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5 亚马逊丛林里的神
2014巴西世界杯第三日战报:
·哥伦比亚3-0希腊
·哥斯达黎加3-1乌拉圭
·意大利2-1英格兰
·科特迪瓦2-1日本
丛林是“小径分叉的花园”。即使其中没有一条已被人走出来的大路,每个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子前进,可以自己决定是走树左边的路还是右边的,并且在每次碰到树的时候,都拥有作出决定的自由。
——【意大利】安贝托·艾柯《悠游小说林》
“在丛林的热浪中,无情的马里奥惩罚了英格兰草率的防守失误”,这是《每日邮报》在英格兰1:2负于意大利之后的头条标题,这是对英格兰后防线糟糕表现的评价,也是对意大利出神入化击败三狮军团的肯定,当然,这或许还有对BBC那个冒失的乌龙版1:0的讽刺。这是开场第4分钟的情节,当英格兰的斯图里奇分球,奔跑的斯特林在距门27米处怒射,球击中边网!看上去仿佛是射进了网窝。过去两届世界杯,英格兰首战都在4分钟内进球,而这一次,BBC用1:0播报的信息像是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对于英格兰而言,取胜比赛似乎变成了一种想象,一种意淫,强烈的取胜欲望反而变成了捅进自己球门的“乌龙”,在亚马逊丛林的热浪中,三狮军团变成了三喵军团,在疲乏、无奈中低头臣服。
马瑙斯亚马逊球场的确像是考验人的丛林,30℃的气温,61%的湿度,对于英格兰而言这是一个梦魇的开始,虽然有着斯特林的积极奔跑,有着斯图里奇的抢断,有着亨德森的传接,但是这些青春的力量始终不能刮起一场大风暴,即使在被意大利灌进一个球之后仅过两分钟,斯特林、鲁尼和斯图里奇在配合中撕破意大利防线扳平了比分,但是这并不足以改变英格兰的命运,杰拉德已经苍老,斯特林还显冒失,而毫无感觉的鲁尼,更是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打飞机”式角球羞辱了自己。作为身价最高的足球运动员之一,参加了三届世界杯的鲁尼还没有“破处”,在这个耻辱性的纪录面前,斯科尔斯的那句预言是:“英格兰不需要鲁尼。”
![]() |
大师是用来膜拜的,而对于神只能仰望 |
一个人倒下,必是另一个人站起来,而对于意大利而言,这丛林是小径分岔的花园,有着按照自己意愿行走的大陆,有着掌控节奏的自由,他们仿佛在丛林里散步,“徘徊漫步不等于浪费时间:就像人做重大决定之前,常要驻足思考。”这是艺术的思考,这是哲学的思考,这是马尔基西奥26米处大力的低射,这是巴洛特利小角度顶入近角的头球,传神的射门带来的是步步领先,这一场的胜利也延续着两年前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淘汰英格兰的优势。
在这同是潮湿、闷热的亚马逊丛林里,意大利有战神马尔基西奥和巴洛特利,但是整场比赛更惬意漫步的却是另一个神——皮尔洛,这个2012年欧洲杯上用勺子点球击败英格兰的中场核心,用满脸的络腮胡子证明着另一种成熟。皮尔洛身上的那种大师气质让他每次触球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因为有了他的“销魂一漏”,马尔基西奥用一个世界波打开了僵局;因为有了他场上调控,巴洛特利才完成了绝杀进球;也因为有了他的策动,巴洛特利完成了极具危险的吊射,坎德雷瓦击中了门柱……皮尔洛全场比赛完成了108次传球,传球成功率达到了恐怖的95%,他就是用神一样的传球,让意大利这一支蓝色猎枪完成了子弹上膛,然后向着面前的敌人发出致命一击。
当英格兰队员们体能下降出现抽筋的时候,35岁的皮尔洛却依然在丛林里惬意散步,英格兰与意大利的差距或许就只缺了一个皮尔洛!而在伤停补时的时候,皮尔洛更是在左侧距门28米处主罚出任意球而击中横梁,这个名叫“电梯球”的任意球就像两年前的勺子点球一样,在世界杯的课堂上普及了知识。“刚出发时好像很美,有弧线,但到了中途下坠特别快。整个弧线都不高,门将都反应不过来。”《米兰体育报》曾这样形容皮尔洛的“电梯任意球”:“迅速升到六楼,却又急速降到一层”,这个坐在马桶上想出来的任意球灵感,吸取了任意球大师儒尼尼奥三个脚趾触碰皮球的要点,而在三狮军团面前,皮尔洛的实验仿佛是故意展现。重重地砸在横梁上不是为了再次领先比分,而是给从崩溃转向绝望的英格兰一种心理的打击。
是的,大师是用来膜拜的,而对于神,只能仰望。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963]
思前: 阴谋论下的“枯枝败叶”
顾后: 元·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