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淹没》:没有人活在永远的黑暗中

20210318.png

身体终于从岸上跃入水中,然后潜入水下,身后是轰炸的飞机,是爆炸的海岸,是死亡的瞬间,当这一切在身后发生,詹姆斯迎向了水世界,仿佛真正成为了医生沙迪德口中的“水先生”,这一跃一潜的动作成为他向死而生的态度,“因为慈善和爱,你永远不会让死亡的信念占据里的头脑。”在水中的詹姆斯一定在念着这句话,就像他被伊斯兰圣教组织囚禁时反复鼓励自己一样,而在被慈善和爱支撑的世界里,在死亡不被侵占的命运中,丹妮的脸渐渐显露在他面前,像是幻觉,又像是希望,在没有被淹没的逃离中,他看见了真正的爱。

这是詹姆斯命运的最后结局?文德斯显然用了一个开放的结构:被圣战组织带到沙滩上的他,最后在一跃中感受到了后面的爆炸,詹姆斯死了?在爆炸响起之后是他的一声呐喊,而他的整个人都浮在水面之上,爆炸的冲击波击倒了他,他死了,或者当时没有死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他如何能获救?但是这死亡的结局对于詹姆斯来说也是一种新生,因为他看到了一直念着的丹妮,看到了她的脸,从她的脸上看到了希望,即使最后生命消逝了,他也在最后的爱里达到了圆满;詹姆斯最后没有死,他的奋力一跃就是一种逃生,而且飞机投下的炸弹也捣毁了圣战组织的基地,他一定最后被获救了,而且和潜海上来的丹妮最后相聚了——一种暗示是:当詹姆斯跳下大海之前,丹妮和她的团队在最深的挪威海中完成了科研任务,而且是在潜水艇遇到故障重启成功之后,心念詹姆斯的丹妮也终于战胜了困难,在远离深渊带之后成功浮出水面,为的是最后能够和所爱的人在一起。

不管是被炸死,还是获救,对于詹姆斯来说,那纵身一跃就是一种生,现实意义的活着或者灵魂意义的重生,在丹妮离开黑暗的海底世界之后他们将完成一次关于爱的“还原”,而这个还原正是“淹没”主题最后赋予的意义:“生活在海洋热泉中的微生物,他们的一些共同的能量制造方式,就是对硫化物的氧化或还原,以此次成为食物链的基础……”这是丹妮所研究的海洋生物学的一个观点,当海洋微生物生活在黑暗的深渊带的时候,这里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于是通过热泉中硫化物的氧化或还原,获得能量,“这不是光合作用,这是化学能反应。”而丹妮和詹姆斯的爱情就是这一种氧化或还原,就是通过化学能反应找到了支撑自己活下去的慈善和爱。

但其实,这一种化学能反应,这一种还原产生的能量,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产生了爱,甚至是一种不爱。在弗林德斯的那一家旅馆里,丹妮和詹姆斯偶然相遇,第一次是擦肩而过,第二次在沙滩上再次相遇,两个人打了招呼,开始了对话;之后在同一家旅馆里,两个人共进晚餐,在楼上和楼下被隔离的房间里,丹妮似乎首先介绍了自己,她说自己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她向詹姆斯介绍了海洋的五个层次,谈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深渊带”,“深渊,Hades,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看不见’。”深渊就是看不见,詹姆斯反问了一句:“意思是地狱吗?”丹妮否定了他的看法,她说这是一个看不见却是另一个世界,他说这个另外的世界,其实是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一片黑暗的探索之中,沉浸而淹没,就是让自己完全属于海洋属于深渊属于另一个世界。

导演: 维姆·文德斯
编剧: 艾琳·迪格纳穆 / J·M·莱贾德
主演: 艾丽西亚·维坎德 / 詹姆斯·麦卡沃伊 / 亚历山大·希迪格 / 雅尼克·许曼 / 勒达·卡代布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法国 / 西班牙 / 美国
上映日期:2018-04-13
片长: 112分钟
又名: 爱情淹没(港) / 当爱未成往事(台)

丹妮对海洋深渊的沉浸,对于詹姆斯来说,就是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他对于海洋对于潜水甚至对于科研完全出于好奇:“如果在黑暗中发生意外会怎样?”丹妮告诉他,如果潜水器破裂,那么水会进来,在海底世界人的肺就会被封住,最终死于酸中毒和组织缺氧造成的干溺,“不会被淹死而是被溺死。”淹死而溺死是不同的,一种是自外而内水对于人的淹没,一种是自外而内人失去了呼吸。丹妮介绍自己的时候,是和对于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未知科学,是关于生命的系统论,但是在探求这种生命的学说时,却伴随着可能的死,伴随着黑暗、恐惧、干溺,所以丹妮即使在第一眼看见詹姆斯时感觉到了一种爱,但她还是适可而止,“我一般不会第二天和男生再见,我以事业为重。”

