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3 《被解救的姜戈》:骑马的自由和不发音的D
“那个黑鬼是谁?”这个问题从德克萨斯Dauguhtrey小镇的白人居民口中问出,从田纳西州庄园Betina老爹的口中问出,也从糖果庄园黑人家奴斯蒂芬的口中问出,从关在铁笼里的奴隶口中问出,黑人白人黑道白道,这是1858年的疑问,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年的世界里充满着质疑、愤怒和不安,而且那个黑鬼为什么还骑着高头大马,为什么还以愤怒的目光俯视?
“我叫姜戈,D-j-a-n-g-o,D不发音。”这是黑人姜戈的回答,作为一个带着吉普赛特色的名字,Django是一个颠覆的符号,头文字D不发音,却要带向一个革命、反抗和追寻自由的个人世界。起初和这个名字有关的是黑奴、脸上的R标志,而后来去摇身一变成了骑马、带枪、有着75美元报酬的自由人,而且在德国裔牙医舒尔茨的帮助下,从合作变成合伙,最终成为人见人怕、弹不虚发的赏金猎人。
可是,他还是一个黑人,在白种自由人眼里,在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眼里,他还是叫黑鬼,甚至在曾经同为黑人的奴隶眼里,他也无法摆脱这一身份的属性,所以“黑鬼骑马”成为1858年最传奇的故事,成为奴隶制横行的美国社会最颠覆的景观,而只有在妻子布鲁姆希尔达的口里,他才彻底告别“黑鬼”这一带有社会蔑视的称呼,她叫他“大笨蛋”,在同为黑人奴隶的妻子眼里,他是丈夫他更是英雄,他是解救自己的上帝。那时,骑着白马的他们在夜色中完成了最后的解救,而身后,糖果庄园的那幢房子在爆炸中灰飞烟灭,那些惩罚、压制,以及将他们视作财产自由买卖的种植园主早已葬身火海。
从奴隶到英雄,这是姜戈的个人的人身转变,这是姜戈一个家庭的解救,而一步步的成长包含着太多的偶然。夜色中,他和那些奴隶一样,行走在荒凉、偏僻的野外,寒冷却赤身裸体,背上是鞭打过的伤痕,而骑着马的是种植园的监工。这是现实的真实写照,高和低,黑和白,以及寒冷与温暖。只是德国裔牙医舒尔茨的出现,才将姜戈身上的镣铐打碎。而这仅仅是因为他认识舒尔茨想要找的通缉犯布利特尔三兄弟。作为一个带着无数通缉令的赏金猎人,舒尔茨的目的就是找到那些被列在通缉令上的“犯人”,不管是活捉还是击毙,然后交给当地政府,然后就是拿到赏金。这是交易,和奴隶无关,当然也和姜戈无关。而在夜行的奴隶中,只有姜戈认识布利特尔兄弟,于是,交易开始了,舒尔茨用从不商量的枪打死了骑马的监工,“你帮我找到他们,你就获得自由身。”如此直接如此简单,姜戈身上的奴隶身份就是在一夜之间被卸去,而在田纳西州的庄园里,姜戈很容易找到了正在处罚奴隶的布利特尔兄弟,看上去,这是在帮助舒尔茨拿到政府悬赏,而实际上,是姜戈最后告别奴隶生活的真正开始。
![]() |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
![]() |
不是奴隶身份的赎身,对于舒尔茨来说,直奔主题的意义就是绕开奴隶制这一美国现实,这是一个赏金猎人的规则,只要是列在通缉令里,他可以轻易杀死布利特尔兄弟,可以轻易杀死Dauguhtrey小镇上的治安官,也可以杀死Smitty Becall帮成员。但是解救姜戈不是他的目的,也不是他的职责,对于这个愤怒、听话,像一个英雄的黑人,舒尔茨发现了他身上的价值,那就是合伙去干大买卖,舒尔茨甚至答应赏金的三分之一分给姜戈,因为在他眼里,姜戈就是自由的战士,就是自由的合伙人。“我有义务帮你,因为这是对自由之身的职责。”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姜戈告诉了他自己有一个仍为奴隶的妻子,一个仍在受到鞭打、惩罚、会说德语的妻子。
奴隶妻子、德语,以及优雅的“布鲁姆希尔达”的德语名字,让舒尔茨有一种惊奇的感觉,作为的德国人,他虽然说“我讨厌奴隶制”,但是他感兴趣的并不是美国的奴隶制度,而是姜戈和妻子身上的那种特殊性。从“布鲁姆希尔达”的名字上,他告诉姜戈,这是诸神之王奥丁女儿的名字,他被生气的奥丁困在有火龙守护的山上,四周都是地狱之火,直到一名勇士出现,将其从地狱之火中救走。名字的隐喻不言而喻,而姜戈也慢慢从一名获得自由的黑人,变成一名勇士,一名反抗秩序、规则的勇士。而这样的反抗在糖果庄园里,便演变成了一场与奴隶制度进行直接挑战的战斗。
