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巴黎夜旅人》:你为什么要出走?

20221117.png

巴黎夜旅人,是关于巴黎,关于夜,关于漂泊,以及关于故事,“每一次我们都是外来者,都是夜旅人,这是他们的想象,就像留在房间里脆弱的阴影……”想要做诗人的马蒂亚斯写下了这句话,而这句话也是主持人温达在电台节目中说过的话,当夜旅的故事成为马蒂亚斯的感慨,成为电台倾听的内容,生活和讲述合二为一揭开的是夜旅生活的普遍存在,它成为弥漫在巴黎八十年代的共有情绪,但是,为什么这是人们的想象,这只是一个“脆弱的阴影”?

那时的房间里已经没有了被收留的塔露拉,但是并不是空空;那时的家里也没有了母亲伊丽莎白的身影,她已经和雨果在一起,搬出去就是开始另一段生活。塔露拉走了,伊丽莎白搬出去了,房间里留下的的确是“脆弱的阴影”,但是在马蒂亚斯看来,这成了生活中的想象,因为塔露拉留下的是关于爱的承诺:“你是我永远的爱,我会永远想着你们……”伊丽莎白则留下了那本日记本,上面记载着那些年她的生活感悟,以及关于流产的遭遇,家的反思。似乎爱的承诺和过去记载的日记都指向了“夜旅人”的本质,它们隐约成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是并没有湮灭,反而在岁月的流逝中越来越显示出厚重感,或者说,夜旅只是一种生活的遭遇,它自然变成了脆弱的阴影,而生活本身,是爱,是家,是情感,是不会走远的故事。

米夏埃尔·艾斯讲述一个“巴黎夜旅人”的故事,似乎也在去除那些脆弱的阴影,也是为了留下点什么,所以塔露拉的两次出走便成为解读这个时代的一个切口。“1981年5月10日”,这是电影一开始就标注的时间,它醒目地构成了“夜旅人”状态的时代背景;之后出现的时间则是“1988年”,7年的间隔形成了一种呼应,它是另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1981年5月10日,密特朗当选为法国总统,1988年,密特朗获得连任,一直到1995年。1981年和1988年是密特朗成为法国总统的两个时间起点,米夏埃尔·艾斯故意凸显这两个时间节点,无疑在强调巴黎夜旅人故事发生的时代,密特朗第一次成为总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获得连任则是一个时代的继续,在开始和继续里,巴黎普通人是不是也走向了属于他们新的以及更新的生活?

1981年和1988年,提供的是宏大叙事的背景,而这种背景具体化在巴黎生活里,则是从旧到新的开始,但是两种“重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它也成为塔露拉两次出走的原因。1981年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正经历着生活的蜕变:和丈夫离婚,便是生活中留下的阴影,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找工作成为她摆脱阴影的方法,但是第一天去上班就因为丢失了数据而再次失业;身边是两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儿子马蒂亚斯喜欢写作,想要成为一名诗人,女儿朱迪斯热衷于政治活动,当密特朗当选为总统,她想和同学一起去街头庆祝。在这样的一种阴影里,伊丽莎白希望孩子们专心于学习,她拒绝让朱迪斯去游行,更希望马蒂亚斯通过会考,而对于自己,重新寻找工作成为不二选择,去电台找到了接线员的工作,工资低,但是伊丽莎白二话不说,还是答应了。

导演: 米夏埃尔·艾斯
编剧: 米夏埃尔·艾斯 / 莫德·阿美林 / 玛里埃特·黛塞尔
主演: 夏洛特·甘斯布 / 基多·雷昂-里希特 / 诺亚·阿比塔 / 梅根·诺瑟姆 / 提布尔·凡松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2-02-13
片长: 111分钟
又名: 巴黎路人 / 就在今夜(台) / 夜之旅客 / 夜之旅人 / 巴黎夜旅人间 / The Passengers of the Night

这是一家三口在1981年的生活,它在艰难中开始,他们就像是摸索着前进的巴黎夜旅人,在浓重的黑暗中想要发现那一束光,但是“夜旅”的困难就在于黑夜往往是白昼的一种延续,而不是终止。“亲爱的夜旅人,现在是5月10日,不是5月11日,我将伴随你走到早上4点……”电台的声音在夜晚传来,“欢迎讲述你的故事”,夜旅人讲述自己的漂泊故事,讲给别人听也讲给自己听,但是这个夜晚一直延续着:它是5月10日的故事,而不是5月11日新开启的故事。就像伊丽莎白的生活,它从来不会因为新总统的上任而删除过去的伤痛,也不会因为零点钟声的敲醒而开启新的一天,必须从“脆弱的阴影”中一步一步向前,无论缓慢,还是用力,过去永远是明天的背景,夜晚永远是漂泊的时间。

