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1 想象中的节日狂欢

小五对于六一儿童节的兴奋从昨天晚上就开始了。放学的时候,班主任送给他一只塑料袋,里面就是老师给他的礼物:两本奥数书和一只水杯。拿回家他便告诉所有人,老师送给他儿童节礼物了,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另外传达的一个意思就是:你们明天送我什么礼物?
对于小五来说,今年的六一是他进入小学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这第一自然是意义非凡的,和幼儿园学校组织的趣味活动不同,上了小学似乎就意味着长大,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期待。很早的时候,学校布置过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儿童节该怎么过。小五想了想,在上面写道:和同学共同分享零食;和他们说笑话;给自己照张相、让爸爸妈妈陪我看一部儿童电影。这四个期待想起来并不是天方夜谭,都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和实现的。但是看似简单的这些期望,却也有实现的难度。和同学分享零食这个期待,可能会遇到难题,因为学校规定六一不能带零食,说说笑话除外,给自己照张相基本上应该是让爸爸给我照张相,而陪他看场电影的愿望要延迟实现了,3D《功夫熊猫2》刚上映,据说场场爆满,而且六一节我们还是要上班的,所以只能延迟到下周,抽空去看一下,这样似乎节日的氛围又变淡了。
昨晚到了新华书店文体用品那转了下,看看该送他什么礼物,除了书也想不好别的礼物,其实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礼物代表着贵重和有形,那种长辈对他的鼓励和安慰倒退到了次要位置。小五对老师送的那两本书倒是很喜欢,昨天晚上回到家就忙不迭地做起来,我虽然鼓励了他几句,但是一想到今天要送他的礼物,还是心里空寥寥的。
一早,小五就兴奋起床了,他讲到了今天去学校的一些事:不用背书包,穿校服,戴队徽,只要一只水杯就够了。难得的轻装上阵,步履都优雅了许多。据说今天学校的主要庆祝活动是唱革命歌曲。忙了一阵工作,就赶过去了,学校的大操场上坐满了全校的师生,这是一场名为“唱红歌、铭党恩、跟党走”的红歌演唱会,兼诗歌朗诵会,兼学校首届儿童文化节闭幕式。站在学门栅栏外,远远看着这些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茫茫中有一种无从分辨的感觉。当然基本捕捉不到小五的身影,他只是那么有限地站立起来,在镜头下也是模糊着。
唱红歌或者诗朗诵,也都是以年级为单位,所以声音有些杂乱,在清一色的校服队伍中,这样的操场活动是一次被湮没的过程,其实学校半天的儿童节活动当然也很难有创新,关键是孩子们能够高兴,就像小五曾经希望的那样,可以和同学分享零食,可以和同学说说笑话。在一些政治化的文化活动中,其实并不能让孩子感受这个儿童节的特殊和意义。
记得我小时候的儿童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儿童节往往意味着物质的丰盛,从瓜子花生的分配共享,到乡镇购书点的书券发放,或者观赏一部“打仗”的电影,就能让我们心满意足,笑容满面,大致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幸福,所谓的收获。单纯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时光无法穿越,当我们告别那些岁月,不经意间已经把时间拉到了下一个起点,而这个起点,早就没有了我们的身影,它属于小五一样的孩子,属于他们的儿童节。
临近中午,学校的活动结束了,孩子放学,下午是半天假。接了小五,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一个飞镖,没有特殊性和纪念意义,只是他曾经喜欢这样的游戏和运动,在速度和力量中追求命中率,就这么简单,喜欢就是最大的期盼。妻则带他们去吃一顿丰盛的午餐。从奥数书、水杯到学校的一些零碎礼物,再到飞镖午餐,大抵这就是一个8岁孩子的第一个小学成长中的儿童节,用物质来纪念物质化的节日,也用那种被湮没的集体合唱来纪念一个少有个性的节日,或许,儿童节早已经成为我们想象中的节日狂欢。
![]() |
| 小五的全新形象 |
![]() |
![]() |
| 看起来今天很轻松 |
![]() |
| 成长的路还很漫长 |
![]() |
| 被湮没的童年 |
![]() |
| 有人让我们奔跑 |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60]
思前: 《玉米》:“不许压韵”的女性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