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4 《海上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渔民,一半是难民,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死亡;一半是温情,一半是残酷。一半和另一半,连接他们是一片大海,是一座岛屿,是活下去的本能和渴望,但是这一半和另一半,却永远潜伏着生命的无奈,永远是颠沛的困顿,永远是分离的焦虑。

那是一个叫兰佩杜萨岛的小岛,20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本只属于这里的居民,但是在过去20年里,这里却变成难民从战乱之地偷渡到欧洲的中转站,40万人穿过西西里海峡准备去往欧洲,但是有超过15000人不幸遇难。实际上,作为一个难民离开战乱的故乡寻找新的生存世界的跳板,兰佩杜萨岛见证最多的并不是他们的生,而是他们的死。这里离意大利西西里岛205公里,距非洲突尼斯只有113公里,横亘在这片海域里,有太多的残酷故事发生。一个幸存的难民用自创的RAP回忆着他们的逃亡经历,他们从苏丹,从索马里,从利比亚,从战乱的家乡逃离,“我们逃出了炮火,很多人却死在大沙漠;我们逃离了大沙漠,却被恐怖分子追杀;我们跪地痛哭,在农村无法生存,在城市无法生存,我们只能逃亡大海,而海上之旅一样危险,他们最终葬身大海……”一路逃离,一路死亡,而当大炮已远,当大海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另一种危险,而在这种危险里,活着变成最高的目标,“今天我们还活着,有时候人生就是一场赌博。”

赌博就意味着随机性,无论是人为的灾难,还是自然的灾害,每时每刻都在夺取他们的生命,兰佩杜萨岛的海上救援中心接到了求助电话:“快来救我们,这里大多数是女人和孩子,船快要沉了……”当救援中心回应需要他们确切的位置时,沉沉的黑夜里已经没有了他们的声音,微弱的探照灯在海面上搜寻,直升飞机在空中搜寻,但是刚刚燃起的希望早就被大海所吞噬。“兰佩杜萨岛外60英里的地方发现遗体。”“又发现40人遇难。”250人的船只上,救出206人,另外34人最后成为了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

: 吉安弗兰科·罗西
编剧: 吉安弗兰科·罗西
主演: 吉安弗兰科·罗西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 意大利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2-13(柏林电影节)
片长: 108分钟
又名: 怒海公民(港) / 兰佩杜萨纪事 / 兰佩杜萨环岛 / 海上火 / Fire at Sea / Oltre Lampedusa

而即使没有沉船,船只里的恶劣环境也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很多船被分成两层,甚至还有底舱,由于人员众多,航行时间漫长,空气流通差,很多人就死在了船舱里,他们保持着挣扎的姿势,身边都是已经喝完了水的瓶子,一缕阳光照进来,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永远的黑暗。兰佩杜萨岛的医生是救援者之一,对于他来说,即使伸出了援手,却也感到无能为力。验尸是他最感觉无奈的一件事,有的孩子死在自己的母亲身边,脐带也没有剪断;为了做尸检,他必须切下这些死者的器官,咬牙的过程里,他看到的是生命的残酷,而他的生活几乎都在一种噩梦里。

而那些被救上来的幸存者呢?有的已经严重脱水奄奄一息被抬上了救生船;有的因为汽油和化学物质的泼洒,皮肤得了致命的伤害;有的母亲怀着孩子,在严重营养不良和颠簸中,情况极不乐观……但是他们至少活着,从地狱边缘活着,就是一种“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是在人生这场赌博中暂时获得了好运气,而对于他们来说,难民的身份永远是一个没有归宿的词语,他们呆呆地坐在那里,想到死去的亲人便伤心欲绝;他们被编号拍照,等待政府的进一步救援;他们的身上都是油味,稍微有一点明火就可能燃烧起来。

死者是不幸的,而这些生者,何尝会看见希望?对于他们来说,在岛上,在船上,踢一场足球赛或者可以让他们暂时回归生活,射门,进球,他们欢呼,也许这是他们最简单也是最疯狂的举动,但是他们拒绝来自索马里的难民,拒绝来自苏丹的难民,拒绝来自利比亚的难民,似乎他们在这一种游戏中也要撇除战争的影子,可是这样的歧视何尝不是脆弱的,甚至也是他们无法逃脱自身命运的无奈,他们反对战争,他们仇视战争,却在现实里又制造一种战争。

《海上火焰》电影海报

其实,对于这些逃离者来说,他们的身体里已经铭刻了太多无法清除的宿命印记,那片大海不是他们的归宿,而是他们新的伤痛的开始。这是一半的生活,渗透着残酷和混乱,而在没有归宿的难民之外,兰佩杜萨岛还有另一个群体,那就是生活在这里的渔民。可以说,渔民世代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他们永远的故乡,比起难民来说,他们的生活是平静的,是安定的,甚至,那些偷渡者的经历很少和渔民发生交错,除了那些救援队,除了那个医生,似乎这里的渔民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最多也是从每天的广播里听到一些偷渡船出事的消息,那个玛利亚婶婶也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对于这些消息发出一句“太惨了!”

