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5 搬书记

新家在妻的努力下基本装修完毕,接下来便是进入倒计时的搬家行动。而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工程量便是搬书,要将23年陆陆续续购买而累积起来的千余册图书安全有序地搬到新家,着实是一件费力的事。

这似乎是对于体力的一次挑战。千余册图书,从数量上来说,似乎并不算繁多,但是面对整齐摆放在书橱里的这些图书,真的要开始一本一本地搬离,也是一件麻烦事。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我命名之为“迁徙”,像是有生命的物种的一次关于空间的选择。从十多年前正式开始有计划购书,搬书似乎也印证了我人生不同阶段的“迁徙”。图书购买纳入计划是大学里的事,所以在大学毕业离开校园的时候,随着人生轨迹的一次转折,那些书便也开始了第一次的“迁徙”。那时只有几百本的图书,但是似乎也整理到好几只纸板箱里,书离开学校,是搬到了杭州的亲戚家,面对这些书,亲戚的一句话是:怎么会有那么多书。

其实,书零零散散,那么多书的感叹或许也是对于当时已迷恋购书的我的一种夸张评价。工作安定下来之后,便把这些书彻底搬了回来,就像残留的记忆,完全从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抹去。工作之后一直到结婚,一共住过四个地方,从西面到东门,从租住的民房到结婚的新房,在空间的不断迁移中,这些慢慢积累起来的图书也不断地进行着“迁徙”。而每次搬离,最麻烦的就是将这些书不落一本地迁入到新家,那一箱箱的书,最是费力,有自己骑着三轮车一箱箱搬运,也有房东开着拖拉机替我装过去,还有在同学的帮助下大汗淋漓地讲书放置在它应该“站立”的书橱里。

而在现在的家稳定下来,已经有十四年的时间了,这十四年是购书的第二个高峰,随着网购的不断下单,随着快递的不断送达,书橱里的书渐渐多了起来,那原本设计得绰绰有余的书橱也拥挤不堪,有些书已经陈旧变黄,有些书积满了灰尘,但是面对这些书时的富足感却总能充盈心中,这也是一次成长,一种收获,一份自由。但是当新家装修进入扫尾阶段,这些书也面临着最大的一次“迁徙”。突破一千册的图书量,对于我来说,当然是一件搬运的难题。甚至在十四年安定生活之后,我甚至忘记了当初是如何将这些书搬运而来的,是将书全部装进纸板箱一次性完成,还是分批分批迁移的?

搬书,一下子成了一件茫然无措的事。找来纸板箱,却也不是那种容量很大的,然后从书橱里将书一本本放进去,不一会儿就满了,粗粗估计了一下,一纸箱能装下大约50本的书,而按照这样的数量计算,要将这里的千余册图书全部搬运过去,起码要来回20趟。20趟,其实是吓人的,那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按照有空闲的时间就搬运的计划,搬完20箱书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除了时间漫长之外,两只手抱着这50本书,从五楼到一楼,再从一楼坐电梯到十三楼,也是一件麻烦事,这上上下下楼梯,也让我大汗淋漓。

喜欢书,甚至痴迷书,这自然是一种寄托,看着书橱里的书越来越多,内心当然会有一种满足感。买书、读书是一种享受,可是当书变成一件物品时,却又不能去除由重量、体积组成的物性,而这种物性在你用力拿起来的时候,它却只是沉重,只是要你付出气力。想来,书的双重属性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可触摸、可搬运的这些图书面前,它们其实抵达另一种真实的状态,也或者是这样的真实感,才会让你有一种真正的占有欲望,所谓拥有,可以是形而上的阅读式地进入,也可以是在你的怀里、手上成为一种拿得到的存在,在你有限的空间里占据着属于它们的位置。

旧有的站立
搬运,新的陈列方式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694]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