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5 “大都会”里的进化史

大都会,比如杭州,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久远的存在,而修理照相机镜头和寻找特价书店,便成为一种走近的方式,烈日下的接近,却也是在恍如隔世中体会一段历史。

首先是自己的照相机,自从今年5月横店之行镜头彻底坏掉之后,几乎再也没有用眼睛发现出现在眼前的那些景象,它们是活动的,不再凝固,它们是随机的,不再定格。而暑假出行的计划必须把这种放弃再次拾起。现在的疑问是,曾经坏掉的镜头能不能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呢修理好,如果不行,则能不能趁这个计划更新机身和镜头。按照自己的习惯,似乎还是Canon的相机更适合,起先在网上查阅,5D价格偏高,几乎不再考虑范围;7D价格便宜点,但是不是全画幅;按照性价比和目前的摄影水品,更倾向于全画幅的6D,但是上市时间有些久了,又感到有些不满意。犹犹豫豫,总是感觉到难以下手,所以杭州出发之前,把这些相机的网上天猫价格都抄在了纸上,希望在实体店能对比参考下。

解剖学意义下的镜头

驱车到杭州的百脑汇电脑城,离9点开门还有些时间,等待片刻之后便寻找佳能的经销店和金牌店,在一楼开门见山就询问修理镜头的境况,工作人员说修理人员还在路上,让我在等待一下。空隙时间也询问了目前市场上的佳能器材价格,这里的6D机身似乎比网上便宜,只要8000多元,如果再配上EF24-105 f/4L IS USM的镜头,价格大约是12000元,这比网上的这款套机价格便宜2000多元,看来实体店的价格比网上还要便宜。但不管是昂贵还是便宜,第一选择仍然是把损坏的镜头修好。

一个小时之后,修理人员终于赶到。打开、拆解、观察,那些松掉的螺丝掉了出来,而防抖的线似乎也断了。看着一堆被解剖开来的镜头零件,实在有些陌生了。修理人员说,按照镜头的故障,修理费是400元,但是看在我等待时间的份上,给我便宜50元。350元的修理价格,对于我来说还是合理的,甚至比想象中还要便宜,所以此次杭州之行前对于各种相机型号的对比都没有了意义,看来,相机更新工作还要推延很长一段时间——他在给我的机身进行检测时,最后得到快门的次数是46666次,也就是和理想状态下使用快门达10万次相比,还有很大的使用空间。

买了六年的相机,只使用了不到一半的快门次数,所以当更新计划搁浅,我又返回到了数码的原始阶段,所以,我的单反史是一段继续延续的历史,是没有走到新阶段的历史。没有更新就没有进化,7D、6D还是5D,一切也只是某种构想,某种在未来的构想。而在修理相机等待的间隙,在这个大都会里,又开始了我第二段关于寻找和对比的路程——购买特价书。

从百脑汇电脑城的教工路向南,穿过天目山路,过了两个红绿灯,就到了对面的浙江图书馆。今天是礼拜六,按说应该有假日书市。但是绕了一圈仍然没有在老地方看到,自从去年来过之后,似乎一年多没有光顾了,所以担心假日书市换了地方。在图书馆一楼大厅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张告示,原来由于天气炎热,从7月13日到31日,假日书市暂时休市,8月份再重新开张。计划落空,搜索杭州相关的特价书店,说是凤起路、体育场路和文二路有几家。照相机还未修好,趁着时间便开始实地搜寻。体育场路那边似乎只有一家晓风书屋,但是没有特价,这里也曾有过几家特价书店,但是现在都没了踪迹;凤起路太远了,便向文二路方向过去。

路是有些陌生的,转了一圈,才从文三路由东向西进入到同样单行线的文二路,在浙江新华书店对面发现了一家特价书店,这家名叫“国学书店”的特价店其实就是凤起路特价书店的分店,也还好,不必舍近求远。店里的书不少,整排整排放在那里,特价的价格写在书的底部,一般来说是对折,这里不是像假日书市出售的是古旧书,而是统一是二手书,但也有覆盖着塑膜的新书。来回挑选,其实中意的似乎并不多,有些限于书的包装破损,有的则因为出版社不给力,最后选中了七套图书,细细一看,除了《大都会》和《四世同堂》是文学作品,其他都是有关历史的,克鲁泡特金的《法国大革命史》现在好像不出版了,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和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是民国学术系列,《中国时代1900-2000(上、下)》和《样板戏史记》是关于中国时代的记录。七套图书,历史类占了五套,想来也是和今天出行内容相契合——镜头又回归到了没有改变的历史,图书也活在各种历史的论述和记录中,而我,似乎也不是走进了新鲜的大都会,而是在过往、回忆中到来和离开。

