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世界是一个角落

进城看见高楼大厦,进城体验灯火辉煌,进城感受无人打扰,在充满原初味道的进城方式中,我像是被自己隔绝在一个远处,几十公里的距离,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并非是遥远,却像是从现实中脱离开来,在陌生的场所,陌生的房间,陌生的角落,体悟一种短暂的休憩。

没有仪式感,却有着新奇的存在感。背着一大包东西里,有我生活必须的衣服,有我阅读所需的图书,有我定格所有的相机,如此,像是完整的,它们能够让我在离开的时候如实记录每一天的经过。陪伴与我的总是那些活着的东西,在这样一个被冠以“学习、培训”的日子里,仿佛自己曾经陷入其中的生活一下子找到了它隐秘的一面,我当初走在城市那条路上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是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现场,没人认识,也不被人认识,并非是孤独,而是一种自由。

其实,三天时间是被计划的,每个白天几乎都被排得满满的,有新闻、舆论、众媒体、互联网的学习,有授课、交流、发言的形式,来自全省各地的从业人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聆听台上老师的演讲。或者是知识,或者是学问,或者是技巧,或者是趋势,而其实,在一个没有带笔,没有备纸的课堂之上,一双眼睛和耳朵,无论如何都会把这一切变成即时的领悟,甚至有时候领悟也没有,在一个没有新闻的时代,在一种重复和说教的过程中,我只是坐在自己的角落里,没有听见空气里弥漫的熟悉味道,只是侧耳听到雨滴掉落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持久,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包围在不可逃脱的固定模式里。

一场秋雨,几乎让我的所有动作都在角落里完成。本来是想走出去,到西湖边,或者到运河边,在这个城市的有限空间里寻找陌生的景物,也可以以行走的名义释放某种压制着的运动激情,但是,推开窗的时候,总是看见雨雾一片,整个城市被笼罩在氤氲的气氛中,像是无法苏醒的人,慵懒着沉睡。这是一个新的城市,我未见的城市,它站在我无法进入的对立面,以一种拒绝的态度把我放置在那个角落里。角落里有凳子,有台灯,有一张足浴的联系卡,有一杯劣质的龙井茶。在上课之后,我总是扭亮电灯的按钮,坐在凳子上,打开包里得到那本《太阳照常升起》,而关于足浴、关于龙井,似乎都在图书的背面,成为一种没有诱惑的废弃物。

可是,太阳从来没有照常升起,一本书只是一本书的存在,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就在角落里完成了阅读,两个晚上,甚至只有两个小时,在没有喧闹的城市里完成了几十年的跨越,虚构而且虚拟,而当我放下图书的时候,再次开窗打听那未断的雨声的时候,我才想起我似乎乐于享受这样的封闭,乐于在角落的世界里去除纷扰,乐于在城市的背面检阅寂静。“即使身陷于愁云惨雾中,我也能为自己——至少有那么短暂的一刻——开辟一个懒洋洋的小角落。”是的,世界本来是热闹、喧闹的,是杂乱、混乱的,那里有恐怖袭击,有爆炸和死亡;那里有球场的胜与败、荣与辱,它们都从某一种屏幕中传播出来,电视机或者手机,小小的屏幕打开了大大的世界,但是在角落里,它们与我何干?

各种热点、焦点,其实都是这个世界繁杂的写照,并非是遥远而隔绝,也并非是无关而冷观,只是在一个不被牵制行动和思维的角落世界里,我只是希望看见自己的影子,只是希望听见自己的呼吸,只是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别样,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懒洋洋,是需要自己制造某种秩序和习惯的,太阳没有要升起,行走已被取消,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切宏大叙事都只是角落里荒谬的陪衬。

但是某一种状态终归只是暂时的,当时间必须翻过那一页,当叙事必须进入下一步,我从角落里起身,关上房门,离开酒店,走过大街,然后像进城时那样,选择坐上一辆公交车,返回我离开的地方。“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处。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不是轮回,不是重复,因为在太阳还没有照常升起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个角落的自由。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1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