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葛罗达的新娘》:爱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20220905.png

经历了被水冲走的惊险一幕,他成为了新郎,摆脱了“买办婚姻”的束缚,她成为了新娘,戴上花冠,手牵着手,陶尔和贝莉特终于走进了教堂,完成了婚礼,主持婚礼的牧师对他们说的是:“上帝不会抛弃他爱的人。”而对贝莉特的父亲葛罗达说的是:“你认识到了爱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这礼物,凡人不可以随意干预……”上帝不会抛弃所爱之人,上帝把爱赐予人类,“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在上帝的名义下终于完成了对爱的定义。

最后一个场景是俯拍教堂,德莱叶用这样一个上帝视角,所证明的就是上帝赐予人类爱,也在看着获得爱的人拥有快乐和幸福,是上帝看见了这一切,也是上帝成全了这一切,这是德莱叶对宗教信仰的一次阐述,在这里没有抨击,没有讽刺,只有无尽的赞美,那么,这一种被上帝赐福的爱如何从最初受阻到最后完成合法化的结合?实际上陶尔和贝莉特的爱情故事,多少有些俗套:陶尔的父亲所拥有的的农场基本已经荒废,所以他成为了“穷小子”,而葛罗达在当地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他希望女儿贝莉特嫁给同样富有的农场主,博格和儿子格耶蒙德来提亲,也正符合葛罗达的想法,于是他答应了这门婚事。

但是贝莉特却爱着陶尔,她反对这门亲事,更重要的是认为格耶蒙德父子来提亲,和自己的父亲就是在讨价还价,所以找到陶尔的时候,她生气地说:“他们对我就像对待一头牛。”说这番话的时候,贝莉特当然表达了对陶尔的爱:“我只想嫁给你。”当然,陶尔也爱着贝莉特,陶尔和贝莉特之间的爱是青梅竹马的纯洁之爱,这种爱就是自然状态下的爱。无疑,他们在一起遭到了葛罗达的反对,他人为自己的千金不能下嫁给穷小子,也告知了陶尔贝莉特和格耶蒙德的婚事已经得到了牧师的同意,当陶尔的父亲去找葛罗达的时候,葛罗达关上了栅栏门,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就是公然拒绝商量。

一方面是两个年轻人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财富、地位之不同而被干预,这是在俗世层面的矛盾,贝莉特在这种矛盾中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她骑马逃离了父亲,直奔正在农场劳作的陶尔,不想从马上掉落下来身受重伤,陶尔便开始照顾她;另一方面,贝莉特离家出走,生气的葛罗达直言:“我没有这个女儿。”父女关系处在岌岌可危的断裂中。似乎因为阶层的不同导致爱情受阻,已经走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贝莉特身受重伤便是自然状态的爱情被人为干预的隐喻,那么如何化解这个矛盾?于是德莱叶让神父出场,让上帝解决,让爱情从自然状态走向合法化并最终成为上帝赐予的礼物。

导演: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编剧: Jacob Breda Bull (novel) /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主演: Einar Sissener / Tove Tellback / Stub Wiberg / Harald Stormoen / Alfhild Stormoen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挪威 / 瑞典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1926-01-01
片长: 74 分钟
又名: The Bride of Glomdal

牧师夫人前来照顾受伤的贝莉特,牧师对这件事进行调查,是这个转折的最关键一步。在牧师和夫人出现之前,德莱叶的故事一直在这个俗套中进行叙事,和财富有关,和观念有关,和父权有关,不涉及任何的宗教,也不涉及信仰问题,甚至连上帝也没有成为其中的话题。但是牧师出现之后,德莱叶从父权对爱情的干涉变成了神权对爱情的保护:神父将康复的贝莉特安置在自己家中,又听取了陶尔对这件事的叙事,于是牧师决定帮助这对年轻人。一方面他让贝莉特回到家中,没有了女儿音讯的葛罗达生活在一片混乱中,女儿归来让他的生活重新有了起色,神父来找葛罗达,说起了女儿的遭遇,说起了她和陶尔的事情,他对葛罗达说的是:“贝莉特愿意嫁给格耶蒙德是一个谎言,贝莉特爱的是陶尔,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将为他们主持。”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让葛罗达同意这门亲事,葛罗达终于点头承认了自己以前说谎了,当然也同意了陶尔和贝莉特的婚事;之后的牧师又去了格耶蒙德那里,这次真的动用了神权:“你在欺骗我这个老牧师,贝莉特没有同意嫁给你,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你们父子和葛罗达都得坐牢……”因为说谎而面临牢狱之灾,这的确是一条特殊的法律,而这条法律能付诸实施,就是体现了神权的威力;在牧师的努力下,葛罗达和前来的陶尔父子握手,于是贝莉特和陶尔的婚礼得以合法化。

牧师拥有不一般的神权,牧师代表着上帝的权威,而陶尔和贝莉特的爱情最终能得到庇护,最重要的一条就在于牧师是善的,是把爱看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所以他代表的上帝不会抛弃所爱的人,所以他把爱赐予人类的时候是拒绝凡人的干预——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无法撼动真正的爱。德莱叶正是在这个预设中让爱拥有了合法化的目的,也使陶尔和贝莉特拥有了上帝赐予的爱。但是德莱叶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虽然前面部分的结构是一种俗套,但也隐约表达了上帝之爱的意义,那就是重建爱的秩序。陶尔一直在外面农场做雇工,当他回家看到父亲的农场已经荒废,没有了雇工,杂草已丛生,这便是某种信仰的迷失,所以要重建信仰,陶尔选择留下来,他要让农场恢复生机,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荒废的农场生机勃勃,陶尔的这种重建表达的是农场之爱,大地之爱,劳动之爱,而所有的爱成为信仰,便是上帝赐予的爱。

而在后半部分,尤其是当陶尔和贝莉特的爱情走向了合法化,德莱叶却在其中设置了障碍:格耶蒙德将河上的小船都推走了,当婚礼举行的时候,贝莉特的马无法走到对岸,陶尔也无法过河去迎娶贝莉特。最后葛罗达建议让一匹马过去,然后将陶尔载过来,但是陶尔骑着的马终于还是落水了,陶尔也被急流冲走,在湍急的河水中,陶尔不断沉浮,甚至被冲到了瀑布那里,在几乎已经丧失了最后一点力气的时候,终于抓住了其中的浮木,最后贝莉特的双手将他拉上了岸。在拍摄意义上,德莱叶的这段场景描写异常惊险,制造了紧张的效果,而从爱情和信仰的叙事来说,则通过这一考验阐述了合法化的爱情更得之不易,当然,一切的考验也都是上帝的考验,因为上帝在看,上帝在庇护,上帝也绝不让爱变成一种受难。

《葛罗达的新娘》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8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