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8 张家界:阿凡达的另一个“化身”
“潘多拉很远,张家界很近。”这句话曾经是2010年张家界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之后的“邀请语”,而现在完全印在了张家界的营销商品中,门票、指示牌、警示牌上随处可见,现在看来,这句话完全变成了张家界推销自我的“广告语”,从邀请语到广告语,是一次策划变成长久消费的转变,“标签”被固定下来,从而使张家界完成了“阿凡达化”的改造和“新生”。
作为一部3D的科幻电影,对张家界来说,几乎是革命式的,从2010年开始,张家界就开始了不懈的努力,首先确认卡梅隆电影中的镜头取景于张家界,而最著名的就是将袁家界的南天一柱(即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从此开始了张家界“阿凡达化”之路。除了更名,还有包括“所有宣传品在改版时加上《阿凡达》的内容”、“给卡梅隆授予荣誉市民,给予全家终身免票待遇”等在内的各种营销创意办法,这种“营销张家界”、“走进欧美”的”乾坤挪移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特别是将一个城市的发展寄托在一部3D电影的知名度上,显然充满了娱乐心态。
而现在两年过去了,《阿凡达》电影的影响力已式微,但是在张家界,随处可见阿凡达的影子。在天子山索道排队处,挂着介绍的牌子,上面就写着“潘多拉很远,张家界很近”的广告语,同时还指出了电影镜头中的那些山体与张家界的对应关系,用红线一一对应起来,似乎要将人拉进那奇幻的电影世界。在袁家界景区,导游也详细介绍了“哈利路亚山”的位置,这个曾被叫做“南天一柱”和“乾坤柱”的山体,几乎倒立着,在群峰之中格外突兀,现在完全叫做“哈利路亚山”或“阿凡达悬浮山”,看起来是有几分电影世界的梦幻色彩。在拍摄视角不错的地方,有一只潘多拉的空中霸主“魅影”的雕塑,黑色的鸟体正展翅飞翔,它的背景就是远处的“哈利路亚山”,所以商贩们用这个道具招徕游客来此处留影,感受“魔幻现实主义”。
用“哈利路亚山”来扩大张家界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或许在阐释“张家界不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理念,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营销方式,而对于张家界来说,改名并不是第一次。从以前的大庸到现在的张家界,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从这一次的改名成长起来的,1994年开始,当张家界全部被打上了有关旅游的标签,其实它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被搁置在另一边,而近20年的历程中,张家界已经成为了唯一的标签,谁还会记得它的“曾用名”?
而从张家界的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其实只是同质化资源的一次翻新,并无从大庸到张家界的“蜕变”,当张家界景区完全被贴上“阿凡达”标签,无不说明技术娱乐已经变成了大众娱乐,“阿凡达化”或许看上去更像是明知道结局是个零却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实践的一次策划,这种策划最简洁的说法就是炒作。在经过“哈利路亚山”时,我取景拍摄了一张背景是这座“悬浮山”的照片,一个小女孩正坐在“魅影”上,似乎也想展翅高飞。我不认识她,只是将她当成是“到此一游”的一个留影,或是阐释张家界“阿凡达化”的一个道具,就像那些随时可以贴上去随时可以撕下来的标签,也只是“到此一游”而已。山还是那座山,命名只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谁说张家界不需要这种娱乐精神,折腾一下,其实就像“Avatar”的词义一样,就是一种肉体的“化身”而已。
![]() |
张家界沙画(结局) |
![]() |
十里画廊小火车 |
![]() |
![]() |
采药老人 |
![]() |
三姐妹峰 |
![]() |
![]() |
毛毛虫和螳螂 |
![]() |
贺龙铜像 |
![]() |
![]() |
枯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利路亚山 |
![]() |
天下第一桥 |
![]() |
阿凡达的影子 |
![]() |
![]() |
![]() |
百龙观光电梯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