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菲律宾浴血战》:私情的位置

20240312.png

导演标注的是约翰·福特和罗伯特·蒙哥马利,而蒙哥马利也在主演中,这里有一段幕后花絮:蒙哥马利是美国演员工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并两度担任工会主席,在二战时他积极参军,升至海军少校,1945年约翰·福特拍摄这部电影时,蒙哥马利出演了其中布里克中尉一角,和约翰·韦恩一起塑造了“菲律宾浴血战”中鱼雷快舰上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影片拍摄期间,约翰·福特因为腿伤而休假,他便授予蒙哥马利执导部分场景,最终两个人合作完成了这部电影。

当然,电影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拍摄,约翰·福特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体现出了约翰·福特战争片的风格,总体来说,电影以战争的在场性来展现浴血奋战的军人形象,必然要突出“浴血战”这一关键词,但是在整部电影中,作战的大场景并不多,表现战争残酷性和鱼雷快舰中队战士奋勇杀敌的镜头也有些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日军出现在画面中,表现正面“浴血”的场景主要在三个地方,一是基地刚举行盛大舞会,便传来了上面的命令,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又开始了轰炸在菲律宾基地的美军,于是“所有人前往驻地报到”便拉开了战争的序幕,鱼雷快舰中队接到的人物似乎并不重,那就是巡逻,但是在马尼拉湾进行巡逻时,遭到了日军飞行战队的袭击,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海上,空间优劣对比明显,但是,鱼雷舰队在机枪手付出生命代价中,成功击中了多架日本飞机,并使他们撤退。这是鱼雷舰队展示自己实力的第一战,但是初战告捷的他们在返回基地时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很多地方被夷为平地,很多士兵也中弹身亡,而基地里的仓库被炸,鱼雷也被摧毁了。

后来日本集中兵力开始对巴丹进攻,而巴丹战役也是二战时美军的一大痛点,最后遭到沦陷。在巴丹战役中,鱼雷快舰中队由于在前期的巡逻中展现了他们的能力,所以给他们的任务就变得重要,那就是击沉日本的巡洋舰,两艘鱼雷舰执行了任务,交战在夜晚进行,在日军密集的炮火中,鱼雷舰上的布里克中尉沉着指挥,看准时机发射了鱼雷,命中日本巡洋舰,取得了海上的战略优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另一艘鱼雷舰被日军击中而沉没。之后鱼雷舰队还执行了运送人员的任务,布里克和拉斯迪分别指挥两艘鱼雷舰,他们也是在夜色中和日军正面交锋,这是布里克受伤之后返回基地指挥的第二场战斗,他看准时机向对方发射鱼雷,六枚鱼雷击中日军巡洋舰和驱逐舰,鱼雷舰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在返回中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拉斯迪指挥船员来到一座岛上,他指挥的鱼雷舰便在轰炸中化为了灰烬。

鱼雷舰队在这三次正面描写中表现了它的战斗力,在约翰·福特的镜头里,“浴血”的氛围很浓,尤其是船舰被击中后掀起的火焰,在黑夜中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有鱼雷发射后在海水中快速前进的镜头,也很有质感。但是除了这几处场景之外,很多浴血的画面,约翰·福特选择了“省略”,尤其是一次接到命令要将重要人物转移到棉兰老岛,而且要穿过敌人的战区,这次的任务很艰巨,鱼雷舰队派出了所有力量,四艘鱼雷舰驶向棉兰老岛,但是这个过程,约翰·福特几乎没有拍摄到正面交战的画面,甚至一艘鱼雷舰被击沉也只是通过对话而交代的,这一出戏的重点放在了重要人物身上,一位戴着墨镜的长官上了鱼雷舰,他的身后还有长官夫人,他不是别人,正是麦克阿瑟将军,鱼雷舰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麦克阿瑟到了棉兰老岛,下了鱼雷舰的时候,还有战士要他的签名。

导演: 约翰·福特 / 罗伯特·蒙哥马利
编剧: 弗兰克·威德 / 威廉·L·怀特
主演: 罗伯特·蒙哥马利 / 约翰·韦恩 / 唐娜·里德 / 杰克·霍尔特 / 沃德·邦德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45-12-20
片长: 135 分钟
又名: 热血雄心(港)

对“浴血”过程的部分省略,约翰·福特还是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场上的讯息很多时候是通过电台报道传递的,一开始在舞会的时候,广播里传来的消息提到了珍珠港,但是士兵随手将收音机关闭了,舞会正酣的时候,上面的命令就下来了,那就是全体集合抵御日军;在第一次巡逻立下战功后,鱼雷舰队并没有引起高层的更大关注,他们被执行的命令依然是在基地和岛之间传递讯息,布里克为此还泄愤踢掉了油桶,后来得到的消息是日军开始全面进攻巴丹;后来34号被击沉,舰上所有士兵都遇难,正当大家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传来的广播消息是:巴丹沦陷,而鱼雷舰队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在31号舰、33号舰被击沉、32号舰失踪、拉斯迪的34号舰化为灰烬、35号舰被烧毁之后,最后只剩下布里克指挥的41号舰,但是41号舰也已经伤痕累累,最后它被移交给了陆军,至此,拥有6艘鱼雷舰的舰队也不存在了,布里克和拉斯迪接到的人物是去往澳大利亚,组建新的舰队。当他们坐上只能载送30人的飞机,也告别了这片焦土,而底下正走在沙滩上奔赴前线的士兵们,抬头望见飞机远去,目光中是不舍,是惆怅,但更是信息,而最后的字幕是“我们还会回来”的激励。

