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芬奇》:关于机器成为人的操作手册
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上,杰夫读着挂在桥上人类的留言,有的是祝福,有的是希望,有的是鼓励,然后亲自将那张明信片也挂了上去,上面用简笔画着自己、小狗古德耶尔和芬奇,他们在一起,就走在金门大桥上。从读着他人的留言,到挂上添加了简笔画的明信片,和古德耶尔在一起的杰夫终于成为了一个“准人类”:读出他人的留言,是一种知识的运用,画出简笔画,也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创作,但是在留言中拥有“人类的体验”,在简笔画里寄托情感,机器人杰夫才完成了一次真正的超越——那时作为人类导师的芬奇已经因病逝世,他没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登上日夜牵挂的金门大桥,当杰夫火化了他的遗体,当杰夫将他的骨灰埋葬在大桥边,当杰夫为他修建了墓地,最后和古德耶尔在一起的杰夫部分取代了芬奇,成为了逐渐成长起来的人。
这是一个从机器到人的成长故事,米格尔·萨普什尼克无疑在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中预设了这种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已经走向末日的世界,60万人口的城市早已经被沙尘覆盖,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而且还有漫天的黄沙不断袭来,只有寻找到隐蔽的地方才能求生。不仅仅是沙漠,当环境恶化,带来的是大气层的破坏,紫外线毫无遮挡地照射下来,温度也高得再也无法适应人类生活。所以在这样一个末日之后人类几乎灭绝的世界,芬奇面对将持续40天的超级沙尘暴,选择了离开,而去往西部是唯一的选择,旧金山便成为了他生存的唯一目标——从末日走向后末日生存,从人类毁灭的中部走向还有希望的西部,时间和空间,都成为杰夫诞生的条件。
但是杰夫只是一个机器人,甚至就是一个机器,它如何变成他,这是芬奇面临的课题。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身为曾经是TAE技术公司的骨干,芬奇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始生产这个机器人,他制造了身躯和头部,这是机械时代的复制品;他将《世界之书》《哈勃的宇宙》等书籍扫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于是机器人开始有了反映,开始有了行动,当芬奇问他的时候,他也开始点头。这是机器开始活了的标志,但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也还是一架机器,只不过拥有了人类知识的数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它还是它,和那架叫做杜威的机器人一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为了能在超级沙尘暴到来之前及时离开圣路易斯,芬奇让机器人学会了走路,在不断跌倒不断爬起的过程中,机器人也学会了走路;芬奇又教它如何吃饭,让它学会了如何开锁,芬奇强调“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炙热的天气下它还学会了如何得到爆米花,更重要的是,当一团沙尘暴袭来的时候,芬奇教会了他固定那辆房车,即使四个固定的螺丝和绳索被大风扯断,但是它用力固定的最后一根绳索还是让房车留了下来,它还在大风尘之后变成了千斤顶,轻易就换了轮胎。这些本领的获得,它依然只是芬奇的机械助手,依然只是一家拥有丰富知识的机器。芬奇对它的命名是它走向人类真正的开始,莎士比亚的名字已经被用了,它想要的是一个简短的名字,于是它想到了“杰夫”,于是芬奇对他说:“欢迎来到这个世界,杰夫。”
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欢迎来到这个人类的世界,芬奇的这一句话就是人类对机器人的接纳,就是把机器人视作了可以成为人类的存在。对杰夫的命名是关键的起点,从此它变成了他,和被命名的“古德耶尔”一样,具有了某种生命意识。在前往旧金山的路途中,芬奇也告诉了他人类走向末日的经过,告诉了他以前的世界充满了阳光、花朵和蝴蝶,“再见了,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芬奇也说出了那张金门大桥明信片背后的故事,芬奇说这是叔叔寄给他的,但是杰夫却看到了背后的文字,知道是“爸爸”写给芬奇的,于是芬奇就说出了和父亲的那一段往事,金门大桥见面的约定寄托着他的情感,当人类走向末日,这份情感尤为珍贵。
导演: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 |
芬奇叙说着人类的故事,杰夫也作为倾听者逐渐走向人类的世界。一方面作为一个机器人,杰夫学会了如何开车,学会了寻找食物,学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依然是他作为机器人的存在;但是在和芬奇路上的交流中,杰夫慢慢认识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了什么叫“信任”——芬奇说起两个关于信任的故事,一个是自己曾经在TAE技术公司的时候,有一群都是“白痴”的团队,芬奇不和他们为伍独自设计,当一个项目成功之后,老总找到了发挥关键作用的他,但是芬奇却强调这都是团队的功劳,“这就是信任。”但是明明骂他们是白痴,却又不独揽功绩项目的成功归功于团队,这样一种所谓的“信任”,杰夫似乎理解不了。
