完成一次过程,而且,在学习的教室灯光下,他会张开嘴巴不自觉地打着哈欠。
定格的画面,成为诠释小五萨克斯生活的注解,对于音乐氛围,家里是缺乏的,而音乐细胞,小五身上,当然也没有。其实,萨克斯只是我们面对小五的一个工具而已,起初或许还有些玩具的功用,但后来必定是归于工具,吹奏出声音的工具,音乐之外,或者有些动听,也是为了另一个目的。
一年了,几乎每天都在练,每天都在吹,从前的断裂的声音终于有了连贯,也终于可以完整地吹完一个曲子,在小区里,总是会听到小五并不悦耳的萨克斯乐曲,但是还是有些心满意足了,在一种先天不足的环境里,能够用声音表达出来,总是一个进步。每次在琴行里学习,我们也不陪伴,关了门做另外的事,独自留着小五和老师一遍遍地练习。这也是对音乐一无所知的真实写照,所以每次小五在家里吹奏练习,我们根本不知道吹得对不对,不知道有没有走调,只是很没有针对性地说些“认真点”、“快点吹”、“仔细看谱子”之类的话,这些常规性的要求也无非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和安慰。
一年了,时间在行走,对于小五的点滴成绩,还是应该褒奖,一穷二白起来的萨克斯至少是在坚持着,至少是有旋律吹奏出来的。再过几天,也就要参加等级考试了,这几天一直在练习《同一首歌》。从初级起步,并不是要求有多少可以认证的水平,一步步,也是需要坚实地走下去。而当初对于身体的目的,在这一年时光里,但也缺少很直接的反馈,有成效还是毫无效果,也并不是从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可以看出,这一年,上医院的次数少多了,但并不能全盘归结为萨克斯的“疗效”,其实,在工具论的学习之路上,倒是提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小五到底喜欢什么?
我更愿意把学萨克斯作为一个开始,在课外的所谓兴趣之路上,有之后的迪迪龙英语,也有之前的硬笔书法,这三项学习一直坚持着,但看得出只是我们的选择,小五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没有极度的厌恶,也没有万分的喜欢,除了偶尔有些打哈欠的表情,大多数的时间里他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温而不火,当然也表明没有走上正道。其实,对于所谓的兴趣,只要小五有一丁点喜欢,我们也是赞同他去努力接近,甚至会创造条件,而小五似乎还没有找到完全契合自己的突破口,除了QQ农场、电脑游戏、以及一些模仿的动作之外,小五在我们面前一直是个平面的孩子,甚至,只要他真正感兴趣,从游戏寻找突破口也未尝不可,但是除了玩乐,实在看不出他还有什么浓厚的兴趣。
包括暑假的乒乓球、游泳,也是如此,涉猎或许越来越多,但是总是缺少那么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泛泛之中也只是在尽一种成长的义务而已。萨克斯学习一周年,小五的成长还是没能打开那扇启示的门,阳光所渗透的,也只是时间的语言,而已。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10]
思前: 《密涅瓦火柴盒》:世界在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