“菲律宾浴血战”展现了二战美军鱼雷舰队的一段作战史,对于电影拍摄的1945年来说,这场发生在四年前的战斗具有很强的现时性,而这也是约翰·福特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所在。片名是“They Were Expendable”,这里的“Expendable”并非是充满悲伤情绪的“牺牲品”,而是一种牺牲的精神,在电影开始之前,约翰·福特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本片基于约翰·布里克和罗伯特·凯利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细致描画了菲律宾保卫战中美国炮舰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期间的战斗。”之后则说明了菲律宾之战拍摄的背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不久,日军进攻菲律宾,驻守菲律宾的美军某鱼雷快舰中队不得不与占绝对优势的日本军舰展开苦战——兹向本片拍摄作出巨大帮助的美国海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岸警卫队以及战略规划处,致意最诚挚的谢意。”而在这之后则引用了麦克阿瑟在战争胜利后的一段讲话:“今天所有的枪炮都停止了吼叫,人类历史上巨大的悲剧终于结束,我们迎来了伟大的胜利,这是四万名为了今日的胜利而捐躯、长眠于菲律宾丛林、静卧于太平洋深处的将士们的心声!”

用十几分钟的字幕来说明和引用,约翰·福特就是为了强调一种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而在二战,这种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又具有了国际主义与和平主义的意义,在菲律宾之战爆发之后,长官就对鱼雷舰队的战士们说:“你们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为国捐躯,为和平捐躯,这就是约翰·福特所要表达的“Expendable”,在巴丹沦陷时,电台广播在这个悲伤的消息之后加上了激奋人心的点评,“但守军激励了所有爱好自由的人民的精神永不消逝。”布里克和拉斯迪在鱼雷舰队不存在之后坐上了飞机,布里克说:“我们还有任务,我们要回来继续战斗。”最后打出的字幕也是对最后胜利的一种自信。

《菲律宾浴血战》电影海报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平主义,这些都是宏大叙事,在展现这种宏大叙事中,约翰·福特依然在讲述着每个人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便构成了大历史中的“私情”空间,在整部电影中,生动展现战争中私情有关键的两处,一个集中在新兵安德鲁斯身上。在舞会开始后他刚来到基地报到,和这里的长官握手认识之后,第二天便投入到了战斗中,后来在执行任务时脚踝受伤,不得不转移到战时医院,但是他的伤没有被治好,鱼雷舰队的战友们去看他,安德鲁斯还说自己马上要归队,但是当只留下布里克一个人的时候,安德鲁斯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于是他拿出了几封信,一封是写给母亲的,一封则是写给妻子的,还有一封信是一份遗嘱,在前线作战的岁月里,那些母亲、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是他的另一种精神寄托,而这些写满了思念的信他再也无法亲手交给他们,布里克答应回到美国后将信件交到他们手里——安德鲁斯无疑就是麦克阿瑟所说“长眠于菲律宾丛林、静卧于太平洋深处的将士们”的将士代表。

另一个则是拉斯迪,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手受伤,他以为并无大碍继续要指挥34号,布里克发现后让他先去医院,医生查看后说:“再迟些来就要截肢了。”拉斯迪治好开始治病,在医院里他认识了少尉珊迪,两个人也暗生情愫,在一场舞会上,他们来到了黑暗的走廊上,一起坐在吊床上,珊迪说这夜晚让她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但是紧接着便传来了炮声,拉迪斯说:“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没有接吻,没有拥抱,只有在内心里两个人的共鸣。后来,珊迪去看望拉迪斯,在鱼雷舰队的军营里,大家准备了一场烛光晚餐,布里克更是安排了音乐演出,他用脚敲一下地板,地下的三名战士便唱起了动听的歌,“我思念着失去的爱人……”这让珊迪大为感动,当众人离去之后,拉迪斯和珊迪走到了门口,两个人站在一起,一样没有接吻,没有拥抱。之后拉斯迪接到任务要去棉兰老岛,他用基地的电话联系珊迪,在信号极其不稳定的情况下,终于最后等来了珊迪的电话,由于此次任务属于机密,拉迪斯在回答珊迪何时见面时说:“哪天都不行,该说再见了。”珊迪惊讶,拉迪斯又说:“我想我不会回来了……”当拉斯迪还想和珊迪多说话,珊迪那边因为撤退,电话也被拆掉了,于是两个人的对话就此中断,也永远没有再取得联系。在等待飞机离开这里的时候,拉斯迪遇到了曾经在医院住院的空军少校奥哈尔,拉斯迪向他打听珊迪的情况,奥哈尔无奈地说,也许在山里打游击,也许在蹲监狱。这种杳无音讯带给拉斯迪的是感伤,就在飞机即将起飞时,拉斯迪却想要留下来,身后的布里克反问他:“你为谁战斗?”拉斯迪只好回到了飞机上。

拉斯迪和珊迪暗生情愫,但是这种感情是隐秘的,是节制的,他们没有表白,更没有爆发出激情,“战地浪漫曲”只是一场邂逅,一次别离,但是这一份私情却是丰厚的,它构筑了宏大叙事中的人性部分,但是,私情的位置在电影中只是补充,只是点缀,当最后拉斯迪回到飞机,就是在回答布里克的问题,也是从私情中走出来,回到战场,回到战争,回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97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