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7 《天云山传奇》:自我是个大命题

1978年的冬天过后,已经没有“山路弯弯,风雪漫漫”的困厄,那一束开放的映山红是希望,是热情,是生活的又一次前行,当经历了那么多严寒,经历了那么痛的挣扎,最终的死亡,却定格在永远的微笑里,映山红开放在一个逝去的生命面前,也开放在“人生更高的境界”里,开放在宋薇、罗群不见面的生活里,“失去的永远失去了”是遗憾,也是感叹,是遗忘,也是新生。从1957年春天的爱情,到1959年秋天的坚守,再到1978年冬天的解冻,刻在时代背景上的是一个大写的“自我”。

“山路弯弯,风雪漫漫”,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而对于罗群来说,却是坚持自我的青春记忆。从政治意义上的政委到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再到最后恢复成为天云山开发区党委书记,这20年身份的变化却印证着那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从古碑上的文字读出某些人心中还有守旧思想,从天云山气候特点提出“水冷不能种双季稻”的因地制宜,罗群坚持着自我,坚持说真话,对于天云山的开发,他一直在用自己的真诚说话,那些矿藏和资源是可以被开发出来,但是人心里的那种对真理、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却容易在那个时代被埋没。压制党员,保护和纵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扣在罗群头上的一顶帽子,在反右派斗争中,罗群变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反对大跃进,反对大炼钢铁成为压在罗群身上的“罪名”,而1957年秋天水库溃坝事件又成为罗群被打击的理由,最终在四人帮的打压下,这个敢于说真话的青年“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成为“反革命分子”。

: 谢晋
编剧: 鲁彦周
主演: 石维坚 / 施建岚 / 王馥荔 / 仲星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1-11-14

反革命,当然是对于当时政治生活的一种背离,罗群自我世界的对面永远站着大写的政治,而这个大写政治对于自我是打压,是打击,但是在罗群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光明的力量,“我自己没有开出自己”成为他的行动力量,而在他看来,没有开出的除了自己,还有党,还有群众。可以说,罗群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那个特殊时期,在颠倒黑白的时代,坚持自我,而且要相信党和群众,是需要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一种不能磨灭的自我理想。而在罗群身上,他所拥有的还有真诚的爱情。

这是和冯晴岚的爱情,“对于人生,对于幸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是冯晴岚写给宋薇的信上的感慨。作为曾经的同学,宋薇和冯晴岚爱上了同一个男人罗群,但是在不同时间里的爱情也使他们的生活分道扬镳。宋薇和罗群的爱情起先是纯真的,那场古庙的邂逅,那匹白马的狂奔,都让这样的爱情充满浪漫色彩,竹林间,小河边,他们在自我的世界里寻找到最感动的爱情,这也是两个人靠得最近的时候,“让我们永远在一起。”的祝福和誓言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一种讽喻,“那批大马把我们带向幸福的乐园。”但是宋薇被送到党校半年多的学习成为他们感情生活的分水岭,暂时做“牛郎织女”的分离对他们来说却是永远的决裂,当宋薇深情地说:“我们结婚吧!”罗群一句“等秋后,等天云山规划完成的时候”却成为一个终点。反右派运动开始了,迫于压力,宋薇在“站稳立场,划清界线”的痛苦抉择中将这段感情埋葬在最后一封决裂信中。

而对于罗群来说,这是如梦幻一般的爱情,“永远不分离——直到死”的承诺甚至变成了对自我否定的砝码,不说假话的罗群在政治生活中成为受害者,而在这孤立无援的人生之路上,出现的是另一段感情,一段跨越政治、表达真心的爱情,那就是冯晴岚给他的力量和信心。比起宋薇,冯晴岚是偏执的,她甘愿以冒险的精神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照顾罗群,鼓励罗群,最后在暴风雪中用一个人的力量将患病的罗群拉出了困境,并且用身上仅有的五块钱完成了他们的结婚仪式,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们只有相互依偎的力量,只有患难与共的精神。这风雪交加的天是一个时代的写照,那艰难跋涉的路写着两个人的足迹。可以说,罗群和冯晴岚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一直没有改变对于革命、爱情、真理和理想的坚持,他们的生活是清苦、贫穷,却有一种昂扬丰富的精神支撑。而这样的坚持与支撑,不是一天,不是一年,而是二十年,罗群不断被批斗不断受到不公正的责罚,冯晴岚身体也被没完没了的斗争搞垮了,但是自我世界里那理想的光辉依旧灿烂,罗群给冯晴岚买了一件红色的棉袄,“这是一个马车夫的礼物,也是结婚十九年的纪念。”对于他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冯晴岚给了他最宝贵的信仰、力量和爱情。而冯晴岚始终站在罗群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帮助他,她是他生活中的爱人,是他书稿的读者,是他事业中的战友。

