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0 《请为我投票》:民主名义下演绎潜规则
罗雷、成成、许晓菲,三位班长候选人最后得票是25:8:6,一边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一边是失落得泪眼纷飞,他叫成功者,他们叫失败者,三个人在这场“你死我活”的竞选中看见了残酷,对于他们来说,“班长”这个头衔,的确充满着无限诱惑。以“战斗”的方式参与这场竞选,获得属于自己的权力,而这样的投票选举,其实只是被冠以“民主”的名义演绎着大人世界的潜规则。
其实,在最后的投票数字出来之前,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在最后环节的“施政演讲”中,已经当上了两年班长的罗雷自信满满,不仅不像其他两个候选人一样念着大人写好的稿子,“我将发挥我的聪明才智,敢于管理、擅于管理、乐于管理。”他脱稿而说出的的施政宣言凸显了一个关键词:管理,这或许是一场民主选举需要阐明的道理,但是在这“管理”背后,却是罗雷给每个同学发送的中秋礼物,虽然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也不能和“贿选”挂上钩,但是却让同学感受到了一种“享有”的权利,最后几乎集中的投票多少受了这一影响,所以罗雷继续当班长,继续成为“管理者”,继续行使“安静!谁讲话站到前排去”的命令。
| 导演: 陈为军 |
![]() |
而在这场由才艺表演、双方辩论和施政演讲三个环节组成的竞选中,三个孩子无非是大人世界的表演者,所有的一切举动、措施都是大人策划指点的结果,甚至还有丑陋的打击对手、收买人心等方式,完完全全变成大人之间的较量,变成中国国情“潜规则”的演绎,拉帮结派、欺骗攻击、施压贿选,无不用其极。成成在三个人中,似乎是最有权力欲望的孩子,为什么要当班长,他的回答是:“班长有权力,可以让他坐着就坐着,让他站着就站着。”而在这种权力欲望控制下,成成也是想尽了办法,而且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位。在才艺表演时,他的演唱其实是最差的,但是他施展着自己的表演能力,一方面在许晓菲表演的时候,叫同学起哄,说她唱得太差,使得脆弱的许晓菲在讲台上哭了出来,然后成成在上台道歉的时候,又和同学一起假装哭泣,使得许晓菲不知如何是好,哭声更响了。而在自己表演之时,他设计了助手上台和他拥抱,还对同学说:“大家可怜可怜我,我给大家表演一个更好的。”在台下,他拉着同学的手,学着电视上小品演员的腔调说:“妹妹,这是缘分那,请投我一票。”在才艺表演这一波较量中,成成明显取得了优势,在放学时他在妈妈面前夸耀:“我说,你们都安静,结果他们全部安静下来了。”成成的妈妈则附和说:“儿子,有没有找到当班长的感觉啊?咋样儿,过瘾不?”
|
《请为我投票》海报 |
“过瘾”是成成参与竞选的感觉,但是接下来他却不得不尝到伤心的滋味,他最大的对手罗雷在之后确定了他的领先优势。罗雷本来当了两年班长,一开始他似乎想要依靠自信取得竞选的最后胜利,在父母面前他说:“我要靠我自己,不需要你们出主意,出点子,靠实力让同学们自己决定。”但是这样的自信在第一轮表演之后,面对成成的起哄,他也无计可施,当看到成成的拥趸越来越多的时候,他甚至有了退出竞选的念头,而这样的结局正是成成期盼的,他甚至对同学说,如果你选我当班长,我让你当上学习委员,让你当副班长,这其实已经变成了变相的权力引诱。但是罗雷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儿子的退出,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身为轻轨公司管理人员的爸爸甚至想出了让同学免费坐轻轨观光的想法,而且真的付之实践。在轻轨上,罗雷给同学拍照讲故事,他的父母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做好各种服务。在罗雷和同学们热闹欢笑的时候,成成却陷入了苦恼,而最后的结果也印证了成成的担心,轻轨观光之后,支持成成的同学只有两个人。这次,想要退出的则变成了成成。
从曾经的过瘾,到现在的伤心,这一波三折对于成成来说,其实已经尝到了变味的“民主”,但成成的妈妈也坚决要求成成不能退出,她告诉成成,别人能够做到的你为什么不能做到,还为成成出注意,要多想想别人的缺点。多想想别人的缺点,在第二轮辩论中,三个人之间的唇枪舌剑就变成了相互攻击,而一向脆弱的许晓菲更是在妈妈的指点下,和同学光明正大收集对手的缺点。在辩论中,成成说许晓菲上课不集中爱讲话,吃饭太慢不利于管理,还不自信经常哭鼻子,而罗雷的缺点,则是喜欢打人,还经常冤枉人,爱告别人的状。而对于成成的缺点,同学们也指出,上课也爱和同学讲话,下课则很疯。而在罗雷和成成的辩论较量中,两个人也完全在父母的指点下。成成的母亲抛出了一个“管理者”和“统治者”的观点,也就是说,班长需要的是管理能力,在班级事务中是一个管理者,而罗雷的角色只能是“统治者”,因为他用武力解决问题,用暴力管理同学。并且在家里预演了一次,当成成问同学,“那什么是统治者?请被罗雷打过的同学请举手。”而在这时候,他要自己先举手,以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什么是统治者。而在另一边,罗雷的父母也是出谋划策,他们抓住的是成成的一个悖论:问成成会把票子投给谁。如果他说投给自己,则和曾经与罗雷说过要把票子投给他矛盾,也就是说,成成是一个骗子,而如果成成说把票子投给另外两个候选人,则说明他不自信,不管是骗子还是对自己不自信,都无法胜任班长,也就是说,不管成成如何回答,都将落入罗雷父母为他设计的陷阱里。