法国大革命史 克鲁泡特金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38.00元 现12.00元
190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流亡英国期间完成的,所以在书中,克鲁泡特金从无政府共产主义的观点出发剖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现象。法国大革命在整个历史上的地位,是和它以前的文艺复兴,以后的产业革命一样的重要;所以,倘然没有法国革命,我们的世界也要不同。本书旨在让我们认清楚法国革命,让我们不要忘却法国革命的两大个特点:一、法国革命是由真正的纯粹的民众热狂而生,他们有他们的要求,有他们的灵魂;他们不要领袖来宰制,不要凭着政客的阴谋来进行。他们是赤裸的,纯洁的革命份子。二、法国革命时的人物,固然各有弱点;但他们都是赤心以全生命来从事革命。

大都会 唐·德里罗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22.00元现13.00元
不是译林版的“德里罗作品集”,所以封面不再是获得2012年英国设计界“奥斯卡”黄铅笔奖的设计师Noma Bar的封面,简洁线条和丰富的寓意被一种杂乱和过于饱满的画面所取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的单行本。像乔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一样,唐·德里罗描写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主人公埃里克?帕克是一个28岁的亿万富翁,生活在纽约。他的天性就是要在世界上不断攫取新的东西。2000年4月的一天,他打算乘车穿过纽约市去理发。路上,他不停和相关人员开会,商讨日币的涨跌情况;他遇到一场反对全球化的游行示威——后来这场示威变成了一场骚乱;他的车子穿过一支送葬的队伍;安全主管向他报告:有个精神错乱的前雇员正伺机杀他;他造访了一家电影院;他还设法发生了三次性行为……

社会进化史 蔡和森 著 东方出版社 原33.00元 现10.00元
《社会进化史》是蔡和森在20世纪20年代初任上海大学教授讲授课程时的讲义,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第一部社会发展史,是此类著作的奠基之作。全书3篇35章,约14万字,1924年5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运用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联系当时的中国革命和社会实际,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程,考察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在大量引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关系之剖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崩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成功”的结论。此外,这本书还多次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原始时代群婚和私有制下一夫一妻制婚姻的道德问题,阐明了阶级斗争、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著 东方出版社 原35.00元 现12.00元
1920年春天,梁启超欧游归来,在清华大学等校任教,开始集中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当时蒋方震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约他作序,他看后很感兴趣,却把清朝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相比附,由于梁文史功底深厚,厚积薄发,完序后篇幅几与蒋书相等,限于序文体例,遂独立成书,起名《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写作此书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是当时鲜明的时代特色。书中提出“以复古为解放” 作为清代学术发展的总特征,不仅是梁启超对清代学术的重新论列,更是其对五四新文化的呼应与引导。《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

中国时代1900-2000 师永刚 邹明 主编 作家出版社 原77.00元 现23.00元
副标题:《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这里有《纽约时报》上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文献,有《时代》版韩战中美交战记录,有《华盛顿邮报》版的中美建交秘史,有《纽约客》上的毛泽东以后的中国,有《新闻周刊》版的蒋介石兴衰故事,也有英国研究中国的方法等……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中国时代1900~2000》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是偏见还是洞见,是真知还是误读?那是一个陌生的、连续的、属于美国人发现的中国。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8年,6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中国时代,是历史的“他者”文献,是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

样板戏史记 师永刚 张凡 主编 作家出版社 原59.80元 现25.00元
样板戏作为60年代中国人的公共回忆以及中国国剧史上的某种文化遗迹与经典,深刻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而且确实曾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娱乐消遣。这种全民性的普及始于一九六零年代的群体性京剧革命时代。八个样板戏主导了六十年代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的重张,甚至生活的戏剧化形态,或者说彻底的“文娱京剧化”。而样板戏,也成为一个时代以京剧为形态的重要的悲喜剧。不仅仅是国家的,它甚至是私立生活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代人来说,样板戏正在成为一段历史的背景。这一部样板戏传记,首度披露了江青与样板戏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的真实内幕,与当年参与样板戏的编创演人员的恩怨情史与结局,是官方审定的首本集中讲述样板戏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文献。

四世同堂 老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68.00元 现41.00元
“太平年月,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死亡。”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在这样的背景下,花草和诗歌,牺牲和死亡,个人生活会如何选择?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死存亡,小羊圈胡同住户的荣辱浮沉,都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里,广大平民陷入战争和动荡的悲惨遭遇中,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也有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不管是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民族气节,都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大杂院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但,也有信心:“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918]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