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三联画》:书写与差异

在电影进入到第二部分的时候,忽然对片名之翻译有了某种触动,“center,ring,mall”的三个篇章构成了中文中的“三联画”,除了结构上以“三联画”将其连接成既独立又统一的一体之外,“三联画”是不是也有一种音译?“center”像是“三”,“ring”则是“联”,只不过“mall”和“画”之间的发音相距太远——如果真的能达到“信雅达”的翻译效果,“center,ring,mall”或者可以称为“三连猫”,而如果从“三联画”的中文音译反推过去,则更适合“center,ring,wall”。

翻译本身就是另一种书写,翻译也是凸显一种差异,在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着更多可能性。这或者只是一种“题外话”,但是当马特奥·维加以“三”的并置结构讲述一个现代化的影像寓言,或者正是在阐述“书写与差异”这一哲学问题。《三联画》的影像所捕捉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郊的三处基建:“center”是位于科技园的大型数据中心,在那里存放着无数台服务器,它是全球数据交通的节点,在互联网运行中占据一席之地;“ring”是20世纪下半叶修建的一条环形公路,它标志着内城和环郊时代的到来,是市政工程的标志物;“mall”则是位于城市边缘的一处购物商城,虽然时间并不久远,但是她已经破败过时,成为上世纪资本主义和消费乐观主义的废墟。

“我并不打算理性分析或深入调研,反而觉得通过不同途径感知体会上述建筑更为有趣。”维加这样表述自己的影像书写目的,在视觉化表达中,“三联画”的三个单元均呈现出某种物质性,矗立着的数据中心,溢满屏幕的环形公路,颓败不堪的购物商场,都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投射,而更重要的是,维加通过16毫米胶片的拍摄、3D影像的构建以及赛博朋克的背景音乐的设置,让城市处在不同的声音、质感与媒介之间,反而加剧了某种物质反噬物质的演进过程。虽然他认为自己没有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分析,但是很明显,在光影、技术中呈现的不再只是感官和知觉意义上的“看见”,而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解读中,带着质疑和批评的主观映射。

导演: 马特奥·维加
编剧: Maxime Garcia Diaz / Lila Bullen-Smith / 马特奥·维加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 / 秘鲁
语言: 英语 / 荷兰语 /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23-01-26
片长: 17分钟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维加的书写并不只是影像的书写,旁白构成了本身就成为电影另一种影像的书写,片尾标注了对某个诗人的怀念和致敬,或者这些文字的旁白就来自这位诗人对城市现代生活的一种批判。文字在影像中,还是文字的书写超越了影像?如果没有文字仅有影像也是一部电影,但维加显然不想让影像本身说话,文字看上去是一种注解,但实际上它构成了第二重影像:如果没有“网络没有中心,只有边缘”的旁白,影像本身是不是无法进入到这个哲学的解读中?如果没有“商场只是一个概念”的旁白,影像是不是无法揭开物质背后的精神的缺席?所以一种微妙的关系产生了:是文字赋予了影像的可能意义,却也固定住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最终,我视本片为一次联动实践,重新夺回这些巨大的、非人性的场所与系统。”维加这样说。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种目的论,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在质疑和批判之后是“重新夺回”,而旁白的文字具有的哲理性和诗意正是对“三联画”唯物主义的一次对抗。“三联画”映射的是一种被物质异化的世俗生活,但是悲哀的是,我们处在其中已经忘记了走出——甚至可怕的是,仅仅是这“三联画”所关联的三种生活,是不是囊括了我们日常的所有?网络、交通和购物,除了这三种生活,普通人的日常我们还能想到“三联画”之外的存在?所以“三联画”将我们牢牢控制住,它成了我们无法逃离的“唯物主义”。但是维加试图在旁白的书写中找到一个出口,于是解构开始了:数据中心是网络中心化的一个地标,但是网络从来没有中心,它永远是边缘;环形公路创造了交通的便利,但是它也形成了一种闭环的封闭结构;商场表达着消费的欲求,当消费主义成为人对商品的控制,商品反过来也控制着人,甚至商品不是真实的存在,而只是一个概念……中心既边缘、开放既封闭、消费的主体就是客体化的存在,在这样一种完全被解构的书写中,“三联画”也被解构了:三是稳定的结构,是增殖的可能,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它只是一个一,没有分叉,没有差异,甚至连宗教意义的三位一体也都在唯物主义中变成空洞的概念。

“整个夏天都在下雨,美丽的秋天已然来临。整个商城是一座废墟,未来蕴含着无限可能。”在解构的书写中,维加还是对未来的重生充满了希望。文字在解构,文字也在重构,文字书写的诗意就是和影像唯物主义形成了差异,这就是维加试图传达的一种“翻译”,但是正如因抗拒而翻译一样,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抗拒,或者说,翻译也是一种言语的流放,它用文字解说影像,用诗意解说物质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影像本身的言说系统,也就是说,文字的书写是外加的,差异化的重构是人为的,何不让影像自身完成中心边缘化,开放封闭化、消费客体化的过程?“让言语独白,让那些它只能通过写作形式进行的东西自行说话。”也许这样的“三联画”才是日常生活真正的病理学。

《三联画》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14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