《天云山传奇》电影海报

风雪路上的爱情、五块钱的婚姻,以及戕害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背后是对于自我、真理、理想的坚持。而在这坚持自我的人生对面,却是宋薇迫于外界的压力而放弃自我,爱情终结在那次离别,也终结在两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上。而对于宋薇来说,是组织的压力、外人的眼光、政治上的前途的威逼利诱,才抛弃那一段小小的罗曼蒂克,但实际上,她在政治生活中遗失了自己,“党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自己的感情。”战胜感情实际上是放弃属于自我的感情,而嫁给吴遥就是嫁给组织,嫁给政治。和丈夫没有感情,但生活了十几年对于她来说反而成了习惯,而罗群的又一次出现“拨响了心灵深处的琴弦”,这是爱情的回响,也是自我的发现。但是要让感情破裂,她总是在问自己:“我有这个勇气吗?”

作为地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她手上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是在身为地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的丈夫吴遥的阻挠下,她依然是一个弱者。其实,罗群的故事,冯晴岚的书信,以及思想开放的革命后代周瑜贞都在为宋薇打开那扇寻找自我的门,她也渐渐在这种触动中反思自己所走过的路,一点一滴寻找那个迷失的自己。她给在天云山的罗群和冯晴岚寄去汇款,也开始处理罗群的申诉材料。但是在宋薇逐渐寻找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吴遥却扮演着一个泯灭自我的形象。他在反右派政治斗争中整了像罗群一样的人,但是在四人帮期间,他也成为被整的人,关牛棚、劳动改造的遭遇,对于他来说,不是自我反思,不是思考革命的正义性,不是坚持真理和理想,而是在摘掉帽子之后,继续在整人的道路上前进,吴遥实际上是一个怕否定自己的人,所以即使曾经被整自己遭受过不公正,反而过他依然是斗争的实施者,依然认为自己一贯正确。而在处理罗群问题上,一味扣压他的申诉材料,甚至干涉宋薇为他们平凡,实际上是怕宋薇走近罗群,恢复两个人二十年前的恋爱关系。

政治问题实际上变成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公权只为私利,所以在办公室撕碎检举信向宋薇头上扔去,会议上冠冕堂皇批评宋薇,以及最后狠狠打了宋薇一个耳光,无不证明一种自我的泯灭,破碎的玻璃、嘴角的血,这是吴遥自我泯灭的现场,也是宋薇真正找寻自我的开始,而这种发现自我的艰难历程也契合着时代的拨乱反正,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个时代正响起实事求是的时代强音:天云山特区恢复建设,罗群担任书记。而对于宋薇的生活来说,和吴遥的离婚结局也是对她二十年愧疚人生的一次解放。

罗群、冯晴岚坚持着自我,吴遥泯灭自我,而在这中间的宋薇,却在寻找和发现自我。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爱情选择,甚至不同的婚姻故事,都在进行着关于自我的定义。讲真话却遭受批斗的罗群、牺牲自己支持罗群的冯晴岚,以及被他们的事迹感动而提出“我有我自己的标准”的周瑜贞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依靠身上的信仰、勇气支撑起自己的人生,他们生活在时代之中,却独立在时代之外。而宋薇陷在理想的边缘,渐渐在压力和阻力面前投降,如果没有罗群的故事,或者她永远会生活在虚设的权力世界里,生活在没有感情的婚姻里。而吴遥既是这个时代畸变生活的实施者,也是受害者,满口的党、组织、政治无非是满足自我的诱惑,他制造了不公正,也深受其害,但是永远不会反思,永远害怕否定自我,甚至连那可怜的婚姻,也变成了自我编织的一个谎言。

而人物不同的自我命题,也成为这个变幻时代的隐喻,大炼钢铁、大跃进、反右倾、文革,从1957年春天到1978年冬天,这时间的刻度上永远有那不能回避的错误和伤害,也永远需要对真理、人性、公正和理想的反思,身体之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是微小的一部分,而最后像宋薇的觉醒是不是一定会带来一个真正的自我?“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事业,从这里开始又从这里夭折,现在这一切还会回来吗?”这是和丈夫吴遥离婚、重回天云山的宋薇发出的疑问,当一切失去了之后,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而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真正需要面对的未来,是明天,“人生有更多的境界,更多的任务需要我们完成。”那一束映山红献给死去的冯晴岚,也祭奠那泯灭过爱情、真理和理想的时代。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15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