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1 死的不仅仅是先锋
像小五一样年纪的孩子选择儿童节礼物往往是有形的玩具和插图的书籍,在这个尴尬的年龄你很难找到他中意的东西,或许关乎认知,或许关乎功利,尚未退出幼儿园生活也尚未开始小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仍是一个非文本阅读的时代,它的趣味性超过了教育性。
所以,小五在书店里挑选的一个小时里,始终处于无法取舍的矛盾中,从左向右,从里到外,他在应该买的书和想买的书之间徘徊,却又不敢自己决定,于是来来回回,翻翻看看,终点又回到起点:故事书不喜欢,传统文化图书不喜欢,百科全书式图书不喜欢,而对我们来说,没有益智作用的不要,低幼图书不要,小学教学辅导书不要……这样,便在否定和不断否定中,把时间白白浪费在了来回翻阅和行走中。
最后的最后,因为敌不过时间,凑数一般把《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手工制作、迪斯尼英语买了回来。所以小五还是不能走近文本的世界,他还只适合阅读那些带着绘画的图书,天那,“喜羊羊和灰太狼”甚至只是一个玩具,在小五眼中,却是充满诱惑,他总是把经验当成是兴趣,所以在很多时候,小五并不适应那种成长,那些“被教育”的东西会阻碍人的想象力。
和他的迟疑与矛盾相比,我的购书过程简单明了,甚至就直奔主题,《案·情》像一叠档案,《先锋已死?》却原来是一本杂志,夹着两本书走出来,仿佛今天是我的节日。
《先锋已死?》:郭玉洁 主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25.00元
它的系列性证明的确是一本杂志,《单向街》002号,理论来源似乎是“单向度的人”,塑封着,不好随便呈现里面的“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关于“先锋”的讨论,无法管窥“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一切都是未知的,只是封面的那种白色包围的红色面目看起来多少有点反传统的意味,我猜测里面的文字大都是装着一副离经叛道的样子,抨击当下的文学、艺术、电影等等,里面有着一些反抗,但到头来还是妥协着。副标题是:“没有伟大的作品,只有平庸的年代”,似乎平庸就是先锋死去的传承时代,平庸是我们的物质至上的注解,而那些轰轰烈烈的先锋作品,大都已成为故纸堆,在缅怀中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总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他们或者不安于沉闷压抑的现实,或者不服从僵化的思维与表现形式,他们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冲破惯性生活的桎梏,这些当时看来不合时宜的人,正是创造的源泉,为人类的智慧探索着可能性,在每个领域,这样的人都可被称为“先锋人物”。
这是在我未开启之前从网上阅读到的郭玉洁的一段话,先锋是和“不合时宜”相关,但是破坏之后的建设性,却被忽略了。这样看来,我大致也是一个“先锋人物”。
《案·情》:卢洪营(著) 青岛出版社 28.00元
作者:卢洪营,《潜伏》之后的又一悬疑小说,我没有看过《潜伏》,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所以卢洪营对我来说很陌生,对于文本来说,我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不知道中国还有所谓的“悬疑小说”,一部电视剧放大了这样的小说类型,放大了卢洪营本人。我只是感兴趣这本的包装,一只牛皮纸袋,看上去像若干年前孟京辉的那本《先锋戏剧档案》,袋子上分门别类地写着策划、作者、设计、技术等人的名单,也是按照编号、姓名、职务和性别来标注的,当然还有一段“备注”。牛皮袋子不能轻易打开,仿佛里面关押着潘多拉:“未经购买不得翻阅”写在红色的印戳上,边上是两句话:豪华绘事版,限量9999册。看起来充满了悬疑,而图书所赠的东西除了这个黄色的牛皮纸袋之外,还有《河图洛书》+《梦笔生花·六道天书》。策划白衣卿相说:“我深信,同小卢上一本《潜伏》一样,这本《案·情》,也将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届时就将是荧屏观众之福了。而本书的读者诸君,算是先睹为快。”看来,“也将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是中了《潜伏》的毒,还是奔着屏幕而去。包装取胜,内容乏陈,或许是我先入为主对它的评价。
PS:题图:孟京辉的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剧照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