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阳光下的罪恶》:一定会照见影子
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证明“完美”只在文本里,它以现实的破绽改变了被预设的谋杀,当故事慢慢脱离逻辑之外,当天衣无缝变成一种虚设,在进入一个案件的过程中,谁能自如地挣脱出来?是作者。但是掌控所有节奏的时候,作者却也是活在文本里,当读者检阅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漏洞其实是天生的,读者也只有游离于故事之外,才能不被剧情牵着走,才能用独立的判断揭开文本的迷雾。
希区柯克之外,是盖伊·汉弥尔顿,《电话谋杀案》之外,是《阳光下的罪恶》,只不过这个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以大侦探波洛为破案视角,和《电话谋杀案》不同的是,真相一直掩盖在后面,只有通过细小的线索才能推理,只有通过推理才能发现破绽,“哪里有罪恶,哪里就有波洛”,波洛无疑成为那个设计了完美文本的作者,而正像波洛看见躺在度假旅馆“快乐罗杰”海滩上晒太阳下的人们时说的那样:“天是蓝的,太阳是温暖的,但是不要忘记阳光下也有罪恶。”
阳光照见了罪恶,因为在阳光下必定会照见影子,无法去除的影子使得完美的谋杀案露出破绽,但是当波洛完美地找到了这样的破绽,它却又变成了对于完美主义的解构——完美主义有时候就是为了让人误入歧途,顺着预设的线索发现真相,但是只要仔细回味,那些完美的破案方法其实并不完美,它甚至是牵强的,不和逻辑的,甚至只是为了说故事本身而设计的。《阳光下的罪恶》其实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阳光”,所有人物出场,交代他们的经历,展现他们的性格,最为关键的是慢慢浮现出彼此的矛盾,而另一部分则是罪恶,阳光下的线索或者隐秘,或者公开,只有到了案件发生之后,才能慢慢连接起来,从而找出真正的凶手。
女明星阿琳娜被人掐死在沙滩上,是两部分的分界线,当一种死亡发生之后,才会进入到推理和寻找凶手的过程当中,波洛从一开始进入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基本上是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出现的,尽管他是被霍勒斯爵士推荐来小岛查找宝石线索的,而当波洛进入到这个潜在发生谋杀案件的旅馆,他的更重要意义是观察者,无论是对这里入住的游客,还是旅馆和海岛周边环境,他都进行了必要的观察,所以当谋杀案发生之后,他仅仅通过一个晚上的思考,仅仅通过每个人的说法,就推断出了真正的凶手。
| 导演: 盖伊·汉弥尔顿 |
![]() |
当阿琳娜被人掐死在沙滩上,一种死亡发生了,这种非正常死亡之所以发生,就必定有凶手,在小岛没有陌生人到来也没有人离开的情况下,凶手也必定在他所观察到的人中间,这是破案最基本的一个逻辑。但是在死亡发生之后,出现的最大谜团有两个:几乎所有人都和阿琳娜有或大或小的矛盾,而几乎所有人都被别人证明不在场。从矛盾说来看,有矛盾就可能存在杀人动机,而不在现场又可以推翻所有的假设,所以波洛的判断就有了第二个逻辑出发点:一定有人在说谎。
在小岛上的住客有帕特里克和他体弱多病、害怕阳光的妻子克里斯蒂娜,有为阿琳娜写作传记的作者雷克斯,有“快乐罗杰”旅馆的女老板黛芬妮,有电影投资人奥德尔和妻子麦拉,有阿琳娜和新嫁的丈夫肯尼斯,以及女儿琳达,还有最后出现的霍勒斯爵士,以及波洛。阿琳娜是电影明星,也是霍勒斯曾经在她身上花了钱的尤物,那一颗价值不菲的钻石送给了阿琳娜,但是阿琳娜却跟着肯尼斯跑了,霍勒斯讨回了钻石,却发现拿回来的是假的钻石,所以他要波洛去岛上查找真正的钻石。正是从阿琳娜这个女人为中心,编织了一个充满矛盾的人际网络。
