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十七号》:我来是向“表现”致敬

20240521-00.png

这其中有悬疑:“17号”住宅到底是怎样的存在?纸条上的巴顿是谁?为什么夫人要装聋作哑?的确有惊悚,屋子里的黑影在移动,火车的鸣笛夹杂着尖叫,一只手突兀在那里;也是关于犯罪的题材,不同的神秘人寻找项链的线索,枪支和手铐背后是利益的驱动;甚至是动作片的极大展示:火车在疾驰,汽车在飞奔,在蒙太奇的交叉剪辑中表现了速度和速度背后惊心动魄的追捕和反追捕……拥有了悬疑、惊悚、犯罪和动作等一切“希区柯克元素”,为什么这部电影让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不想提起,甚至在遗忘中将其“抹去”?

63分钟的电影,只能算是希区柯克的一部“中篇”,在时长不长的电影中放置如此多的元素,甚至场景分割成黑暗的室内和高速的火车,无疑对于剧情的展开和收拢的结构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希区柯克预设了主题,但显然捉襟见肘,很多东西并没有彻底打开,反而变成了为悬念而悬念的缺省:在这所“17号”的房间里,先后进来的是自称是“福特”的男人,遇到在楼上自称是本的神秘流浪汉,然后又从屋顶掉下来叫克罗伊德的女人,之后是复活的“尸体”,然后又进来是叔叔和侄子的两个神秘男人,一起进来的还有不说话“又聋又哑”的女人。几组人物先后来到17号住宅,若隐若现的关系让彼此都处在防备和被防备之中,但是这个和那条项链有关的故事,却缺少解开悬念相关的或明或暗的线索:福特为什么来这里?流浪汉在楼上怎么没有发现“尸体”?克罗伊德竟然不知道死去的是“父亲”?叔叔和侄子显然并不认识,他们的真正关系到底怎样?夫人是怎样的存在,她是如何知道福特的身份并且在他面前出现开口的?谢德拉克竟然不知道口袋中的项链被流浪汉拿走了?几个人在火车上打斗又是什么目的?

除了生硬且机翻的字幕之外,希区柯克故意抽离了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关系交代,使得电影的叙事就像17号住宅一样,或出租或出售,或明或暗,始终没有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而最后福特救起因火车撞击而落水的夫人,流浪汉拿出了项链,福特的身份才被揭开,“有趣的是我就是巴顿。”原来他来到17号住宅,是早已经获得了线索,提前在这里等待罪犯,但是中间和几组神秘人的较量完全处在下风,甚至还被反绑了,要不是夫人回来将他们解开绳子,估计巴顿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而随着神秘人以为拿到了项链坐上欧洲快车,巴顿劫持了公交车飞驰而去,在火车和汽车的疾行中,最后制造了火车的事故,才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无论是在17号房,还是在火车上,真正破案的都不是巴顿,而是流浪汉。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Joseph Jefferson Farjeon
主演: Leon M. Lion / Anne Grey / 约翰·斯图尔特 / 唐纳德·卡罗普 / 巴里·琼斯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32-07-18
片长: 63 分钟

如果撇除情节的不连贯甚至破败之处,希区柯克在叙事纯技术运用上倒是有一些亮点:后半段追逐的戏完全是速度的较量,希区柯克几次通过直冲屏幕的火车机头运动特写,表达了速度,而巴顿劫持的汽车则通过全景展示和车上人物被速度吓得尖叫的表情,来说明速度带来的危险性,最后火车和汽车并驾齐驱,而神秘人在火车上处理了工作人员,也预示着最后的失控。画面极具冲击力,火车上的打斗在浓雾包围却又冲破浓雾的速度中进行,也惊心动魄,但是最后火车撞毁的镜头一看就知道是模型,露了马脚也就让电影变成了技术意义上的游戏。

当然,希区柯克花了大量精力,主要就是体现在17号这个逼仄空间里的“表现主义”。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大风吹落了孱弱小树上的落叶,落叶散落在地上,随着风又向前“走动”;在这之中出现了被风吹动滚着的礼帽,礼帽撞到了一扇铁门上;镜头里走进来一个男人,他捡起了礼帽然后戴上,抬头看到了挂在房子墙壁上的牌子:或租或售;男人慢慢推开了门,门后面是一段楼梯,门和楼梯这些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经典元素扑面而来;男人慢慢走了进去,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楼梯口,然后镜头顺着男人的目光向上,是另一端楼梯——这样一个长镜头,从室外到室内,从风到门,从门到楼梯,从平移到仰拍,不同的镜头语言体现着萧瑟、神秘和不安。而当男人划亮火柴走上楼梯,影子投射在墙上,不仅有从下往上的影子,还有从上往下的影子,楼上的流浪汉拿着蜡烛在走动,他的影子也投射到墙上,突然,火车疾驰而过,流浪汉则在惊吓中滚落楼梯……

在17号房间的室内戏中,希区柯克充分调动了镜头,让空间在明暗的光影中得到了拓展,尤其是那只突然闯进镜头的手,让电影充满了惊悚感:流浪汉在烛光中看见了那只手,在滚落又扶起之后再次看见了那只手,在翻找“尸体”口袋发现了手铐和枪之后又看到了手。不仅如此,还有另外的手:手的影子出现在墙上,慢慢接近门的把手,原来是巴顿在开门;巴顿从楼上往下走,在烛光中看到门上17号的字,而这个字是向外的,然后从门缝里伸进一只带着手套的手,门被慢慢打开,进来的是男人和夫人,在关门的时候,又一只手伸了进来,是另一个男人,他叫刚才那人“叔叔”;在流浪汉被关进卫生间的时候,背后突然又伸出一双手,然后扼住了他的喉咙,流浪汉“死去”,但是这只是他假死,扼死他的男人是谢德拉克,他从卫生间水箱里拿出了项链,但是流浪汉又偷偷伸出手偷走了项链……

手的阴影在开门,手垂在那里是死亡,手做出扼杀的动作,希区柯克对一只或一双手的叙事,和影子一样,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也许正因为希区柯克对这种风格的迷恋,让他制造神秘和惊悚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于情节的构筑,所以最后的惊悚、悬疑和表现主义只是变成了一种叙事手段,而没有真正构建起叙事,就像“17号”房一样,它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最后它只是一串数字。

《十七号》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353]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