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5 《逐冰之旅》:在危险边缘的世界公民
詹姆斯·巴洛格疼痛的膝盖终于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他带领团队开展的“极端冰川调查”(EIS)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冰川受气候变暖而加速消退的影像记录被不断累积下来而渐渐揭开真相的时候,身体之痛让他只能离开现场,从调查冰川的极地到被用轮椅推进的手术室,对于詹姆斯来说,是一种无奈,也是另一种痛苦。由于长期在极端气温下工作,使得他的膝盖受损严重,在动过两次大手术之后,他不得不接受第三次手术。手术是为了挽救个体意义上的身体,而对詹姆斯来说,他的“逐冰之旅”却是为了挽救人类的命运。
个体的力量,个体的身体,即使有着科学家、探险家组成的项目团队,对于冰川变化的考察和记录,也都是很弱小的力量,甚至可能变成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对于詹姆斯和团队来说,虽然其中有着对自我的巨大挑战,有着对于自然的征服欲望,但是最终目的就是在追逐个人梦想中,去追逐人类的真相,用自己身体之痛去揭开人类的无知之痛。“我们的时代最大的讽刺和悲剧就在于,在危机到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在讨论。”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人为原因会加速气候变暖吗?气候学家、科学家似乎一直没有形成充分的共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去遏制人类的破坏,而在不断地争吵不断进行利益诉求的时候,气候变暖而带来的冰川减退和消逝却正在加速,而詹姆斯看见了这一变化的过程,在他用照片、影像记录大面积冰川巨变的时候,他所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们直观看见气候变暖和冰川消融的证据,直观感受大自然已经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是一种责任,“我是世界公民,必须把这一切告诉大家。”所以,个人英雄主义的背后是一种对于人类命运的担当。
| 导演: Jeff Orlowski |
![]() |
20年前,詹姆斯还在怀疑气候变暖的观点,认为这是极端主义的言论,只是数据的推测,而现在面对巨大冰川消逝的证据,他才慢慢开始觉得人类已经越来越走向危险的边缘,越来越走向自我毁灭的方向。所以他把对于风光摄影的兴趣转移到这个庞大的调查项目上来,用照相机、摄影机记录冰川的改变。按照这个项目的设想,詹姆斯和团队需要放置25台摄像机,在冰岛,格陵兰,阿拉斯加等七处世界之颠架起相机,在三年行动计划里,这些照相机每隔一小时拍摄一张照片,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系列,记录冰川的演变。
他们把车库改装成工作室,收集处理相关数据,然后以极地探险的方式深入三大洲,将照相机安装、固定在各个拍摄点。这些地方有狂风,有暴雪,有极端的低温,精密的电子仪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中如何工作,这是詹姆斯团队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通过直升机,木艇、雪橇等交通工具,通过各种加固手段,这些设备终于安装完成,而在刚安装好之后,那一台摄像机便记录下了冰川断裂的瞬间,时间:2007年3月28日下午1:10分,地点:索海姆冰川。起先,远处的冰川发生了坍塌,接着巨大的声响传来,巨大的冰川四处断裂,然后倾覆,然后翻转,最后整个冰川沉入水中,一个小时之后,曾经立于海面之上的冰川不见了,它被海水吞噬,而这也意味着这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的冰川永远不会在地球上被看见。
|
《追逐冰川》海报 |
冰川断裂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过程,每一次的巨变都像是地球痛苦地挣扎,詹姆斯团队的摄像机拍下了冰川巨变的证据,而捕捉到这样的瞬间让他对于自己的调查项目更有了意义。格陵兰岛12台,冰岛5台,阿拉斯加5台,蒙大拿2台,他的摄像机架设在高处,不停歇地捕捉冰川的消融瞬间。但是似乎詹姆斯太过于自信,六个月之后重返这些拍摄点,当检查这些设备时,才发现很多摄像机已经被破坏了,有的被高处掉落的岩石砸坏,有的被埋在厚厚的雪地里,甚至还有线路被鸟啄断,被狐狸扯断的,而更多的是在低温天气里,很多摄像机的计时器坏了,从而无法按照计划每隔一个小时开展拍摄工作。设备损坏,计划受阻,对于詹姆斯来说,几乎是致命的,从来没有在冰雪中退缩过,从来没有在暴雪中犹豫过,而当面对这些被损坏的设备,面对自己付出心血而功亏一篑的计划时,他却落泪了,这是巨大的无助感,这是令人崩溃的现实,“像是在追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这些代表人类文明的精密电子设备,在恶劣天气和各种无法预设的危险中,遭到破坏,或者也是一种隐喻,人类的文明有时候并不能征服自然,然而会被自然所拒绝。