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只是纪念

关于发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的消息首先是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镍包钢材质纪念币10月12日-13日开始兑换。上午9:00分,请带好你的身份证,亲自备零钱到金融机构进行兑换。”便问询相关情况,据说每人限额3枚,面值为1元,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发行量大吗?得到的回答是:量很大,一般都能兑换到。

到网上查了相关报道,此次发行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一套有4枚,包括金银纪念币3枚、镍包钢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金银纪念币包括7.776克金质纪念币1枚、31.104克银质纪念币1枚、155.52克银质纪念币1枚。而面值为1元的纪念币是最普通的镍包钢纪念币,全国发行量为5亿枚,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全国人民每两人就可以拥有一枚。如此发行量,似乎并不具有投资收藏价值,但是在纪念币公开发行之前,二级市场上的预订价却已经上涨至9—12元之间了,比发行价翻了八九倍。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或者是投资,或者也是投机,但是作为纪念,还是可以去兑换几枚。叫同事带了三枚,据说在可以兑换的金融营业网点,还是看到了长长的队伍,这或者也是所有购买纪念币的惯常行为。拿到了纪念币,看到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缘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刊年号“2015”;背面图案为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其上方为五只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衬景为以长城图案展现胜利的“V”字,内缘上方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字样,右下方刊面额“1元”。

抗战70周年胜利纪念,5亿枚的发行量,也是一种“国家仪式”,大有人人都来纪念的普遍意义,和1元的硬币在厚度、大小、颜色上几无区别,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货币化和公开流通性也损减了其作为纪念币的投资意义,所以只是纪念,只是收藏。而购买纪念币似乎又让我有限地回忆起自己的收藏之路。或者是从高中开始,然后历经大学阶段,关于收藏也有过疯狂的日子,火花、邮票、封卡几乎都涉猎过,也有过排队购买的经历,有过专业市场交易的体验,而最后的成果是保存在那几本邮册上,就像收藏本身一样,放置在很少打开的橱柜里。

但是,由于价格原因,对于钱币收藏似乎从来没涉及过,似乎今天的这一枚纪念币还是第一次兑换。而其实在那橱柜里,还是有些纪念币保存在那里,这些纪念币大约是妻曾经放在那里的,或者是赠送,或者是购买,于我也没有什么切身之体验,但是也可以趁此机会,整理一下。在那小盒子里,的确有几枚纪念币,有些是成套的,比如全套只有一枚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念币,更多的则是零散的,比如1982年发行的第六届运动会纪念币,全套有三枚,盒子里却只有足球、体操两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也只有面值为1元的武术一枚;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币也只有单独的一枚。而除此之外,还有两枚特殊的纪念币,一枚是1980年的长城币,面值是1元,35年前的1元纪念币不知道如今的市场价会是多少;另外1枚则是1993年的熊猫银币,面值为10元,当然也无从知道现在是价格。

不知道价格,也不会去过问价格,拿出来看看,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1982年的全运会、1990年的亚运会、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刻写在国家的历史中,也融入在个体的记忆里。这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纪念,也只有在时间的沉淀中,才会凸显它们的价值,所以在无关投资的收藏中,只是纪念那一些特殊的时刻,只是寻找一些别样的记忆。

1980年长城币(一枚 面值1元) 第11届亚运会纪念币(面值1元) 
第六届运动会纪念币(足球、鞍马各一枚,面值一角,1982年)
1993年熊猫银币(一枚 面值10元)  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面值1元)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彩色纪念银章(2008年 5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念币(一枚,面值1元)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7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