丹妮的顾虑就在于她随时可能遭遇不测,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而这种顾虑在詹姆斯那里却更为明显,和丹妮完全可以公开的身份不同,詹姆斯其实是一名反恐怖的特工,他通过线人知道在索马里有是圣战组织想对汽车站发动袭击,所以他以水利工程师的名义来到了索马里,为的就是阻止爆炸计划的实施。詹姆斯必须隐藏自己,不仅是他的现在,他的计划,还有他的过去——他手上有一个特殊的纹身,丹妮看见了问他是什么,詹姆斯说自己曾经是一名在战场上的伞兵,但是对于其他故事守口如瓶。在丹妮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之后,詹姆斯只说自己是水务工程师,来索马里是为了建设工程,丹妮一开始说自己不会和男生在第二天见面,但是她还是见了詹姆斯,而且真的爱上了,但是詹姆斯似乎一直在躲避:丹妮问他爱过某个人吗?詹姆斯却转移话题说:“我们可以去游泳了。”他背着丹妮下了海,对丹妮说:“你不会赢得我。”丹妮却说:“这正是我要做的。”而当丹妮说以后要去内华达找他,詹姆斯再一次选择了沉默。

詹姆斯的沉默是因为不泄露自己的反恐计划,更在于他害怕和丹妮不能达成共识,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詹姆斯看到了欧洲再次发生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案的新闻,他告诉了丹妮,丹妮却认为个体对这一切毫无办法,这惹怒了詹姆斯,他认为每个人都能在反恐上做一些贡献,而且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就像丹妮研究海洋微生物的生命系统,也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也许是他的这一番话说服了丹妮,当两个人要离开时,他对丹妮说:“我爱你。”丹妮说:“我也爱你。”但是当两个人一起迎来爱情,却是他们分开各自执行任务的开始:一个要潜入扬马廷岛附近最深的海,进入到深渊带,面临可能到来的死亡;一个要潜入索马里圣战组织内部,要进入反恐行动中,面临可能到来的死亡——这是属于他们不同的计划和任务,但是同样面对死亡,同样是为了生命,同样可能遭遇黑暗,同样会被淹没。

《淹没》电影海报

詹姆斯被圣战组织囚禁,他被关押在黑暗的牢房里,只能从一个洞口伸出手得到小孩子给他的花生,在难忍的寂寞中,在肉体的折磨中,詹姆斯感受到了死亡气息:他们让他说出来这里的目的,詹姆斯闭口不说计划,只说自己是来这里做水务工程;他被带到沙滩上,走向大海的他被身后的子弹射中,但是打中的是下身,他只是受了伤;圣战组织让他皈依,詹姆斯拒绝了,说我们有共同的真主;被带到红树林,只要詹姆斯不能“回心转意”,他就可能被枪决,但是一架飞机到来投下了炸弹……他感受到了死亡,他也看见了死亡:有人在住的帐篷里播放强劲的歌曲,于是圣战组织的军官不由分说将一枚炸弹扔了进去,随后是爆炸,是惨烈的叫声。死亡无处不在,但是越是接近死亡,詹姆斯越是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因为慈善和爱,你永远不会让死亡的信念占据里的头脑。”他反复说着这句话,为的是让自己从这个黑暗的世界中走出来。

不想死,是因为有对丹妮的思念,这是一种爱,“我依然是詹姆斯,这里没有月光,只有黑暗,就像你知道的黑暗,我的丹妮……”他在说话,他在回忆,他的世界里只有探寻微生物秘密的丹妮,她的黑暗世界带给他的却是光明。而对詹姆斯来说,除了对丹妮私有的爱,更有在人类意义上的爱,反恐本身就是一种慈善和爱,而在圣战组织里,他遇见了医生沙迪德,沙迪德为他医治伤口,但是拒绝给他电话和逃生的机会,一方面沙迪德也像是被圣战组织囚禁一般没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在履行使命,“药物是仁慈,圣战是职责。”这种观点渗透着圣战组织的极端思想,“圣战组织就是父亲,我们要保护那些孩子。”正是这样一种圣战思想,詹姆斯认为他是和杀手为伴,尽管救死扶伤,尽管说要解决这里人口的饮水、食物问题,但其实也是在谋杀。

所以深处黑暗世界的詹姆斯寻找光明,寻找希望,寻找慈善和爱,这些支撑着他远离黑暗和死亡,而这便是私爱和博爱共同组成的信仰,而在另一边,潜入了3400米深海的丹妮在遭遇了潜水艇故障之后终于安全返回了水面,他们带上来了热泉里的物质,带来了黑暗中的生命体,即使她不知道詹姆斯的生死,但是在两个人共同寻找生命的过程中,爱成为他们一样的信仰,这是一种化学能反应,这是制造能量的氧化还原过程,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一起抵达了生命的意义,而这便是文德斯想要最终表达的主题: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就是用信仰和爱战胜黑暗和孤独,就像詹姆斯和丹妮在一起时读约翰·多恩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样:“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那个整体就叫爱情,就叫信仰,就叫人类。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59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