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谁先爱上他的》:一万年太久

20201201.png

《假期快乐》的小剧场演出,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计划铺陈开来——除了作为导演和演员的阿杰:他带着受伤的腿进了剧场,坐着轮椅上了舞台,用激情演绎这个“飞往巴厘岛”的离别故事。当阿杰带着现实的身份演绎戏剧,其实是揭开了那一段隐秘的爱:风铃声响起,他的回忆里是他和爱人宋正远第一次认识,来剧场取乐器的宋正远留下的是一道深情的目光;风铃声再次响起,宋正远却要离开他,“我需要一个正常的婚姻。”于是两个人成为末路;“飞往巴厘岛”的故事还没有展开,回忆里是阿杰看见正举行婚礼的宋正远,是宋正远身患癌症他陪在身边并且借钱帮他换肝,是最后打电话给宋正远的妻子刘三莲:“他希望你去医院一趟,见他最后一面。”是他带着病重的宋正远,隔着学校的大门远远望着从学校出来的儿子宋呈希……

回忆渗入故事,故事展现回忆,而一切只为一个不在场的人重新回到现场,当无法行走的阿杰奋力在演出中找到最真实的感觉,当风铃声飘荡在剧场中成为最抒情的声音,当“飞往巴厘岛”成为携手在一起的“快乐假期”,坐在后排的刘三莲站起来,忽然有些兴奋地对儿子宋呈希说:“今天是你爸爸的生日。”于是在掌声中,这一场演出变成了对逝者的生日祝福,而逝者并没有逝去,不仅那些生前的片段通过剧场演出,通过镜头展现出来,还原了一个生活在隐秘处真实的宋正远,而且他在生日仪式中“到来”,其实为曾经矛盾、纠葛、怀疑、困惑的家人、爱人、亲人创造了和解的机会,这仪式宛如是另一次重生:当阿杰在别人的搀扶下起身向观众鞠躬,剧场门口出现了拿着花的母亲,这是母子之间关于同性之爱的认同;14岁的宋呈希之后再没有去找过心理咨询师,“我和刘三莲已经一个月没有吵架了。”而阳台上挂着的风铃分明是在延续着这个故事,刘三莲说:“我们也再没有和阿杰联系,保险金还是给了阿杰……”

母亲对儿子同性恋身份的认同,儿子和母亲争吵和矛盾的结束,逝去男人的“同妻”和爱人之间关于保险受益者的和解,这一切似乎都在演出之后发生,当一个纠结的、讽刺的、尖锐的,甚至给每个人都带来伤害的故事,最后走向了整体的温和,这种转变发生的关键点就是那个小小的剧场,而剧场本身就有一种隐喻性:它本身是一个需要有观众存在、需要对外演出的公开的场所,但是这又是一个小剧场,现场的观众除了宋呈希帮阿杰给同学推销票子而带来的几个观众之外,就是刘三莲和宋呈希,就是后面进来拿着花的阿杰母亲——公开而私密的剧场,双重意义正是为了打开不愿公开却必须公开的身份,呈现不愿公开却必须公开的同性之爱:为“谁先爱上他的”疑问寻找最终极的答案。

“谁先爱上他的”,无疑是一个从旁观者角度提出的问题,而这个旁观者就是宋呈希,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一个曾经有父亲母亲的孩子,却在遭遇了父亲病逝之后被拉入到了这场感情漩涡中,于是问题不再是简单的爱之先后,而是涉及到爱的三重矛盾:大人和孩子视野里的矛盾,正常人和同性恋之间的矛盾,以及“同妻”和“小三”之间的矛盾,而这三重矛盾几乎都在公开而隐秘的状态中无法提供正确答案,于是,“谁先爱上他的”便拓展成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的是道德、伦理、情感、家庭等诸多维度,所以故事展开本身就变成了对于这一社会现象的探讨,它既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它既有被伤害的眼泪,也有消除误解的笑。

大人和孩子的矛盾是一个表相意义的视角问题,“大人是世上最愚蠢的生物,他们意味用他们编的故事就可以藏住秘密。”从一开场,宋呈希就在那里独白,这个带有孩子视角的叙事本身就指向了这个关于同性恋故事的隐秘意义,大人只不过是编织谎言来欺骗孩子,也就是当公开的只是一种谎言,秘密就必定在不说出来的那部分里。宋呈希的父亲宋正远在95天前病逝,本身这是一个已经发生而且公开的事,但是他的死却牵涉出矛盾:他的保险金受益人不是作为儿子的自己,而是另一个男人阿杰,于是在“尸骨未寒”时,在宋呈希口中被叫做“小三”的刘三莲到被称为“小王”的阿杰门口大吵大闹,她无法忍受的是,自己丈夫竟然无视他们母子存在,把一大笔钱给了外人。小三的大吵大闹,小王的事不关己,在宋呈希这个“我”面前,都是大人,他也将他们定义成“最愚蠢的生物”:一个是唠唠叨叨的母亲,什么事都要管,什么都说成是为了他好,宋呈希无疑就是在她眼里就是一个孩子,“为什么你对我像是一个仇人?”即使宋呈希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竟然跑去找阿杰,刘三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去找阿杰,也是以一个母亲的口吻让阿杰承担照顾宋呈希的生活和学习:她责怪阿杰没有在早上及时叫醒宋呈希以致他迟到,又嫌阿杰租房的沙发太脏,会加重宋呈希的过敏症状,又要求阿杰每天给宋呈希热饭……

导演: 徐誉庭 / 许智彦
编剧: 徐誉庭 / 吕蒔媛
主演: 邱泽 / 谢盈萱 / 陈如山 / 黄圣球 / 周洺甫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1-02
片长: 100分钟又名: Dear EX