黛芬妮曾经和阿琳娜在同一歌舞团,但是黛芬妮年老色衰,被阿琳娜抢走了风头,她和阿琳娜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嫉妒上,而且在阿琳娜死后,波洛调查时,还发现其实黛芬妮和肯尼斯有着微妙的关系,甚至为了证明肯尼斯案发的时间在写信而编制了谎言,当然这个谎言会误导观众,因为凶手也在说谎,但是这这不过是证明两个人的关系。说谎者还有一个人是肯尼斯的女儿琳达,她是肯尼斯和前妻生下的女儿,阿琳娜处处给琳达冷眼,琳达也知道阿琳娜只不过想从父亲那里得到财产,所以两个人的矛盾最为突出,而且当波洛问起案发时间在干嘛的时候,琳达说和克里斯蒂娜在海边画画,之后克里斯蒂娜为了赶回去打网球,自己便一个人下海游泳,在游泳过程中她看到了开着划艇过来的雷克斯,还有几句对话,但是当波洛问她的时候,她却说没有遇到其他人,当雷克斯一再追问,她才承认遇见了他。这是第二个谎言,这个谎言也有误导成分,而且因为和继母阿琳娜关系僵化,她甚至说过“我恨不得掐死她”之类的话,但是因为克里斯蒂娜和雷克斯的证明,她同样有不在现场的证明。
![]() |
《阳光下的罪恶》电影海报 |
雷克斯和阿琳娜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他写的关于她的书希望出版,而阿琳娜拒绝了,这让他很为恼火。另外,克里斯蒂娜和阿琳娜之间也有矛盾,因为帕特里克和阿琳娜走得最近,在来到小岛的第一天,他们就一起划船出去,他们的暧昧关系就引起了克里斯蒂娜的不满;奥德尔和阿琳娜的矛盾则是关于电影投拍上,似乎曾经奥德尔让阿琳娜演出的电影亏损严重,而这一次新的剧本《这不正常不公平》又被阿琳娜讽刺。所有人都和阿琳娜产生了矛盾,所以谁都可能杀死阿琳娜,但是所有人也都有不在场的证明:肯尼斯说自己在房间里写信,黛芬妮作证;克里斯蒂娜和琳达去海边画画,在12点不到五分钟的时候,克里斯蒂娜回来,之后去打网球了,肯尼斯、黛安芬和奥德尔都可以证明;琳达在克里斯蒂娜回去之后,游泳时碰到了雷克斯,他们互为证明;奥德尔说在打网球之前坐在石凳上看书,似乎没有什么人证明,但是黛芬妮说自己在和员工开会时看到奥德尔在看书,所以这也提供了不在场的证明。
阿琳娜死在沙滩上,是帕特里克和麦拉发现的,帕特里克从九点出发去海鸥湾,的确是为了去找已经划船出去的阿琳娜,只不过临时碰到了麦拉,麦拉也想坐船出去,所以两个人到了海鸥湾,帕特里克首先下船,也是他发现阿琳娜已经死去,而且死亡迹象表明她是被掐死的,所以帕特里克建议麦拉把船开回去,而自己守着尸体,麦拉开走了船,告知大家发生了谋杀案。帕特里克证明麦拉不在场,麦拉证明帕特里克下船时阿琳娜已经死去。而最后到来的霍勒斯被黛芬妮看到在沙滩上和阿琳娜争吵,但是霍勒斯乘坐大船来到小岛上,所以船上的水手都可以证明。所有人都被别人证明不在场,突破口在哪?波洛从两个方面来寻找线索,一是通过现场踏勘,死亡的沙滩到附近的山洞,从悬崖到灯塔,他意外发现了在山洞里掉着的那颗钻石,也计算了从悬崖回到旅馆的时间;另外则是通过每个人讲述发现细小的线索,这些线索最有价值的是:雷克斯在经过悬崖下面的海域时,有人扔下了一只瓶子,差点砸到他,而抬头却没有看见人;奥德尔说在打网球之前发现房间里的水龙头里没有水,这就意味着楼下有人正在洗澡。波洛问谁扔过瓶子谁洗过澡,没有人回答。
所以它们便成为潜在的线索,而真正让波洛找到破绽的是,琳达承认看见了雷克斯,雷克斯也看见了琳达,但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离开琳达并在悬崖上向琳达打招呼的克里斯蒂娜没有看到雷克斯?所以克里斯蒂娜的疑点慢慢形成了,最后波洛发现的是,两者的讲述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也就意味着双方参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就是时间——克里斯蒂娜说在12点差五分的时候离开了琳达,而雷克斯看到琳达也是在这个时间,所以他们必定在两种时间里,而波洛最终发现,克里斯蒂娜故意将琳达的手表调快了20分钟,也正是这20分钟时间里,她离开琳达,然后爬下了梯子弯,用石块击晕了躲在山洞里的阿琳娜,然后又穿上阿琳娜的游泳衣,盖上了红色帽子,当帕特里克和麦拉坐船来之后,帕特里克故意说阿琳娜死了,让麦拉离开现场,然后自己到山洞里掐死了还没有死去的阿琳娜,而因为和阿琳娜肤色的差异,克里斯蒂娜涂抹了棕色油,之后离开帕特里克,在悬崖上扔掉了棕色油,又回到旅馆房间洗干净了身上的棕色油,最后赶去了网球场,让等待他的人为她证明不在场。
