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1 “罗马”笔记

史铁生病逝了,我以为是尿毒症,却是脑溢血,在2010年最后一天溘然而逝,没能跨进新的生命征程,他的死我是知道的,只是这个世界疯狂在准备迎接2011年的到来,所以他的59岁中殇实在容易忽略的。我没有认真读过他的作品,一部散文《我与地坛》似乎感动了很多人,现在拿出来读读,看见一个人的影子,坐在轮椅上,很安静: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就曾经这样站立着浏览过地坛,现代意义上的雕塑作品展,似乎是关于生存意义的解构,地坛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下午的恍惚,没有使命,没有感触,从出口到出口。而对于史铁生来说,里面的宿命很浓厚,他说:“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现在他长久地离开了,没有想念,也就没有了梦想,他曾经一直想自杀,但是命运最后的归宿却是一次猝死,来不及让自己解脱出来便是永远。他属于2011年以前,余下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这些迎接新年,许下期望并且满怀希望活下去的人,都没有高低,没有贵贱,生命自然流淌。

元旦的一天,“元”为始,“旦”指天明。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新年新气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99年之后,胡锦涛致新年贺词,他说:“此时此刻,世界上还有不少民众经受着战火、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深的同情,衷心希望他们早日摆脱困境。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相信,只要各国人民携手努力,世界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各国人民福祉一定会不断增进。”世界大同?而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争议》,发起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宣告:“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为此,“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百年也是沧海一粟,最新的消息是:凤凰卫视突发新闻:孙中山的孙女在台北遭遇车祸,正在抢救中。

辛亥百年了,这样的记时方式依然不变,混淆也是常有的事,最后一天的家长会,学校举办的是“新春音乐会”,而其实当然应该叫“新年音乐会”。小五说,那天全校每个班里都直播了音乐会和家长表彰会,他看到了我,还上台领奖。我是很少被小五关注的,这元旦的一天,小五知道”元旦“为何意,也明白了自己的名字中为何会有“元”字。我问小五要什么,后来的情形是,我思绪突发,给小五了一本台历和一本笔记。台历当然是用最传统的翻阅式,每天一页,左边代表过去的时间,右边代表未来的方向,小五对于时间应该会更有感觉。笔记是我用来给小五留言的,想每天晚上在小五入睡之后,给他讲一下话,留下一些心里的感受,用这种有限的交流希望能将某些关心触及心灵。笔记本封面上有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体是有启示意义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元而始,在于积累,在于坚持,成长如此,革命如此,生命也如此。“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69]

思前: 微观2010

顾后: 天亮说晚安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