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1 瓦解
一片空寂:不是空,是寂,不声不响的样子,突然袭来。ftp过期了,远程登陆不了,连桌面也找不到壁纸,程序像是死在那里,不得动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进来,变成了习惯变成了必须适应的一部分,而有些东西却迅捷有力,瓦解着那些习惯,那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那些适应,以及那些正在和将要启动的按钮。
一场雨的开始,始终没有结束,就像那片湿漉漉的场地,一下子惊扰原本的秩序,所以走在上面会有冷冷的感觉,仿佛水慢慢钻进了鞋子,慢慢刺激肉体,慢慢瓦解温暖的自我保护。其实那伞是撑在头上的,是可以遮蔽风雨的,但是任何东西都在改变,悄悄地替代。甚至没有喧闹,润物细无声,一片空寂,就像在某处,不声不响的样子袭来,不得动弹。
连续否定,加强语气。但是有很多东西只是习惯性延伸,和主题无关,和启动程序的努力无关,甚至还会那么好奇地看它如何瓦解,如何破坏整体性。除了下雨,一定是还有与之有关的东西,比如冷。冬天的序曲,来得有些暗淡,萧然之后是必须进入那满目苍凉的日子,这和那些可以闯入的力量有什么关系?只是必然的通道,却从来没有想过进入的方式,一场雨开始,似乎就是这样的味道,没有了力量,无力的肉体前行,被溅湿的鞋子,以及一把撑不下风雨的伞,在那里,一定会是空寂的天空下最后的符号,飘荡着,越来越远越来越孤独。
“因为一旦需要坐下来两次,必定会有周遭的琐事干扰进来,而所有整体性的东西就都土崩瓦解了。”可是没有坐下来两次啊,两次是重复,还是递进?是想象还是真实的体验?爱伦·坡的乌鸦早就起飞了,追上了那飘荡在空中的符号,然后吞噬,然后瓦解。我只是从这边经过了广场,然后绕场两周,不打一声招呼,就这样默默前行,是两圈,就如坐下来两次一样,是干扰了那片空寂,或者是广场的空寂干扰了我,周遭的琐事在哪里?整体性的东西又在哪里?世界就像是随机组合的秩序,不等人启动按钮,它就已经坏了。
不声不响的样子,是雨落于鞋子的样子,是伞被风吹走的样子,是一个人不再长吁短叹的样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可以瓦解的,甚至就是坐在书店的一角,依然会想到遥远的那些文字,被参透的哲理,只是被印证成一行行的文字,但是空寂依然在那里,没有声音,却从此回不去那片埋尘埃里的往事和虚构。我很难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读,鞋子里是一些活着的水,它们只是在这个属于他们的季节里存在,化作雨水,躲避伞的阻拦,然后回到大地回到每一个大地上的人身上。所谓转换,其实也只是一种习惯,一种适应。
阅读无非是另一种瓦解,只是那些纸张在空中翻飞的时候,世界是暂时空缺了一个信仰的位置,整体性的神祇就在不远处,就在那些纸片里,飞舞,然后坠落,像雨水一样,是经过了转变,经过了适应。瓦解的力量,是为了在新的方向上前行,只是告诉了自己,身体里的东西正在另一个方向上成长,点点滴滴地凝聚成下一个季节里的存在。
雨没有停,我的伞不再回来,我头顶着一本书,经过那片天空。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226]
思前: 末日:曾经是和将是
顾后: 《一九四二》:死不是一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