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渡口》:小燕儿如何经历风雨
2024年,几乎沉寂了40多年的河北梆子戏《渡口》一夜之间走红,社交媒体上被反复播放的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当水莲要替爷爷摆渡,爷爷说她还是“没经过风雨的小燕儿”,水莲则做出了一个雄鹰展翅的动作,说自己就要做一只在风雨中搏击的雄鹰。49年的河北梆子戏,配上社交媒体中流行的激情配乐,再加上各种鬼畜表情包,“渡口”一下子走红,甚至还带动了那个时代的一批几乎被遗忘的样板戏片段。
这是对革命戏曲的怀旧?这是对那个时代文艺作品的重温?当一部只有37分钟的完整戏曲电影被截取了其中的经典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火视频,也许真的不是怀旧和重温,而是在时代错位中满足一些情绪价值。走红的视频中爷爷的那句“你还是没经过风雨的小燕儿呐”和“小燕儿”雄鹰展翅的魔性步伐和动作是吸睛的亮点,这是那个时代文艺作品特有的味道,尤其在电影中水莲红光满面的亮相、炯炯有神的双眼、雄鹰展翅的动作、斩钉截铁的坚决,都是当时的流行套路。而在经历了49年之后,电影本身具有的时代性已经被瓦解了,但是在错位的“再现”中,政治已经变成了一种娱乐,剪辑、加工、配音所进行的自媒体娱乐化生产,带来了更多的人对夸张式表演的娱乐化消费。
而回到50年前的“渡口”,这部电影在当时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剧作家冯玉坤将其改编成剧本,由天津河北梆子剧团排演,1974年6月24日在天津干部俱乐部大剧场演出,这是大戏上演之前的暖场小戏,但是却受到观众的认可,后来被推荐给了上级,北京电影制片厂将舞台演出拍摄成了戏剧电影,导演是马尔路,而按照当时的通行做法,演员和配唱是分开的,水莲由杨红兰饰演,配唱则是当时剧团的头牌刘俊英。电影样片过审之后,《渡口》开始在全国公映,红火程度超过预期,由于《渡口》在运用武打、舞蹈和舞台调度上的突破,很多专业剧团和文艺宣传队去天津学演这出戏,上海京剧团甚至按照电影里的角色挑选演员到天津一对一学习,回来后排演了《锦江渡》,同时拍摄成了京剧电影,而伤害美术电影制片厂请来原作者今新担任总编剧,制作了《渡口》的动画电影;一时间北京、天津也出版了《渡口》的单行本书籍和连环画,不仅引起了“渡口热”,也使河北梆子戏为更多人熟悉。
导演: 马尔路 |
回到电影来说,除了政治口号式的宣传之外,电影的确精彩再现了河北梆子戏的表演精髓,尤其是武打和舞蹈的运用,表现了水莲的革命激情和斗争气势,在和背筐人水下打斗上,结合舞台布景和电影调度,划水、转弯等动作极具美感。而从戏曲变成电影,马尔路也进行了诸多创新,比如背筐人出场镜头先是给了竹筐一个特写,然后是背筐人鬼鬼祟祟的样子,之后又运用了俯视的镜头,将背筐人的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摆渡中间,水莲的怀疑和背筐人的不安、水莲的试探和背筐人的威胁,通过对比表现出来,在唱词上似乎汲取了《沙家浜》的“智斗”,通过水莲和背筐人的心理活动精彩展现:水莲唱道“他摇摇晃晃心发慌”,背筐人则唱道“她稳稳当当有主张”;水莲看了一眼背筐人,“他眯缝着鼠目偷看我”,而背筐人也看了水莲,“她忽闪着大眼紧盯着筐”;水莲的疑惑,“难道说他筐里有文章”,背筐人也感到不安,“难道她看出我举止仓惶”……摇摇晃晃和稳稳当当、心发慌和有主张、眯缝着鼠目和忽闪着大眼、筐里有文章和举止仓惶,构成了他和她的外部表现,也成为了她和他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
不过50年前走红的电影、50年后爆火的视频,在返回“渡口”时,似乎也有很多东西湮没于时间之中,比如扮演水莲的杨红兰,在电影中的确感觉年纪偏大,完全不像佩戴红领巾的红小兵,而现在搜索资料也找不到杨红兰的情况。
《渡口》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