作为密西西比州第四大种植园,黑人奴隶的惩罚和死亡每天都在糖果庄园里发生。他们没有尊严,没有自由,他们被种植园主使唤,他们遭受鞭打和“住蒸笼”等处罚,而更为可悲的是,他们会随时命丧在同为奴隶的黑人手里,从奴隶选出来的角斗士门相互斗争,他们身上所激发的不是人性,而是你死我活的兽性,一把榔头就可以把失败者置于死地,而逃命不想从事角斗的奴隶,会被一群恶狗活活咬死。一幕幕的悲惨画面,在残忍的糖果庄园主卡尔文·坎迪看来,却充满刺激,这是暴力的美学,而所有的奴隶在他看来就是私有财产,可以任意处置,可以随意买卖。在卡尔文·坎迪的规则里,奴隶就是不能反抗,就是要听从主人的使唤,这就是“奴性”。他举着榔头,面对着死去的老奴Ben的骷髅说:你知道黑人为什么不杀我们白人吗?作为在这个庄园里被统治50年的奴隶,Ben一生都在为这里的主人刮胡子,卡尔文·坎迪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延续着家族的统治似乎永远不可更改,Ben只是刮胡子而不可能举起刀来割破主人的喉咙,因为这是奴性,卡尔文·坎迪敲开骷髅的骨头,对着舒尔茨和姜戈大喊:因为奴隶的头骨里天生有着三处凹陷,如果是伽利略、牛顿,这凹陷就代表着创造,但是在Ben的世界里,只有奴性。
![]() |
《被解救的姜戈》电影海报 |
这是卡尔文·坎迪的价值体系,这是所有奴隶种植园主的价值体系,这凹陷的头骨里有着奴性的标志,而在每一个黑人身上,那鞭子抽打的痕迹、R标记也都是奴性的标记,都是不容许任何的反抗。而在这样的体系中,被奴役的他们也丧失了反抗,在奴隶制的秩序中可悲地生存。糖果种植园的家奴斯蒂芬也是一个黑人,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脱身与自己的奴隶身份,但是一旦改变了身份,他也就成为这一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在姜戈和舒尔茨来到糖果庄园时,斯蒂芬奇怪地问:那骑马的黑鬼是谁?在他的世界里,黑鬼是不能骑马的,骑马是自由者的身份象征。这个问题就像许多的白人的质疑一样,斯蒂芬已经完全变成了黑奴的对立面,所以同样的种族却让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变成了“你们应当憎恨彼此”的对立和对抗。而舒尔茨和姜戈的解救计划被暴露,而舒尔茨用枪打死了残忍的卡尔文·坎迪,又被庄园的监工和打手打死之后,姜戈完全变成了个人的反抗,而斯蒂芬却以姜戈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为要挟,使姜戈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面对被赤身裸体倒吊在那里的姜戈,斯蒂芬很不解地说:以前从没有听说过有黑人赏金猎人。“从未有听说”在斯蒂芬的世界里,就是一次非法的颠覆,当然代价就是死在白人手里:白人想要玩你的命根子,如果阉割,只要几秒就会死掉。这也是赤裸裸的威胁,而斯蒂芬代表的就是种植园的利益,就是白人统治者的利益。而最后姜戈成功回到了庄园,面对打中自己膝盖失去行走能力的姜戈,斯蒂芬还在用一个统治者的身份告诉姜戈:你的头像也会被印在通缉令上,赏金猎人也会找到你,没有黑人能够杀尽白人。
这是斯蒂芬最后的声音,虽然可悲,但是对于奴隶制度来说,却是一个社会现实,至少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仅靠一个英雄般的姜戈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所以对于姜戈来说,获得自由身,配枪骑白马,以及打死糖果种植园的那些主人、监工,只是为了解救自己的妻子,这是个人的反抗,所以姜戈是孤独的英雄,他不是制度的颠覆者,不是制度的反抗者,不是打碎枷锁的一个真正象征,所以对于姜戈的故事来说,只是“解救”,而不是“解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姜戈的个体觉悟还不如舒尔茨来得高。