所以最后波洛的结论是克里斯蒂娜和丈夫帕特里克联手导演了这起谋杀案,而他们的动机就是为了那颗珠宝。但是这只是属于推论,甚至帕特里克嘲笑他:“那时候你在哪里?没有人证明你不在现场?我也可以说是你掐死了阿琳娜。”的确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甚至只是想象,帕特里克和克里斯蒂娜轻松地走出了旅馆,准备踏上回家之路,但是当他给旅馆付钱,在支票上写下名字的时候,证据便出现了:签名的笔迹和四个月前发生的一起骗保险案件的签名一样,原来帕特里克和克里斯蒂娜联合杀死了帕特里克的妻子,骗取了保险金,这个一直没有破解的案件终于在小小的笔记中找到了突破口,虽然签名的是帕特里克的名字雷德芬,但是教拉丁语的帕特里克正是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英文,他的拉丁名字就是菲利克斯·鲁波,而四个月前死去的女人就叫鲁波夫人。当帕特里克笑着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文字游戏的时候,波洛从他没有点燃的烟斗中发现了那枚钻石,于是这最终的证据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但是,正像帕特里克所说的那样,推理像是一种想象,波洛从细小的线索来推断凶手,其中的破绽是很明显的,第一,帕特里克和克里斯蒂娜是为了那颗价值十万美元的珠宝,他们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达到目的,甚至克里斯蒂娜在爬下梯子弯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让阿琳娜看见,那么他们只要在击昏阿琳娜之后拿走珠宝就可以了,而不用去杀人,选择较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目的,这才是一种明智。第二,仅仅根据悬崖上掉下的瓶子和洗澡来推断出是克里斯蒂娜设下的圈套,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那个瓶子到底是什么雷克斯也不知道,波洛怎么知道是棕色油?而且瓶子是另外和事件无关的人扔的可能性也存在,另外,旅馆里难道没有其他客人,他如果正好这个时候洗澡呢?最重要的破绽是,帕特里克坐船到海鸥湾如果是和克里斯蒂娜精心布置的骗局,那么要证明他是在阿琳娜死后才到海滩的,则必须有一个证人,麦拉无疑是这个证人,但是麦拉似乎是临时决定和他一起坐船的,如果没有这个临时决定,帕特里克如何证明自己?这个计划如何实施?而到了最后,是帕特里克的笔迹出卖了他,作为一个杀过人的罪犯,他显然太过于疏忽,他完全可以用付现金的方式结账,而不至于留下蛛丝马迹,那么波洛的推论只是推论,只是想象,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也只能变成一个悬案。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841]
思前: 《电话谋杀案》:完美,只在文本里
顾后: 《美狄亚》:神圣的另一面是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