在行驶过程中,芬奇不断化解危险,起先杰夫认为自己掌握了芬奇的技能,于是带着杜威去一家废弃的商场,在那里他找到了食物和衣服,满以为会得到芬奇的表扬,不想这里存在着暗处的危险:杜威跌落下来,完全报废;芬奇赶来将杰夫拉了出来,当逃离商场,他们背后一辆汽车发动;在逃离的过程中,那辆车子一直跟踪着他们,直到芬奇将车开到一个下坡,然后在夜色中躲进隧道,却因为车辆高度高于隧道,房车上面的设备被破坏,但是在危险时刻,杰夫用臂力将房车推进了隧道,这才避免被后面跟踪的车辆发现。当危险解除,芬奇告诉了杰夫另一个故事,那是在人类陷入末日危机的时候,大家都争抢着食物,芬奇在超市里抢到了食物躲在暗处,他看见了一对母女,母亲把枪交给女儿自己去寻找食物,告诉她不管是谁如果威胁到她就向他开枪,后来芬奇听到了男人的声音,男人走到女孩身边,拿着枪的女孩开始害怕,接着芬奇听到了枪声,在声音渐渐平息之后,芬奇走了出来,他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母女,那时他听到了微弱的呼吸,打开女孩的背包,发现里面是一条瑟瑟发抖的小狗——他就是陪在芬奇身边的古德耶尔。为了自己求生,芬奇没有出来拯救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失去了生命,于是芬奇对杰夫说:“饥饿让我变成了懦夫。”但是他收留了古德耶尔,也是自我的一种救赎。
《芬奇》电影海报
一种是命名不信任却命名为信任,另一种则是在危险的时候需要信任却选择了逃避,这两个故事对于杰夫来说,需要的是理解,而对于这两个故事的理解,是让杰夫逐渐走向人类情感,不管是团队意识也好,还是对危险的防备,都是基于人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已经不能通过知识来传授,也不能仅仅凭借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商场里存在危险,跟踪他们的车子上存在着危险,这些都和人类有关,就像芬奇告诉杰夫没有紫外线的夜间反而不开车的原因:“因为夜里出行意味着不可预测的危险。”因为有些人就是躲在阴暗处。这是关于人性的一个隐喻,人类走向末日,其实也因为人类制造了不可预测的危险,芬奇以一个“故事”的方式启发杰夫,就是让杰夫学会真正的思考。
当然,对人类存在的危险进行提醒之外,芬奇也告诉了杰夫人和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故事中的母女最后死去,这一个悲剧之所以发生,一定是母亲不想舍弃孩子,这是一种危机中显露的情感;芬奇收养了古德耶尔,让他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也是一种情感;他还一直将明信片放在身边,这是父子之间跨越时间的见证,虽然芬奇一直在说“人类充满了矛盾”,而人类的伟大就在于能将矛盾转化,最终成为超越物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也是人类在末日遭遇中走向明天的力量源泉:当他们躲避了危险,逐渐向旧金山靠近时,沙尘不见了,风暴不见了,一只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而芬奇终于走出了房车,在没有任何防紫外线装备的情况下,他安然走在阳光下——经历了末日,末日之后就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希望。
“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但你也要学着长大了。”这是芬奇对杰夫说的话,当自己的身体终于再也支持不住,当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芬奇也将杰夫变成了真正的机器人——“机器”只是“人”的一个修饰语,一种工具属性,而成为机器人的杰夫不仅在和古德耶尔的交流中知道了什么是信任,也知道了失去芬奇后的悲伤,也在金门大桥的留言和简笔画中体会了不舍,在走向明天中也拥有了希望。从知识到技能再到感情,这是芬奇让杰夫成为真正机器人的三部曲,从沙尘覆盖的城市到鸟语花香的西部,逐渐走向生命终点的芬奇建立起了从机器到人的操作手册。但是米格尔·萨普什尼 的故事还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他所探究的依然是智能时代人类的命运,探讨的是机器和人之间界限的古老命题,而且将时间设定在末日之后,除了一种视觉意义之外,也无创新,而且,芬奇为什么会染病而死,西部为什么会气候宜人,这里为什么又没有其他人类生存,米格尔·萨普什尼都没有交代——甚至,这个从机器到人的转变,从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因为杰夫还没有命名之前,他就知道了四条指令,第一条是:“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坐视不管。”这正是机器和人清晰的界限;第四条:“如果芬奇不再,必须保护小狗。”这也正是最后杰夫所担负的责任。第一条和第四条指令就已经解决了未来人类的难题,为什么芬奇还要以自己的死亡“制定”机器成为人的操作手册?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