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1 一个人的巅峰

沉思、聆听、鼓掌、感悟,对于端坐在座位上的那些户外爱好者来说,始终站着讲述自己滑雪、攀冰、攀岩、登山故事的孙斌,仿佛就是一座可以仰望的巅峰,38岁的他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和荣誉:他拥有17年的高山探险经历,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征服了珠穆朗玛峰、希夏巴马峰、厄尔布鲁士、乞力马扎罗、阿空加瓜峰、查亚峰、慕仕塔格等世界著名山峰;他拥有15年的攀岩经历,曾在法国、瑞士、意大利、苏格兰、北威尔士、美国、阿根廷、新加坡、北京、云南、广西等地攀登,首攀能力7a,极限攀登能力7c;他拥有15年的攀冰经历,获得2000年全国攀冰锦标赛冠军,2007年全国攀冰锦标赛第三名,曾经在苏格兰、沙木尼、北京、四川双桥沟进行攀登,攀登过很多难度为WI5+-WI6的路线,完成过M.blanc de takou的冰壁路线和难度为(V.VI)的TheGenius(mix climbing);他拥有12年的滑雪经历,熟练掌握双板和单板技术,曾参加过2004西班牙登山滑雪锦标赛,在2007年中国登山滑雪教学赛上获得亚军。

在超越的高度中看见世界

他在一座座险峻的山峰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他在珠峰上启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他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7+2完成者,而不管是曾经的北大山鹰社攀岩队队长、原中国国家登山队教练,也不管是现任的巅峰探游公司的经理、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校长,对于孙斌来说,他的身份属性似乎只有一个:巅峰体验者,他的生命感悟总在那一座座高峰上,总在那一个个云端的信仰中,正如此次讲座的主题:《与信仰对话》(Never stop Exploring)一样,他始终在追逐自己的信仰道路上不停步,始终在用双手和双脚丈量高度的磨砺中收获成长。

从浙西山村走出去的孙斌,曾经在未名湖畔立志做一名化学家,但是一张照片却改变了他从此以后的人生轨迹,那是一张阿尼玛卿大冰川的照片,晶莹剔透的冰川,是自然的杰作,它不是自然的背景,而是人类的目标,“人类在巨大的冰川面前如同沧海一粟,潜意识中一个声音告诉我,那才是我要的生活。”1997年,孙斌加入了北大山鹰社并随队开始了对于山峰的挑战,1998年的暑假,他第一次和队友登上顶了七千多米海拔的念青唐古拉山。站在高山之巅,孙斌真切感受到了那张启开自己心灵照片的巨大震撼力,也是在这里,他收获了成功。从此他的脚步再没有停止,反而不断超越险峰,不断超越自身:1999年,他通过传统路线登顶四川岷山山脉雪宝顶;2000年-2001年,他三次攀登海拔6178米的青海昆仑山脉玉珠峰;2001年,他登顶海拔7546米的新疆昆仑山脉慕士塔格山;2004年6月,他带队登顶俄罗斯高加索山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2005年2月,他完成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登顶;2007年5月,他从北侧传统路线登顶中国西藏珠穆朗玛峰;2009年1月,他完成阿根廷安第斯山脉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登顶;2010年2月他带队攀登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2010年6月他带队攀登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同年9月登顶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中世界三大北壁中难度最大的艾格蜂,是中国人第一次成功登顶该山峰;这一年,他带队攀登南极洲最高峰文森蜂、徒步穿越南极极点以及攀登南美最高峰阿空家瓜峰……

从中国的高山险峰到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从南极的90°的极点到北极的冰川,孙斌一次次刷新记录,一次次站立巅峰,而对于雪山,对于险峰,孙斌似乎并不喜欢用征服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却是实现。他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为自己十几年的探险经历构建了一个不断超越的层次结构,从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从爱和归属感到被尊重和自我实现,孙斌在不断挑战中拥有了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物质阶段性损耗带来的满足,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机械式的生活状态中,而在户外的挑战中,在物质匮乏、饥饿、不适,甚至在死亡威胁的体验中,只有经历之后才会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的感觉才会有归属意义,才会有自我实现的喜悦。

2003年孙斌在带队进行珠峰攀登时,他在海拔6500米的营地一呆就是47天,在他面前的是连绵的雪山,脚下是光秃秃的石块,而当他下撤的时候,见到那裸露的石头处有一张草叶的时候,坚毅的孙斌第一次热泪盈眶,这世界竟然还有这么美丽的东西,这么鲜艳的颜色,一张绿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司空见怪的东西,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在人迹罕至的高度,一张绿叶带来的就是回来的归属感,就是“阶段性损耗”带来的幸福感。而在带队进行北极的探险时,站在北冰洋的浮冰上,尽管有GPS定位,但是在90°的极地,体会不到任何的方向感,追问自己的只有一句话:Where am I?也只有在完成探险回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刻,才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巨大意义,才会让人拥有一片绿叶的幸福。

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者是一种安全感的“阶段性损耗”,但是在世界各地探险的过程中,却还有着生死的最严峻考验。2002年2月,孙斌带队攀登大洋洲的最高峰查亚峰,查亚峰当地的时局不稳,沿途要经过叛军的控制地区,虽然登山队配备了一把M16和一把来复枪,但是从缇米加镇出发后,在穿越地带遭遇了“妇女只穿草裙、男人不穿衣服”的野蛮部落的侵扰,在8小时的徒步行程中,登山队遭遇了6次索要“过路费”。而在撤返途中,由于担任背夫的印尼土著人拒绝合作,最后一行人被困在原始森林里。最后在印尼警方、美国安保人员和挪威登山队的帮助下,才幸运脱险。这个“七个中国人被困印尼”的惊险故事对于孙斌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在十多年的攀登经历中,他也见证和听说了很多好友的噩耗,他们或者在天灾中永远离开,或者在人祸中失去生命,对于孙斌来说,这一切的生死故事有着太多的悲伤,有着太多的痛楚,但是当面对自己新的目标,面对新的高度,孙斌又义无返顾走向自己的另一个巅峰,走向自己另一个“云端上的信仰”。

“登山十五年,带给了我很多很多:是登山带着我走过了世界各地的山山水水,原始世界如此神奇如此美丽;是登山让我清晰清醒的认识了自己优势劣势,长处短处;是登山让我找到了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是登山让我认识了很多一生一世的朋友;是登山让我体验了生活中极致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往往伴随在在艰苦的攀登之后。而且我相信,登山还会带给我更多无穷的体验。”孙斌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登山收获,而他就是在这样的极致体验中“与信仰对话”。而现在,已经完成了7+2攀登计划的他,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创办了“巅峰探游”,带队开展户外体验,他开设了巅峰户外运动学校,对户外探险进行风险管理的教研和训练,刚刚带队结束俄罗斯厄尔布鲁士峰攀登的他,将带队前往美国阿拉斯加,今年8月他将第三次发起向四川“布达拉峰的挑战,而身着The North Face蓝色T恤的孙斌也将对世界著名的北壁开拓新的线路。不论是曾经对于巅峰的攀越,还是现在创立的“巅峰”品牌,对于孙斌来说,“一个人的巅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高峰体验,拥有人生的新高度,拥有“与信仰对话”的机会。

“攀登是美丽的,任何攀登的尝试因其需要的勇气而值得尊敬。”看见雪山,看见冰峰,看见世界的另外模样,在孙斌“一个人的巅峰”里,人永远拥有超越高山的高度,这高度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实现,不是在困境中折磨自己,是获得信仰的力量。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39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