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5 那时候水落石出
东北风是带着满腔的感情来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他高亢深情的《小白杨》,最后他是带着复杂的感触而回的,“落英缤纷,明年还可以重新绽放,那么人生呢,夕阳无语,暮寒岑寂。”这是他博客上的话,临走时,他也是这么对我说的:这些老人衣食无忧,但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灵和情感世界。
今天第一次参加了义工活动,46个义工大都是70后、 80后的,还有很多是90后的大学生,这些年龄或许都不能充分理解东北风所说的“暮寒岑寂”这四个字的含义,我们在青春之路上行走,很少会去关注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活动仅仅是活动,当演出、慰问结束,这个庭院又将恢复如初,和这些老人的心绪一样,安静、苍茫,一点点的寂寥。
李奶奶81岁,是这里的卫生保健员,精神矍铄,唱唱跳跳,是这里最活跃的老人,或许某种东西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在她的脸上看不出其他人的寂寥,而敬老院的40多位老人,大都是残障人士,还有很多仍旧在床上,有个老人或许智力有点问题,总是低着头傻笑;一个双腿残疾的老人,被服务人员搀扶着,来到庭院有些阳光的地方,坐着发呆。其实,我们的表演使他们热闹,而且被外界关注,这些也许是短期的目的,但是从他们有些茫然的眼神中,我还是读出了害怕苍老,害怕被遗忘的复杂心情。对他们来说,过去几十年的光阴已经烟消云散,或许回忆也已经淡然了,挣扎着活着也许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在狭小的庭院里数着最后的时光。
这些老人都经历了旧社会和国家文革,在类似于禁欲主义的纯粹理想追求下,其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富有,而且在敬老院里的很多老人并无子女,没有牵挂并不是幸福,相反,却极易造成内心的空虚,诸如健康、依存、和睦、安静、支配、尊敬等某些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外在表现就是经常情绪低落,焦虑不安,伴有健忘、失眠、吃不下,同时不想与人交谈,不愿参与活动;他们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
害怕苍老或许真的是一种病,我也是。所有的繁华都会退去,所有的苍白也可以鲜艳起来,但是我不知道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泰然若之,有多少人会觉得无愧于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们都会老去,老的时候我们享受不了太多的奢华,只能在阳光暖暖的午后,看一片花瓣飞舞,看思绪彷徨。”
人生很简单,过去追逐,明天都象尘埃,只能落定。但愿,如一首歌所唱:“我们都会老去,那时候水落石出;我们都会老去,那时侯,春暖花开。”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