塔露拉是伊丽莎白电台接线工作结束后在街道的长椅上看见的,这个18岁的女孩喜欢这个电台节目,是因为她身上有着夜旅人的故事,那就是居无定所的生活,但是当伊丽莎白将她带到家里让她留下来,看起来是对她漂泊生活的一种终止,而实际上塔露拉的故事就像电台里说的那样,是一种延续。塔露拉为什么没有家?她经历了什么?和伊丽莎白一家显性化的故事不同,米夏埃尔·艾斯将塔露拉的故事放置在“脆弱的阴影”中,她并没有揭开这个夜旅人的曾经遭遇的一切,只是从她的感慨甚至悲叹中模糊地展现她的经历:马蒂亚斯见到这个陌生女孩,告诉她可以一直住下来,塔露拉感动地哭了,她说“你们对我真好”,哭泣的背后一定有对她不好的家人;马蒂亚斯和朱迪斯带着她去看电影,本来是要去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鸟人》,但是买不到票于是溜进去看的是侯麦的《圆月映花都》,塔露拉告诉他们自己喜欢看电影,“看电影能忘掉一些事……”她经历了哪些让她想要忘掉的事?伊丽莎白以为电台的男同事对自己有意,不想男同事明确告诉她自己还不想这么快开始一段感情,回家的伊丽莎白又说起离婚的丈夫,塔露拉反而安慰伊丽莎白,还对她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人”,塔露拉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她的哭泣,她的电影生活,她对男人的态度,都隐约地传递出成为她曾经遭遇的种种,但是这些都没有成为米夏埃尔·艾斯展开故事讲述的内容,塔露拉的故事是一个“脆弱的阴影”,它在暗处,它属于黑夜,或者它正是一种想象。

《巴黎夜旅人》电影海报

塔露拉带马蒂亚斯去参加桥下乐队的活动,马蒂亚斯掉落到水里塔露拉也跳了下去,两个人在水里激吻,回到家之后又在塔露拉的小房间里做爱,这是塔露拉某种新生活的开始,但是当第二天马蒂亚斯来到小房间里时,发现塔露拉已经不辞而别了。为什么有了“家”,有了爱的塔露拉再次成为夜旅人?这是塔露拉的第一次出走,很明显,她的出走就是漂泊的延续,在这里她的确感受到了温暖,萌发了爱恋,但是过去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完整地画上句号,或者她的哭泣,那些电影,以及和马蒂亚斯的爱欲,并不是真正让她告别了阴影,没有被展开的故事还隐藏在背后,它需要更多的力量让她从中解脱出来。

1981年之后是1988年,当选之后是连任,这也是关于夜旅生活的一种连续。1988年,伊丽莎白已经找到了生命中的男人雨果,已经取代了温达成为电台的主播;朱迪斯也有了新的生活,马蒂亚斯也慢慢长大了,这时,塔露拉第二次出现在街头,伊丽莎白发现她的时候似乎已经昏迷,而从她手上的印记可以推断出:她又复吸了。这是比出走之前更坏的生活,复吸的结局戕害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当塔露拉出走之后她又遭遇了什么?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个延续的故事,它变成了另一种伤害,而当伊丽莎白再次将她带回来,是真正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塔露拉在离开之后又经历了什么,米夏埃尔·艾斯一样没有交代,一样变成了“脆弱的阴影”,但是在伊丽莎白一家人逐渐走出阴影的对比中,塔露拉才开始要寻找自我:马蒂亚斯告诉她《圆月映花都》的女主角三年前就因心脏病去世了,这让塔露拉十分震惊,电影不是让人忘掉一些事而是反思一些事;塔露拉说自己回不到正常的生活了,漂泊才适合自己,他们便为她找了一份在电影院检票的工作,“可以看更多的电影了。”甚至她还和马蒂亚斯一起去拍电影,一切都是对漂泊生活的解构;马蒂亚斯告诉她三年前就爱上了她,那一句“我爱你”是马蒂亚斯开始承担责任的承诺,“我们可以共存在一起。”共存的背后当然是爱。

四个人一起相拥跳舞,他们听着Joe的歌曲《如果你不存在》,他们讲述着和“焦糖”有关的家族传统,这一切都不再是夜旅人的生活,但是,第二天那个房间里再次变得空空荡荡,塔露拉再一次选择了出走——为什么有了家有了爱,塔露拉还是离开了?第一次离开是因为脆弱的阴影还在,她投身进去是为了离开却变成了新的戕害,而第二次离开,塔露拉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也许阴影还在,但是她看到了三年来的爱,看到了共存的希望,看到了未来,也许以出走的方式中断延续的阴影,是她必须做出的选择。第一次和第二次,出走和另一次出走,在别人注解的生活和自己寻找的勇气中开始了新生,它不再是模糊,而是一种确认:任何夜旅人都需要在自我蜕变中告别漂泊,离开阴影,“你是我永远的爱,我会永远想着你们……”就像城市里轻声吟唱的温柔夜曲,在对往日时光的眷念与深情中,开始了从今夜向明天的一次出发。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53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