结果也正如罗雷父母的预料,当成成面对罗雷的提问,回答说投给自己的时候,罗雷大叫:“这是一个骗局,他是一个骗子!”一下子让成成无言以对,而此时,站在教室外的罗雷爸爸向儿子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主动和被动,诱惑和陷阱,三个候选人就在大人的策划下,不断攻击别人的缺点,借以取得自己的优势。而最后的施政演讲也都是在大人指点下写就的,甚至有的就是大人写好自己背下来。但似乎许晓菲和成成都不大懂得大人的话语规则,在演讲中他们手拿稿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许晓菲说:“选我做班长,我将给你的学校生活增加更靓丽的色彩。”而鞠躬后的成成,念着稿子说:“我将尽职尽责,成为你们的民主班长。”或者太煽情,或者太空泛,而只有脱稿的罗雷对大家说出了管理的三个层次:敢于管理、擅于管理、乐于管理,“请投我一票,那将是你们最正确的选择。”他们是大人的传声筒,而最后罗雷分发中秋礼品,也是罗雷的爸爸一手策划的,也就是说,三个小孩的竞选,其实是背后大人的竞争,而罗雷的爸爸以自己的经验打败了对手,成为胜利者。
而其实,三个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家庭生活的折射,许晓菲是单亲孩子,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所以在她的性格里有过多柔弱的东西,才艺表演哭了,辩论中又输下阵来,而在最后的投票结果出来后,也是泪流满面,而在失败的时候,站在后面的母亲也是掉下了眼泪。成成的家庭有一个离婚过的母亲和继父,母亲实际上是家庭的权力中心,对于成成的竞选,她一手策划到底,所以这样的权力结构也造就了成成对权力的膜拜,对于他来说,当上班长就意味着比普通同学更大的权力。而罗雷的家庭似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变动和波折,所以在这个相对稳定的家庭里,罗雷的父母似乎精于官场的这一切,而免费游轻轨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
所以,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的三个候选人,对于班长竞选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举措,但是目标似乎都是为了获得权力,这其实和“民主”相距甚远。当最后罗雷以绝对优势获胜,班主任对这次选举的评价是:重要的不是谁最终成为班长,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种经历,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和教训。”这种经验和教训在她看来或许是民主,但是在这几乎残酷的竞争中,其实很多东西是缺位的,一个是引导者的缺位,什么是班长?班长到底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这个对班长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班主任一直没有阐明,而那些家长也从来没有对孩子有过这样的教育,当班长或者可以向老师提出减少作业的建议,或者呼吁学校改善食堂饭菜的建议,或者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帮助同学的建议,或者提出建立班级兴趣小组的建议等等,而这或许是一个管理者真正的能力体现。所以在这场关于班长的竞选中,缺席的是教书育人的老师,缺席的是正确引导的家长。另外一个缺席是监督机制的缺席,为了竞选,老师允许每个候选人可以有两位同学组成竞争小帮手,但是却没有让自己和同学成为监督者,免费坐轻轨,老师非但没有提出质疑,反而带领大家享受着因公济私的服务,实在是一种失职。
所以没有引导、没有监督的“民主”就是变味的民主,那些孩子无非纯真地演绎了成人世界里的各种丑陋而已。而在这部精彩演绎中国国情的“潜规则”的纪录片里,其实最后唱票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淡出的镜头将故事带向一个未知的结局,或者还有某种让人思考的效果,但是导演陈为军似乎更愿意将纪录片放在一个单一的视角里,他希望不要过分解读关于政治的更深层面,不要拿成人政治选举的观点看孩子,他认为,拍摄该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所小学的活泼教育,对这些孩子一生有益。这或许只是陈为军的一厢情愿,在开场时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在“爱国励志、自强不息、探索实践、发展生命”的口号下,小学生们握拳、行注目礼,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仪式的世界里,这就是一场“宏大叙事”,而这些还不知道什么叫民主,什么叫投票的学生,却被卷进了由老师和家长指导成就的“民主选举”中,演绎着权力争斗的“潜规则”。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914]
思前: 《三节草》:命运的一次翻转
顾后: 《逻辑哲学论》:世界是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