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4 新“龙门古镇”

古为今用,对一个地方来说,或许是焕然一新的开始,这种被经济包裹着的命名方式其实是在挖掘它的附加值,而其实“古镇”的潜台词是新鲜感,新版本和新生命。

如果按照得名来说,龙门古镇应从东汉算起,拒绝世俗生活的严子陵游历龙门,不禁叹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赞叹间,赋予了这块灵秀之地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而其实,他所称“龙门”只是古镇背后的龙门山,峰峦重叠,气象万千,海拔1067米的龙门山为富阳群山之冠。而村以山名,则开启了龙门古镇“可书写”的历史。严子陵生活在东汉初年,而在之后的那段变迁历史中,出现了重要的历史人物,那就是三国时东吴的孙坚、孙权父子。

从时间上说,严子陵命名龙门山,以及龙门古镇得名,与三国东吴政权建立并不在一个历史时期。而现在的龙门古镇有90%以上的村民和孙坚、孙权的东吴政权有关,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今天,孙氏家族在龙门已发展到两千多户、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千百年来的发展,目前古镇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

进古镇入口,正在播映着老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在古镇里,也处处可见三国的印记,从孙策、孙权的族谱到东吴地图,古镇做足了三国文章。其实,这多少会给人以错觉,古镇似乎是三国开始的古镇,或者说,龙门是孙权的龙门。其实,龙门一脉是孙权的后裔,而并非起于孙权,或者说,龙门古镇命名在先孙权后裔迁居在后,而开发商定位在“孙权故里”,当然颠倒了先后秩序。

做足历史文章,对于景点开发来说,是一种常态,这种“过度诠释”对于龙门古镇来说,不是溯源而是敷衍,不是归宗而是攀附。龙门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而在宗祠里,则多是介绍有关的孙氏名人,从春秋时写就《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到孙膑,再到“十八评事”孙祁,工部主事孙坤,长葛县令孙濡、“七县首富”孙潮,“山西第一廉吏”孙衔,巾帼英烈孙晓梅……及至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龙门古镇历史完全成了孙氏家族史,在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里被书写新的一页。

其实,抛却附会的家族传说,龙门古镇以其“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的格局别具风味,深长的弄巷,幽静的庭院,构成了龙门的基本单元。数百幢明清古建筑密匝匝地树立于古镇,由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巷道串联着,宛若迷宫。而村外的那条逶迤的龙门溪,穿村而过,汩汩而流,汇入剡溪,潺流廿里进富春江。和它一样安静的还有村外连片的稻田,成熟的稻子在夕阳中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与那辉映在暮色中的牌坊组成了亦古亦今、亦庄亦谐的景致,或许,这才是一个古镇的真正魅力。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01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