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数字博客:管窥中国互联网行走印记

我的博客“或。者”已经走过了六年多的历程,到今天运行共2238天,作为一个“自媒体”,其实更多的作用就是在自娱自乐中书写个人史记,而个人书写的轨迹却也折射出这几年中国互联网的变迁历史,所谓“管一窥而知全豹”,从“数字博客”的分析来看,大约也可以作为一种微历史的解读。

个人博客的数据主要来自于“CNZZ数据专家”,从2009年12月1日开始,在博客的所有页面中插入了申请来的统计代码,所以六年多的博客只有五年的时间是被详细记录的。CNZZ的数据具体包括流量分析、来源分析、受访分析、访客分析等,后期还增加了开放计算平台、价值透视、无限流量分析以及扩展组建,但是对于个人站长分析来说,前面几项内容已经足够全面。从统计数据来看,从2009年12月1日开始计数开始,网站的受访流量一直较为稳定,每年大约在2万至3万之间,这也和网站后台显示六年多16万的总访问量基本吻合。

2013-14年的“数字博客”

从来源分类来看,占最多的还是以“直接输入网址或书签”的方式访问,基本维持在4000至6000之间,而2013-1014“赛季”的数据有大幅增加,达到了9749人次,几乎占了四成。而位居次位的就是通过搜索引擎来访问的,2013-2014赛季占到了两成。而从搜索引擎的来访数据分析,占首位的是百度网页,2009-10赛季、12-13赛季都占了一半,而2013-14赛季甚至达到了70%强,而另外的搜索引擎包括360网页、搜狗网页、谷歌网页有升有降,但都无法超越百度的搜索量。而从搜索的关键词来看,除了“五行缺水”、“提痧”、“感恩节写给孩子的信”、“维基解密的道德思考”、“曹寇”等热词之外,这几年前十位的关键词几乎都和媚俗、色情有关,比如2009-10赛季的第一位是“成都一夜情”,2010-11赛季第二位的是“自称是杭州性工作者微博网友‘若小安1’”,12-13赛季和13-14赛季的第一位的则是网络热词“草泥马”,而“西方色图”、“极乐老人李长秀”、“色图”“尾申鲸”这些词纷纷占据搜索前十位,这也反映了搜索引擎的工具化特性,其实对于网站的深度访问和访客的忠诚度没有任何作用。

而从访客地区来看,最多的地区当然是浙江省,几乎都占了总访客量的50%以上,其次比较多的地区还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四川和福建,而境外访问最多的是美国,2011-12赛季接近了10%,这些访客或者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过来,或者是通过友情链接访问,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批量广告进入网站的,但总体来说,作为没有社会影响的个人网站,那些访客也都是匆匆过客,来过也只是留下痕迹而已。

这是个人博客五年来的对于数据的一些粗浅解读,但其实重要的不是这些数据对于个人网站的意义,而是从数据来管窥中国互联网这几年的变迁。从这些数字来看,折射出的最重要有两点,一是谷歌在中国遭遇的命运,二是移动终端的兴起。

作为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在中国市场命运多舛,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仅仅五年之后,在2012年12月12日,宣布关闭在中国大陆市场购物搜索服务,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而从博客的统计数据来看,2009-10赛季,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访问网站的有1089人次,比1426的百度网页搜索访问略低,而在2010-11赛季和2011-12赛季,谷歌网页均超过百度网页,而当谷歌关闭中国大陆市场的搜索服务之后,2012-13赛季和2013-14赛季,都已经看不见谷歌的身影。但是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之后,反而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谷歌访客。从来访域名的数据来看,2009-2011年均以google.com和google.cn为主,而从2011-12赛季开始,大量的谷歌域名开始出现,包括google.com.hk、google.com.tw、google.com.my、google.com.ca、google.com.fr、google.com.sg、google.co.uk,也就意味着谷歌全球化的特点更加明显,而2011-12赛季,来访域名最多的就是google.com.hk,超过百度的页面,这也意味着谷歌还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也折射出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之后,很多访客选择谷歌香港的搜索域名进行相关搜索。

而第二个变化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从网站的搜索引擎数据来看,一直到2013年底,百度网页移动版也未见其踪迹,但是到了2013-14赛季,百度网页移动版搜索引擎的搜索量位居第三,占了9%的份额,而在访客终端的数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2009-10赛季非移动终端占了99.56%,移动终端只占了可怜的0.04%,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访客逐渐递增,2010-11赛季为0.85%,2011-12赛季为1.63%,2012-13赛季为4.62%,而到了2013-14赛季,这个份额达到了10.66%,发展势头迅猛。

个人网站的这些数据或者片面,或者偶发,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但是小数据反应大时代,在管窥中,依然能看见中国互联网行走中的那些浅浅印记。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4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