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9《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观看”赋予生命力

20231119.png

当我只注意到手时,手可能看上去是大的;在与手臂的关系中,手可能显得纤巧,因为手臂有更大的分量。起初手指的形式被视为总体的印象,后来它变成了与其他相互协调之形式的相对的印象。然而手指的实际形式保持不变,是知觉形式改变了。
   ——《形式与形相》

只看到一只手,手就是视觉中的全部,所以它是大的;当目光向后,视觉范围里不仅有手,还有和手连在一起的手臂,当手被放置在和手臂的关系中时,手便显得纤巧。从单独一只手的大到和手臂组成关系中的纤巧,这里发生了关系学的转变,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非常直观的方式阐述了这一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改变?他认为,当我们只看到手的时候,手指的形式占据了“总体的印象”,而当手和手臂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手和手臂之间协调形式组成的“相对的印象”,从唯独只有手的总体印象到进入形式关系的相对印象,当手这一实体的实际形式保持不变,真正改变的是知觉形式。

希尔德波兰特发现了印象的改变,是让手从实际形式变成了知觉形式,这或者也只是“形式”到形相的改变,但是这一改变背后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眼睛观看的方式,而他阐述“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就是立足于“观看”。在《导言》中,希尔德勃兰特就指出观看不只是简单的看,“因此我们必须把大自然看作在向我们展现感受某物体的一切可能的变体,而不是给我们看事物本身。”手是物体,具有实际形式,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就是实际形式指向的事物本身,对事物本身的看当然是一种观看,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造型艺术的时候,观看是在两个层面发生的:艺术家看见的不是简单的物体,不是纯粹自然主义的实际形式,而是“可能的变体”,它是超越事物本身的存在;而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赋予事物一种知觉形式,就必须建立相对的印象,艺术家赋予事物知觉形式和知觉印象,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的人在“观看”艺术品的时候看见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观看,是将事物从实际形式变成知觉形式,而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欣赏者也可以观看,观看艺术,领略艺术的魅力,所以,“观看”是一种具有双重意义的实践,“因此在艺术创作的各个时期,都必须发展出一种按艺术的观点观看自然中所见的许多不同形相的基本方法。”而这就是艺术家的真正使命,“艺术品的空间内容就是根据这个目的安排的。”所以对“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的阐述,希尔德勃兰特就围绕着艺术的空间内容在“观看”这个目的上进行安排。什么是观看,又该如何观看?希尔德勃兰特还是从经验意义上的观看行为出发,当一个物体被摆放在观者的面前,观者对物体的看可以有不同的距离,可以有不同的位置:一开始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它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看见物体;但是当观者退到一定距离之后,注视远处视网膜上的映像就变成了同一个;在远近不同的距离中,眼睛会在调节和会聚中让物体被看见,这里就产生了“观看”在维度上的变化:当闭上一只眼睛,我们仿佛把物体推向了一个更远的地方,这时我们眼睛看见的只是一幅画,它是单纯的二维图画,这就是“视觉投影”,但是当达到远点时立体视觉便出现了,它产生的是三维物体的观念。

编号:Y13·2231021·2018
作者:【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 著
出版: 商务印书馆
版本:2022年09月第1版
定价:45.00元当当22.50元
ISBN:9787100209441
页数:145页

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观看发生了改变,但是这并非只是维度的变化。在这里希尔德勃兰特提出了三维尺度的形式和视知觉之间存在的关系,他认为当我们使用眼睛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叫视觉的方式,一种则是动觉的方式,视觉方式是静态的看本身,而动觉则是关于运动的感觉,是眼睛运动的感觉,视觉方式和动觉方式的结合就形成了运动的综合,它形成了关于物体造型性质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产生就来院于我们的动觉观念,这就是“我们能够想象到三维的或立体的形式”。所以我们对三维形式的观念主要是动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观看”不再是二维的,静态的,而是在想象中看见,在远近缩短法、光线、阴影、色彩中产生一种动觉观念,“艺术家所理解的视觉印象和动觉观念的这种统一性,是我们审美地欣赏艺术品的根本。”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观念的建立就需要动用特殊的心里材料,就必须赋予固体材料以动觉观念并表达它们。

