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资治通鉴·汉书

20191118-0.png

双十一已过,最大的折扣优惠活动告一段落,但是当夜晚打开当当,当搜索《资治通鉴》和《汉书》,当最后下单,看上去像是心血来潮,却又以必然的方式完成这个11月的购书任务:桌子上留存待看的书已经不多了,书橱里未读的图书也所剩无几了,不加大购书力度,似乎会进入到无书可读的境地。一种焦虑的心情,即使在失去了最大折扣之后,还是让一双手毫无顾忌地点击了“确定”。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总是用来书写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是《资治通鉴》和《汉书》在史学中确立的历史地位,而在九品书库的购书历程中,他们也一样书写了历史:18册《资治通鉴》超越了16册的《鲁迅全集》,成为书库里册数最多的集成图书,而782.40的价格也创下了近年来购书中一次性支付金额的纪录。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编撰 中华书局 866.00元当当597.50元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汉书 [东汉]班固 著 中华书局 268.00元当当184.90元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另外,《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32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