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履历》:关于人生的三重文本

20220524.png

片名“履历”,波兰文:Życiorys,英语:Curriculum vitae,履历,是关于历史的一份记录,是关于人生的一种简历,它被书写,之后被保存,而保存之后可能被重新翻出,而重新翻出意味着文本上的记录会被推翻——经过在走廊上长时间的等待之后,门终于被打开,调查也终于拉开帷幕,正是这扇门的打开,文本重新进入到了审视者的视野。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的人生履历在动态中展开,它可能具有的意义便是在对话中变成另一份文本。所以,履历在这次谈话和调查中,自动形成了两份文本,一份文本就是所谓的履历:格瑞拉格,男,1950年加入波兰青年团,被选为主席;后来参军,申请去了矿区,之后和部队来到了瓦乌布日赫;工作六个月之后,申请离开,1953年起在车间工作,加入了波兰联合工人党;1954年结婚;1960年当上陆军准将,被选为党组织的区部长,之后被解职,后来回到大学深造……从团组织工作到参军,到矿区工作到结婚,再到加入党组织,之后被解职回到大学,这便是格瑞拉格的履历,在文本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格瑞拉格走进那扇门坐在位置上,开始面对罗兹区党委仲裁委员会的时候,这份履历自动变成了两个文本:第一个文本是格瑞拉格在委员会成员要求下自述的履历,自述的内容和摆在委员会成员面前的那份文本一样;但是这是一次调查,当仲裁委员会的成员审阅这份履历之后对他提出问题,自然构成了充满质疑的第二份文本。在格瑞拉格还没有进来之前,委员会成员就问书记:文件有没有清楚表述格瑞拉格的部队是否组织和参与了城市周年庆祝活动,这无疑是怀疑的开始;在格瑞拉格落座之后,在他开始介绍自己的简历时,一系列问题被提出来:为什么在工作六个月之后申请离开?言下之意是这是不是一种逃避;和妻子结婚,问他的妻子是天主教而自己是无神论者,结婚是不是在教堂举办的?是遵循哪方面的习俗?孩子出生之后跟着谁的信仰?当选为组织的部长之后又被解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格瑞拉格自述过程中,这些问题被提出便是对履历本身存在质疑,于是这场关于格瑞拉格是否应该被开除党籍的调查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仲裁委员会提及的问题是关于他做出这些决定的出发点,是关于结婚对象的阶级出身和宗教信仰,但更关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格瑞拉格是不是隐瞒了问题,其中的焦点问题是在那次大罢工中他的态度是怎样的,那个起先的朋友又成为他主管的索维克科,和他之间是不是存在矛盾?为什么会发生饮酒报警一事?很明显,仲裁委员会要进行调查,就是发现格瑞拉格犯了错,这是一种预设,在许多问题的质疑中,这个预设都把格瑞拉格推向了对党不忠诚的问题人设上,关于罢工,关于和主管的矛盾,关于自己的离开,似乎都是一种不忠诚的表现,所以调查变成了最后的审讯:为什么工人们不敢发声?工场管理层和党组织领导是否有不正常关系?是不是党组织出现了不同的派系?而最后问格瑞拉格的问题是:“党组织是不是已经到了让人在会议上不敢说真话的地步?”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编剧: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Janusz Fastyn
类型: 剧情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片长: 28 分钟
又名: Curriculum vitae

无疑,在仲裁委员会的调查和质疑中,那份履历已经变成了不同的文本,而这个文本所构筑的是格瑞拉格的政治生活,所以这是一份政治文本。而格瑞拉格对于委员会提出的种种疑问,一直声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这种身份定位让他自述的文本成为关于普通人生的文本:他说工作六个月之后离开是因为自身健康原因;妻子不是传说中富农的女儿,他们在教堂结婚,儿子还是无神论者;区部长被解职是因为当时发生了工人罢工事件,管理层没有和工人很好沟通,而自己也是工人,所以他支持工人,因为支持工人所以被解职,之后还进行了申诉但是没有改变性质;关于和索维克科之间的关系,他们曾经是朋友,后来索维克科成为了主管,但是沉溺于酒精,他甚至和几个人偷偷喝酒,20升乙醇失踪案其实就是他们偷偷喝酒的证明,他阻止索维克科喝酒发生了争吵,后来他报了警,失踪案终于浮出水面,但是索维克科后来因酒精中毒而死,这并不是他们矛盾所引起;而关于党内的派别问题,格瑞拉格也予以了否认,只是在做公益事业上存在矛盾,所以他申请离开——“我是一个普通人。”格瑞拉格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身份,这种不是政治任务的身份使他坚信自己是真诚的,履历也是真实的。

一种是仲裁委员会调查中形成的文本,它指向的是一种政治人生,另一种是格瑞拉格坚持自己只是普通人的文本,它指向的是一种普通人生,甚至在总裁委员会拿出他曾写给一个女人的信,格瑞拉格也坚持认为自己喜欢那个女孩,是一种爱的表达,而自己的婚姻已经不幸福了——如果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也是个人道德问题,在他看来,这种不爱与爱正是普通人的情感表达。但是,政治文本和普通文本形成的是强烈的对比,甚至上纲上线为一种斗争,而这种斗争的背后则凸显的是制度性问题:那个会议室有专门为失职者留下的位置;在进行调查之前,格瑞拉格坐在走廊上等待,显得很孤立;打开门进去的一刹那是一片黑暗,这无疑是政治高压的一种隐喻;而在调查期间,里面的光线一直比较阴暗,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将镜头对准格瑞拉格,他不断眨着眼睛,似乎想要适应这种高压。

无疑,这场关于是否开出格瑞拉格的党籍的调查形成了两种鲜明的立场,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文本,最后,格瑞拉格重新回到了走廊上,他需要等待调查结果,直到最后,调查结果也没有宣布。无疑,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这里用悬置结果的方式回避了两个文本的冲突,实际上他提供了第三个文本:在画面中出现的是格瑞拉格参军的照片,结婚的照片,抱着孩子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真实的,也是亲切的,它还原了格瑞拉格经历过的重要人生瞬间。这是一种影像文本,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政治文本和普通文本之后,书写了影像文本,无疑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它远离政治,远离斗争,远离附加于人生之上的一切制度性设置,这才是一个普通人真实的文本。

《履历》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46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