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5 影像,我不执

还是晚上,和小五在一片幽暗的手电筒光影中。触动来自于多日前的那场“熄灯一小时”的事故,没有蜡烛,也就慵这手电筒的微光来照亮黑夜,影子便清晰地诞生了,很自然想到了童年时代的手影游戏。那时也是停电,也是诗一般的童年,于是用手指的变幻,在烛光里变出那许多的动物,快乐源自创造和模仿,所以记忆倒也成了一种经典。

从网上搜罗了一些手影的指法,打印出来,和小五一起游戏这个原本灯火通明的夜晚。熄灯,把一个家的所有灯光熄灭,点亮手电筒,挂在吊灯上,整个夜晚局部放大,局部照亮,然后按照那些指法,用十指的不同形状创造出不同的动物影子,山羊、小狗、兔子、大象,立体的手,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手势,不同的角度,黑夜里的微光下,呈现出光明之外的那些美妙的影子。或者因为手指不够灵活,无法达到惟妙惟肖,但是这个夜晚的枯燥还是被一些乐趣取代,小五学会了几样,他见到了另一种有喜,只有黑暗中的影子才能诞生的游戏。

光影的奇妙当然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视角,在灯火通明下,很多细节都被抹平了,影子反而暗淡,模糊,没有质感,而将黑夜释放出来之后,用一点的灯光,却可以映照出我们很难看到的影像生活,呈现的主题突出了,而正是这样的创造,让黑暗变得有趣。不禁感叹这世界的明明暗暗,原来都是被我们一点点忽视了。

影像,光影的小品,展示多变的世界。在此之前,参加了一个摄影群的交流,幻灯片下的影像也展露出光与影的艺术,其实很多平凡的事物,在不同质感的光影下会呈现不同的肌理,摄影的最奇妙之处,会把一切瞬间的影像定格下来,于是,永远的唯一性才让人去追逐,去摸索,去实践。这是视力无法企及的,所以摄影的艺术要求或高于摄像,或高于哪些动态的纪录。

只是惭愧一直以来都未曾把握好瞬间,未曾用我们特殊的眼睛去捕捉光影的奇妙感觉,Canon500D已经购买了一年,但是还是觉得离那些真正美妙的光影太远,10000多张的实践也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成像记录而已,似乎永远跨不进那个门,便也只在自娱自乐中错失。交流的也大都是摄影的爱好者,只是觉得瞬间的定格是超越具体而未的现实的,所以也就那么快乐地去追逐和创造。

技术永远是个无底洞,装备永远是个无底洞,所以在影像的实践中,用光影去体会那种不一样的视角,倒是常有的乐趣,只是还是不能那么执著地抛却很多现实的难题,所以对于我来说,对于光影的“我执”到最后也变成了兴趣的丧失,在重复的体验中也慢慢滋长出惰性,无进步,也便成了无创造。感受却是无止境的,光影的变化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在边缘,“我执”成了最后的理想。

晚上刚好开始翻阅梁文道的《我执》,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梁文道倒也写过所谓的“我执”:

(谎言与妄想)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劳。此之谓我执。

只不过是随便引用,梁文道所说的还是一种社会批判,而我的影像边缘却是“我执”的理想化写照,但都“不过是一种想象”,偶然会成经典,但却是一种徒劳,光影开启心智,如果只为自娱自乐,这光影到可以永远存于想象之中,就像童年的某一个片断时间里的那些手影记忆,而一旦营造了吊灯下电筒微光映照的环境,“我执”只不过是按图索骥式的游戏,适合小五一样尚未开启创造心智的孩子们。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46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