动觉观念如何产生?动觉观念和视觉印象如何达到统一?这就涉及到物体的形式,希尔德勃兰特区别了两种形式,他认为不受物体变化着的外观所支配的形式是物体的实际形式,而另一种由物体的视觉外观所唤起的形式印象,受到光照、环境和变化着的视点影响而产生的结果,这种形式就是知觉形式。和实际形式不同,视觉形式既可以分解视觉的关系,又可以建立视觉的价值,所以视觉形式的每一种单独的因素只有处在与所有其他因素的关系中才有意义,这就是总体印象,“当我们说到一总体印象时,我们指的是由知觉形式中所有因素的相互协调产生的效果。”手从大变得纤巧,就是总体印象带来的结果,而手和手臂之间的协调而产生的视觉形式就是一种情境,希尔德勃兰特认为,艺术家的真正天赋就是把实际形式带到使之具有新颖而普遍的情境之中,从而丰富我们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些特征在艺术品中越是显得普遍而典型,该作品就越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希尔德勃兰特批评了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只有把大自然理解为一种动态观念和视觉印象的关系,并将其结合在整体之中,艺术才能摆脱机械和无意识的偶然性。

知觉形式就是动觉观念将实际形式变成一种协调的关系学,所以重要的是观看的观念,希尔德勃兰特首先强调的是艺术必须建立空间观念,“让我们把总体空间想象为一个水体,我们可以把一些器皿沉入其中,由此可用水确定各个器皿的体积,而不致破坏包围一切的水的延续体量的观念。”艺术的整体就是一个严密而统一的空间结果,艺术品诸视觉元素的构成必须具有空间观念,将其结合起来则必须有整体观念,只有在空间整体性中,艺术品才能实现它的空间视觉价值。空间整体性如何体现?在这里希尔德勃兰特提出了平面观念和深度观念,当我们从近处向远距离观看时,近处表现为二维的平面和被延伸并向远处渗透的三维产生了鲜明对比,也就是说,在深处的第三位让平面变成了空间,“通过这种往深处的整体运动的观念,各个单独的印象被结合在一起,以至我们把整体作为一个空间统一体来理解,在画面上必须表现出对这种观念的适度的刺激。”所以艺术创作就必须有一股将思想观念引向远处的强力,它所具有的统一和力量就是艺术品统一性的表现,这种强力就是一种动觉观念下的产物,“可以说,背景被推远,而一种整体的深度的运动产生了。”而且在这种空间价值的形成中,物体本身显示它自己的要求被减弱了,空间效果就会变得越明显。

从平面观念到深度观念,作为一种实践,身为雕塑家的希尔德勃兰特进而提出了“浮雕的观念”,“这种浮雕的观念明确指出二维印象与三维印象之间的关系。”当眼睛看见浮雕产生的空间感,它就具有了深度判断,而且是一种整体的、包括一切的深读判断,它的目的就是给观看者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视觉观念,“从而消除立体形式令人烦恼的难题。”从具有整体性的空间观念入手,从平面观念到深度观念的安排,再到浮雕观念中的实践,希尔德勃兰特就是建立观看的双重过程,观看带来的变化就在于观念体现的实践,而这些观念的真正目的是“赋予生命力之要素”,他认为,形式就是一种生命的解释,“对有机生命的感觉依赖于我们想象所有这些活动着的形式的能力,而对有机统一的感觉则依赖于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感觉完全移入我们面前图示的身体之中的能力。”所以当一幅画中有快速跑动的狗,它是观念的表现而不是感觉的表现,目的也是为了观念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感觉。所以希尔德勃兰特认为想要达到艺术的繁荣,艺术家就必须满怀着这样的理想:净化自然的形式,表达充满生气的内容,“排除所有短暂的怪僻行为,去重建我们思想与感觉活动之间的那种健康自然的关系,并使之为人们所感受到。”

知觉形式可以改变实际形式的偶然性,深度观念可以构建艺术的空间整体,艺术的繁荣是为了表达充满生气的内容,这就是希尔德勃兰特阐述的“形式问题”,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构型方法,它去除了对自然的模仿,它赋予了观看的观念,它当然也获得了独立,甚至在他看来,这是艺术品自然发展的必经之路,观念之下的形式在这种自然发展中也是“善”和“真”,当然更是美,艺术也便完成了它的审美价值。但是希尔德勃兰特所强调的这种知觉形式,却是完全抛弃了艺术的主题,在他看来,艺术家唯一要解决的就是视觉表现形式的问题,艺术的主题不需要伦理学的意义,也不需要诗学的意义——这样的新古典主义是不是也是对内容和形式统一性的割裂?是不是也表现了希尔德勃兰特的形式主义倾向?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58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