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长征记

另一场人生的征程,是从含混的早晨开始的。天刚蒙蒙亮,便离开家去接母亲,这条路原本是熟悉的,而今天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没有完工的泥泞之路上,车有些颠簸,而雨吹打在车窗上,让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阴冷。从老家接到母亲,一袋的生活用品装上了车,有父亲的羽绒衣,鞋子,还有母亲陪房的棉被,母亲说,已经将家里的家畜饲养交代给了邻居。这个充满告别意义的早晨,注定是一个陌生的开始,而它指向的也是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病房,陌生的征途。

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进城的道路,车都是稀稀疏疏的,与昨天的堵塞不同,这个双休日的早晨呈现的是一种冷寂。一个多小时,顺利抵达了医院。父亲刚吃了早饭,说清晨已经做了抽血检查。问护士今天的安排,护士说这两天医生不一定来,先做一些常规检查,包括抽血和腹部CT,然后根据情况再做检查。没有医生,没有方案,只能等待。

因为下午要参加一个活动,便早早离开了医院,留下母亲照料父亲。行驶在这个城市的街道上,车依然稀疏,天依然冷寂。去浙江图书馆看了假日书市,匆忙选了两本古旧书。好久没来了,也好久没有再买这些古旧的图书,而当再一次挑选这些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逝去光阴的沧桑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和《夏伯陽的故事》,依然是竖排,依然是繁体,依然是发黄的书页,依然是破败的版本,只是拿在手里的时候,带着岁月印记的图书其实对我来说没有任何记忆,作为一种时间的整体存在,它们在自己的角落里讲述久远的故事。

回程,意味着离开陌生的城市越来越远,只是冷寂的世界依然冷寂。下午,阴沉的天终于爆发出了极端的姿态,一阵响雷之后,下起了骤雨,而在这暴雨之中,是豌豆一样的冰雹,急急地打下来,落在阳篷上,落在大地上,乒乓作响,像打响了一场战争,输赢未卜,充满未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人民出版社 10.00元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采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到十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统稿,成仿吾、丁玲等参与编辑。至1937年2月22日整理完成,由朱德题写书名《红军长证记》,共收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这本长征回忆录的文献价值非常高,因为它最真实,最质朴,是讫今为止,所有有关长征回忆的最初形态。1954年,中宣部党史资料室将此书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分三期发表,仍然作为党内参考资料。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仅收入了1942年版的51篇。

夏伯陽的故事  上海出版公司印行 10.00元
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作为苏联红军指挥员,夏伯阳足智多谋、顽强勇敢、视死如归、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但政治上不成熟,对党不够理解。政委克雷奇科夫到任后,把夏伯阳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夏伯阳也不断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小说着重塑造了夏伯阳这位立下赫赫战功、声望极高、深受人们敬重的传奇人物。小说由著名翻译家高长荣翻译。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50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