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光影中的自娱自乐

对于摄影,依然是自娱自乐,依然是后知后觉,不是没有激情和创作的欲望,只是不知道我该有一个怎样的定位和目标,或许于我来说,平日里的记录大于那些煞费苦心的琢磨,所以一直以来,就是沿着保存瞬间的生活片段为出发点,光影里并不单纯追求唯美的呈现,一点一滴能有信息的传递,或许也就够了。
上天目山,而且是星夜,于我来说肯定是第一次。因为一次活动的组织,虽然带着相机,但更多的还是一名工作人员,加之缺少那份执着和激情,所以整个天目山之行完全是游离的,拍来的片片到头来也只是自娱自乐罢了。所以想想,不够精彩的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自己。
早晨5点多出发,从住处到开山老殿大约40分钟的路程,在平日里,私家车是不能开上山的,必须乘坐天目山的旅游中巴。此次组织的20多名网友到天目山采风,日出是不容错过的,所以和景区协商,终于同意我们自己开车上山。组织活动,最怕安全问题,所以要求大家开车速度放慢,平稳驾驶,景区还有工作人员压阵。漫天都是星斗,车行在盘山公路上,山路十八弯,还是考验着驾驶技术,这样的行动方式,便是接触了一个不一样的天目山。慢慢的,天边的晨曦依稀可见,终于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生怕错过这日出的奇景,奔着步道赶到四面峰。
他们架起长枪短炮,跃跃欲试,捕捉最美丽的风景,于我,则是凑个热闹,既没有三脚架,镜头也是一镜走天下那种入门级的,所以我更多只是观望,用肉眼的审美来铭记这星夜的奔走,说实话,那些器材我是羡慕的,却也是有点遥远的,以我目前的摄影理解,我是缺少那样一种痴迷。听闻有人为了拍天目山,数次星夜进山,甚至自带帐篷求宿于山上,锲而不舍当然能金石为开,摄影是门技术活,不反复实践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原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还是和收获保持着很大距离。
其实天目山还是美的,每次上来都能体味不同的景观,但是如何把这些美用瞬间的定格呈现出来,肯定是一门大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此一次的走马观花也只是把美装进了心里,装进记忆中,镜头的语言无法阐述,甚至那种阐述低于肉眼的欣赏,那也可能是失败,我也并不是要成为一个工具论者,但至少有一份渐进的动力和坚持的精神,那样才能慢慢接近美,慢慢超越肉眼不能企及的细节。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说:
正是这永不餍足的摄影镜头将我们从柏拉图的洞穴困境中解放出来。摄影在教给我们新的视觉模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和扩大我们既有的观念,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值得看,什么东西允许看。摄影是一套看的语法,更是一套看的伦理。摄影业最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一种认识加诸我们,即人们可以把整个世界当作一系列相片,纳入脑中。
排除书中其他对摄影伦理学的讨论不提,但就这句其实就可以印证摄影对生活的巨大改变,以及摄影美学的记录作用,或许当初购买相机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此,在自娱自乐得到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不知道如何加点进一些激情和坚持,以致在众人面前还是后知后觉地保持着自己,远了远了,到最后便也泯灭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81]
文以类聚
随机而读
- 1条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