而人类在过去几十年,就是自信于对于大自然的征服,就是用所谓的文明方式把自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但是,作用与反作用总是一种对应关系,人类无休止地改造带来了对自然的破坏,气候变暖是其中最严重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自然反过来,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毁灭性的灾难,洪水、干旱、飓风、森林大火,这些极端灾难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而面对人与自然的这种对立,詹姆斯就是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收集最直接的证据,让人们看见自己所处的境地,让人们改变观念改变习惯改变认识,让人们保持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追逐梦想是为了追逐真相,对于詹姆斯来说,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调整,而对于人类来说,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通过摄像机拍摄照片的同时,调查团队也深入冰川,观察和了解冰川改变的现状。他们在巨大的冰原上行走,旁边便是深不可测的冰河;他们沿着冰川悬崖下探,底下便是裂开的冰缝;他们拍下最美丽、最晶莹的冰川照片,也看见了冰水融化形成的冰河,激流中带走的是更多的冰块;他们不仅抵抗着白天的暴风雪和低温,还在夜晚摸索着前进发现星空映照下的冰川……无限接近冰川,那是一种壮观的美,是一种窒息的美,但是也看见了人类留下的印记,那些冰块下面的冰尘,是人类文明带来的各种排放物,聚集在冰洞里,而由于含有颜色更深的物质,当太阳照耀这一片冰川的时候,冰尘吸收了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得整个冰川温度上升,也加速了它的融化和消退,最后断裂,沉入大海。
这或者才是致命的。在为期一个月的拍摄行动中,团队在格陵兰岛的一块巨大浮冰旁边等待了半个多月,远处的冰川似乎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直到暴风雪刮来的第17天,摄像机记录下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冰川断裂。起先也是局部的坠落,而后慢慢扩展,慢慢带动,冰川开始倾覆,开始翻转,之后发生巨大的断裂,这是一种壮观,也是一种彻底地摧毁,冰川连着冰川,整体断裂的时候宛如巨大的地震,将所有浮在海上的冰川都沉入海水中。冰川断裂产生的断裂面高达三百英尺,有的甚至有四百英尺,巨大的冰川被抛向大海,掀起巨浪,而这一冰川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曼哈顿城市的面积,所以当冰川断裂的时候,宛如曼哈顿这座城市的所有高楼土崩瓦解,而整个城市也夷为平地。
持续75分钟的断裂是冰川消融的一个瞬间,而对于更多的冰川来说,它们的消退、缩减和消失,却并不会被摄像机捕捉,2006-2009年,仅仅三年时间,存在三万年的冰川化作了海水;哥伦比亚冰川三年推了2.5英里,即使在冬季它也在不停地消退;蒙大拿冰川公园在30年后将成为“无冰川公园”……“有时候你走过地平线,就再也回不来了。”詹姆斯感慨道。在这些冰川中他留下了足迹,从这些冰川中他看见了人类的渺小,包括自己,当那个疼痛的膝盖一次一次发出危险的信号,其实是詹姆斯对于个体身体意义上的无奈,极地不适合人类行动,它带给人类的只有破坏、摧残和拒绝,而与大自然一样,人类从来都是用这样一种冒险的态度去改变自然,甚至去驾驭自然,反过来最后受到伤害的总是人类自己。
但是詹姆斯还是在挑战自己,手术后医生建议他不要再去那些极地,不要再从事这样的探险,但是詹姆斯还是走向了那一片土地,走向了冰川,而当膝盖再次疼痛起来的时候,他甚至拄着拐杖走出营地,走向大自然。这当然是一种冒险,个人英雄主义的背后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命运,所以自称是世界公民的詹姆斯在获取大量照片的时候,勇敢走向讲坛,走向会场,向科学家、气候学家、地理学家以及公众讲解气候变暖带来冰川的巨大改变,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正走向危险的边缘,告诉人们如何和地球相处。
冰川消融是解读气候变暖的一个视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冰川似乎是一种遥远的存在,它的壮观和奇幻都在现实之外,而断裂带来的震撼和破坏力也远离人们的视线,这些存在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自然奇观却在短短几十年间渐渐消融,在未来还会加快速度,所以冰川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存在于遥远的过去,也不在漫长的未来,而就在眼前,就在詹姆斯的摄像机里,在世界公民的认识里,在自我拯救的信念里,“我们没有时间了。”当几十万年的冰川都消融而不见了,如果还在怀疑,还在犹豫,还在否定,那么时间对于人类来说,真的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当灾难降临,世界就如那倾覆的冰川,是纯粹的,也是脆弱的,在震耳欲聋的摧毁中,在无法阻止的断裂中,最后走向消逝。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489]
思前: 转型而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