宋呈希逃避母亲的管束,或者只是刘三莲的教育方法问题,但是他能留在阿杰那里,却是对他身份的再认识。宋呈希其实对于逝世的父亲有一个隐秘身份的认知:“其实我早就知道,我爸是个同性恋。”这是宋呈希对父亲的身份定义,当他如此定义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也接受了阿杰的同性恋身份,但是因为隐秘,他无法真正知晓他们的关系,也无法理解同性恋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离开母亲之后,他以一个逐渐成长的孩子视角观察阿杰,这也是他对于“小孩/大人”矛盾视角的解构,而正是从这里开始,这个第一重矛盾过渡到了“同妻”和“小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宋呈希的视角,但是他已经从旁观者变成了事件中心的观察者。起先他对阿杰的评价是“他一定是个坏人”,因为,“为什么我爸死了他一点也不悲伤?”不仅仅是对于父亲的去世不悲伤,而且他无故成为保险金受益人而使得母亲刘三莲脾气变得更加火爆,在母亲的口中,他是“臭同性恋”,是“变态”,但是宋呈希却分明在逃离母亲的束缚和唠叨之后,住在了阿杰出租房里,从带着宋呈希吃外卖,到让他不要没有礼貌和母亲斗嘴,再到听到阿杰弹起曾经和父亲在一起时弹奏的吉他,他的内心独白是:“他应该是个坏人。”

从“他一定是个坏人”的肯定语气,到“他应该是个坏人”的怀疑语气,阿杰的身份和定位似乎开始发生了动摇,而这种动摇其实指向的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谁先爱上他的?是作为母亲的刘三莲,还是作为同性恋的阿杰?宋呈希的这个问题很明显是一个先后秩序问题,也是爱的唯一性问题:一个人只能爱另一个人,或者说父亲宋正远只能爱一个人,也只能被一个人所爱,那么这个爱与被爱的人到底是母亲还是阿杰?从宋正远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当然是母亲先爱上父亲的,而阿杰只不过是“小三”而已,在父亲出轨而爱上他之后,才离开了家离开了母亲,才把保险金受益人变成了阿杰。顺着这样的逻辑,他应该站在母亲这边,但是,这正是这个问题在公开和隐秘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刘三莲是妻子,但其实是“同妻”,阿杰是小三,但其实是真正的爱人。

《谁先爱上他的》电影海报

正是从宋呈希出发对刘三莲和阿杰进行了重新认识,必然导致“同妻”和“小三”身份的重新定义,而这也使得第三重矛盾得以凸显:正常人/同性恋,而这个矛盾才是“谁先爱上他的”真正的核心:当阿杰才是宋正远真正的爱人,他们之间就是在同性恋的隐秘状态中活着,小剧场第一次取音乐时的相遇,风铃中的深情,以及爱人迫于社会压力的分手,都在隐秘状态中发生着,而宋正远做出分手的决定只为一个目的:成为一个正常人——正常恋爱,正常结婚,正常生子,他是正常的丈夫,也是正常的父亲。丈夫和父亲就是这个社会对于正常人身份的定义,宋正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以公开的方式进入社会的道德和伦理体系,但是当爱处在隐秘状态,甚至当爱在正常状态中消失,这无疑也是他对自我的压抑。

刘三莲无法知道他的内心,儿子宋呈希也不会知道父亲的秘密,只有他的爱人阿杰知道他是世俗和传统的牺牲品,当宋正远离他而选择了正常生活,他们之间的爱就隔开了“一万年”:“一万年就是……当有一个人跟你说他想当正常人,然后离开了你,从那一天开始之后的每一天,就是一万年。”这是当宋呈希逃避母亲租住在阿杰那里的时候,阿杰对他说的话,而从“他一定是个坏人”到“他应该是个坏人”转变中,宋呈希不仅接受了父亲和阿杰之间隐秘的爱,而且也理解了父亲在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之后毅然开始做自己的决定,“很多很多个一万年以后,我爸又出现了,因为他决定在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做自己。”反而是十四岁的宋呈希接受并理解了父亲的隐秘身份,在这个意义上,他也成为将父亲同性恋身份进行合理化的关键力量。但是,不管是宋正远当初要做正常人的决定,还是最后又回到阿杰身边,这里其实已经造成了伤害,阿杰是第一个造成伤害的人,“一万年”成为他的煎熬;刘三莲也是受害者,当宋正远对他说“我喜欢的是男人”,她才如梦初醒,在心理咨询师那里,她作为一个女人发出的问题是:“我只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假的吗?真的没有一点爱吗?”

看起来宋正远是造成他们伤害的始作俑者,但是宋正远自己何尝不是社会道德和伦理上的牺牲品?当得知自己患上了绝症之后,他才重新审视了自己,才有了做自己的勇气,最后的日子他就是在阿杰的陪伴下才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厚重的爱,而这才是“同性恋/正常人”矛盾的化解,才是冲突身份的归一,也才是“谁先爱上他的”问题真正的答案。所以在小剧场最后上演的戏剧中,在隐秘而公开的叙事中,在“今天是他生日”的重生中,所有人都成为了这个探讨伦理和道德、同性和异性、家庭和真爱主体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也用宽容做出了选择,“最后赢得胜利的是鸡排……”在喜剧性的结尾中,宋呈希和母亲刘三莲同归于好,他们也不再怨恨夺走了保险金的阿杰,而阿杰在母亲的宽容中也成为“正常人”,正如导演所说:“我们花100分钟讲了一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原谅: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原谅,但是从那一天开始,你变得比之前更加快乐了。”谁先爱上他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快乐,“飞往巴厘岛”的飞机开始启程,“假期快乐”也终于在三重矛盾的化解中成为对真实人生的命名。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11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