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狂野的爱》:混乱是混乱者的墓志铭

20220920.png

“狂野的爱”,偏正结构,狂野修饰爱,爱表现为狂野,但是在祖拉斯基“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标签化的个人叙事中,两个男人却处在并置状态中,面对女人玛丽,黑帮米奇所代表的的是狂野,抢劫银行、街头火并、不由分说地杀人,他制造了暴力,暴力成为玛丽的庇护;雷奥代表的是爱,他爱着玛丽,玛丽也爱着他,他们看到了爱情可能的美好——“狂野的爱”变成“狂野和爱”,祖拉斯基无疑想要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寻爱的痕迹,想要在暴力之外构筑一种爱的纯真,但是并置的状态,却又在祖拉斯基故意制造的混乱中,让一切所谓的爱都被狂野所包围,当狂野成为爱的背景,爱便成为了影像的游戏,成为祖拉斯基狂野构思的一种失败试验:既没有狂野,也丝毫没有爱。

一开场,狂野和爱就被奇异地纠缠在一起:戴着动物面具的四个人持枪闯入了银行,在施放了烟雾弹之后,抢走了银行的钱,他们把装钱的袋子放到了车上,脱掉了作案的衣服,扔掉了枪械,坐上了开往去往匈牙利的火车。这的确是狂野的展示,抢劫银行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人反抗,没有人报警,而他们作案后去往匈牙利也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这不是因为这些黑帮天下无敌,而是祖拉斯基故意取消了阻碍,让他们的狂野放大到极致:狂野就是掌控一切,狂野就是随心所欲,狂野就是没有法律和道德。而在火车上,他们遇到了雷奥,雷奥就像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说自己在布达佩斯没有一个朋友,于是抢劫的米奇就成为了他的朋友。不仅布达佩斯没有朋友,在整部电影中,雷奥就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人,除了认识了米奇等人,他的生活中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别人,虽然有表妹阿格拉一家,但是和他们的关系根本无法组织起叙事的线索——祖拉斯基将他置于完全空无的背景中,而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在米奇的狂野中突出雷奥的单一,就是在狂野的世界中留存那份遇见玛丽的爱。

狂野和爱都被祖拉斯基架空了,于是在出现了玛丽之后,情节的展开都是沿着“狂野”和“爱”这两个词语行进。米奇的世界是狂野的,而这种狂野也是疯狂,也是暴力,也是恐怖,也是神经,也是歇斯底里,他们拿着枪一言不合就杀人,对黑帮如此,对警察也是如此,在周而复始的暴力接力中,米奇的狂野只为证明一个事实:玛丽是他唯一的女人。这当然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保护,而玛丽也乐意走进这个狂野的世界,因为暴力给她带来的是安全感,而在这种所谓的安全感中,玛丽也变得歇斯底里,也变得神经质,她当然也成为了狂野的一部分。玛丽为什么会委身于米奇?因为11岁时她见证了母亲之死,那些黑帮在她母亲身上倒上汽油,在狂乱中点着了火,玛丽的母亲最后从窗口跳下,而这一切刚好被躲在树后的玛丽看见,于是她开始了疯狂的报复,米奇的狂野就是她利用来进行报复的工具,而米奇似乎也没有让她失望,最后复仇完成,那些人死在了米奇等人的子弹和火枪之下。

狂野让玛丽完成了复仇,但是那种安全感却是一种虚构,因为进入狂野世界的玛丽更加没有安全感,“我对这样的生活厌倦了。”所以在米奇面前她变成了狂野的一部分,但是内心却在渴求着真正的爱,于是雷奥出现了——当米奇带着雷奥去找玛丽,在玛丽开门的一瞬间,她的目光中的那份爱意的确被祖拉斯基的镜头所捕获,但是除了这一个瞬间阐释了爱的发生,之后发生的一切又变成了狂野的书写:雷奥闯入了米奇的世界,雷奥见证了他们的复仇,但是他根本无法用自己微弱的力量维护所谓的爱情,他的迷失是爱的迷失,也是祖拉斯基故意制造的迷失,“我爱你”最终成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

导演: 安德烈·祖拉斯基
编剧: 安德烈·祖拉斯基 / Etienne Roda-Gil
主演: 苏菲·玛索 / 弗朗索瓦·乌斯特 / 切基·卡尤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85-02-27
片长: 101 分钟
又名: 愚蠢的爱 / 野恋 / Mad Love

就像爱本身,雷奥完全被这股狂野的力量推来推去,他既无法证明自己对玛丽的爱,也无法让玛丽拥有爱的安全感,所以所谓的爱被置于狂野的环境里,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祖拉斯基似乎对狂野的阐述带着偏执的爱,暴力不断发生,死亡不断发生,疯狂不断发生,情节散乱了,逻辑湮没了,所有的行为都变成了荒诞,变成了戏谑,而每个人讲的话也毫无理性。但是在狂野的世界里,祖拉斯基也片段地制造了一些合理的故事:玛丽和雷奥从城市逃出来坐上火车,他们抵达了一个没有暴力的乡野之地,那里有木屋,有湖水,有积雪,玛丽脱掉了衣服在水里游泳,而雷奥看着她,发出了“太美”的感慨。玛丽告诉雷奥:“我的父亲曾经死在这个房间了。”她在寻找悲剧的线索,她更是在自身悲苦的经历中憧憬着爱,这也的确成为了整部电影最抒情的部分,也是祖拉斯基表达主题最到位的场景:玛丽告诉雷奥:“如此清晰又如此混乱,如果这个世界还有秩序可言,那么我就不会失去妈妈。”而她也感慨了自己的命运:“我是一只海鸥,不,我只是一个演员。”

仅仅几分钟,当米奇再次出现,狂野的世界又复活了,一切又回到了毫无理性的混乱情节中,爱情在狂野中消散了,生命也在狂野中失去了:雷奥最后见到玛丽的时候,身披着白色被子的玛丽身上流出了血,米奇将她放在了床上,血不断地从身体里冒出,而玛丽也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是米奇杀死了她,还是面对外面的对手成全了玛丽的死?最后米奇也被乱枪射死,狂野之爱终于以这种混乱而结束,而祖拉斯基在最后却奇怪地制造了间离效果:雷奥还是和玛丽在火车上,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雷奥说道:“影片最后我会被杀死,然后就成了英雄,但是不存在真正的英雄……”当雷奥最后走出火车,听到的是台上的喊声:“世界末日到了,必须进行革命……”歌声响起:“你必须这样做,你何时才会这样做?救救我……”字幕打出:“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雷奥和玛丽在一起,雷奥说起了电影最后自己的结局,雷奥否认自己不是英雄,雷奥听到了革命的呼声,这是“狂野的爱”最后的表达?它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它和英雄有什么关联?它又和《白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抽离了线索,抽离了情节,抽离了逻辑,狂野的爱变成了祖拉斯基一个人的狂欢,一个人的呓语,一个人的暴力。

《狂野的爱》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50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