作为一个赏金猎人,舒尔茨身上具有某种自由主义者的影子,他起初解救姜戈不是为了他的自由,他也没有义务去反抗美国的奴隶制,但是最后当他和姜戈的关系从合作变为合伙,当他知道姜戈还有一个黑人妻子,黑人妻子还有一个德国名字以及懂得德语的时候,舒尔茨就在无形之中背上了某种使命,他带着姜戈出神入死前去糖果庄园可以看做是一次使命之旅,一万二千的天价买走的姜戈妻子是他帮自由的姜戈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但是这并不符合舒尔茨的角色定位,他虽然讨厌奴隶制,但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而且在最后交易达成,卡尔文·坎迪要和舒尔茨最后握手的时候,固执的舒尔茨从怀中拿出手枪射死了卡尔文·坎迪。本来,一万两千的天价买走了姜戈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但是仅仅是不想握手,便用枪结束了残忍的种植园主卡尔文·坎迪,其后果他当然知道,仅仅一转身,子弹便穿透了他的身体。或者在舒尔茨的心里,卡尔文·坎迪的最后握手并不是善意的,甚至会让他联想到被恶狗撕咬而死的那个奴隶,但是他根本就不需要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结束卡尔文·坎迪的生命,这个冒险的举动只能证明舒尔茨已经从自由的赏金猎人转变为一个背负道义和解救天下黑奴的英雄,那个在德国传说中将公主从地狱之火中解救出来的不是姜戈,而是舒尔茨。
舒尔茨以身殉道的英雄行为当然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一处硬伤,而作为他第一部线性叙事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还有逻辑上的另外硬伤。当姜戈被俘获而吊起,在即将被割去命根子的时候,lare lee的决定改变了姜戈的命运,本来可以很简单地结束姜戈这个黑奴反抗者的生命,但是最后的处决是将姜戈押到一个矿场去,或许这样的决定是要姜戈重回奴隶身份,在“大石头变成小石头”的无尽劳作中用不得翻身,永不得配枪骑马做一个自由人,但是这种站在奴隶制度之上的“宏大”决定根本没有必要,姜戈不是奴隶的象征,也不是最后的反抗者,让他重回奴隶的行列没有任何必要。所以在这种“硬伤叙事”中,姜戈轻易从那些见钱眼开的白人监工中逃脱,而这个错误决定也使密西西比州第四大种植园毁于一旦,姜戈踩着种植园主、打手、监工和家奴斯蒂芬的尸体,完成了最后的复仇。
复仇的姜戈并不肩负伟大的使命,他只是获得了自身的自由,甚至像家奴斯蒂芬一样,仅仅完成了个体的解救。爱与复仇成为姜戈身上最重要的属性,而这种属性在昆汀看来,却有着一种对历史的寄托:“要处理这个题材,一定要非常小心,因为种族主义、黑奴在美国依然是一个敏感词。而且,我还把这个题材混搭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之中。这是挺好玩的一件事,因为很多人会觉得这就是一部讲述复仇和杀人的西部片,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却了解到了美国的那段荒蛮的历史。”作为荣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大奖的电影,昆汀显然是要向1966年由塞吉奥·考布西执导的经典意大利西部片《迪亚戈》致敬。
而仅仅是致敬,仅仅是在一个名字的“标准配置”中获得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的感觉,《被解救的姜戈》或许只是一种救赎的形式,就如Django名字里的那个D,如此突出如此重要却只是一个不发音的字母。姜戈被解救而完成复仇,也只是那个赤裸裸的命根子没有被阉割,而对于第一次登陆中国大陆的昆汀电影来说,也是一个隐喻。一分钟而被清场的命运或许也只留下那个招摇的命根子成为不能逾越的符号。公映终止,而在网络上,却大行其道点播无数,“本剧目由2Tu迅播影院荣誉出品的字幕打在上面,这是两个月前上传的电影,像是上传者leoliao1998的私人故事,而电影里不断出现的“FOR YOUR CONSIDERATION”提示你,“供您参考”是这部电影的唯一命运,就像那个不发音的D,总是如鲠在喉,欲拔不得。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