但是,对于渔民来说,这里的生活却并不是平静的。“在兰佩杜萨岛,人人都是水手。”他们靠海吃海,而大海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另一种颠沛的生活。那个九岁孩子萨缪尔的叔叔告诉他,渔民出海,一般可能要在海上逗留六七个月,有的甚至一年,他们吃住在海上,也面对着凶险的大海,而在萨缪尔的家里,除了他的奶奶,除了他的叔叔,却也未见他的爷爷,他的爸爸,这是一处伏笔,或者大海已经带给了他们这一家多舛的命运,而萨缪尔的奶奶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会整理那张双人床,然后对着相册里的那个人亲吻一下,喃喃自语道:“愿你每天开心,健康平安。”而她也喜欢在岛上的广播里电波歌曲,无论是“小车司机的爱”,还是“我的小毛驴”,在缓慢抒情的歌曲里,都是奶奶对于亲人的寄托。

而对于成长中的萨缪尔来说,他似乎也承担着作为一个兰佩杜萨人的使命,人人都是水手,但是他坐在汽艇上却容易呕吐和晕船,划着小艇的时候却也总是把握不住方向,甚至被夹在大的浮艇中间。萨缪尔似乎是不合格的水手,所以不管是他的潜水员叔叔,还是掌握技能的同学,都希望帮他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手,可以驾驭大海。而其实这种技能的缺失或者也是萨缪尔焦虑的反应,因为打弹弓他的一只眼睛成为弱视,找到医生之后,他又说自己体质过敏,有时候呼吸不畅,而医生检查后却对他说,这不是疾病,是你焦虑的缘故。

焦虑也是一种疾病,而这个8岁的孩子为什么焦虑?除了自己不适应海上生活之外,他在这被大海包围的生活里,似乎也像那些难民一样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处,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焦虑症。作为一个喜欢弹弓的孩子,叔叔却让他多练习划船,而当医生告诉他因为玩弹弓一只眼睛视力不好了,他似乎更加焦虑——当他不戴眼镜,用弹弓射向那只水杯的时候,总是百发百中,而当戴上眼镜的时候,却每次都偏离目标。眼镜隔离了某种现实,所以他和同学对准那些仙人掌射击,以打烂为目标过了一把瘾,而他拉弹弓的目标就是树上的那些小鸟,只要他开弓射击的时候,似乎才有那种激情,那种驾驭的渴望。

拉弓,射击,这其实是一个隐喻的动作,在夜晚的浮桥上,在大树旁,萨缪尔总是做出这一个动作,而他瞄准的方向是天空,弹弓在他眼里已经幻化成一把枪,然后配上他嘴巴里发出的“哒哒”声,他就像一个士兵进行射击。奶奶曾阻止萨缪尔在打雷的时候不要出去玩,因为坏天气不是好兆头,所以说起当年爷爷出海的时候,她就准备好面包等他们捕鱼归来,但是一个坏天气却让所有的计划泡汤。奶奶没有说那次坏天气带来的影响,但是告诉他,晚上不能出海,因为以前在这片海上有过战争,那些海上的军舰相互开炮,所以大海的天空上都是燃烧的火焰,就像着火了一样。

战争曾在这里发生,而海上火焰作为一种记忆,也影响着这里居民的生活,所以当战争远去,那一种记忆却无法抹去,甚至总是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唤醒,而萨缪尔举枪射击的动作,是一种模仿,却也变成一种情结——在他看来是游戏,而其实是一种惨痛历史带来的集体焦虑,所以当年轻一代的手势里还有战争的影子,其实对于这一片海域来说,还没有走出历史的阴霾,而这种战争焦虑同样在难民的心中,成为永远的痛,也就是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渔民一半是难民,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死亡的分隔中,他们其实都处在同样的现实里,而无论是逃离故乡的难民,还是对大海焦虑的渔民,都是一种流浪的生存状态。

夜晚的灌木丛里,萨缪尔终于看到了那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没有父母的保护,它只能凄惨地叫着,不能飞翔不能躲避,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难民,小鸟和孩子,在这片大海之上,在这个黑夜里,听到的只有大海的怒吼,而电台里传来的忧伤歌曲,广播里传来的救援呼救,都渐渐变成了一种背景,甚至那天上的月偏食,仿佛是另一种生活的预兆,当云层慢慢遮挡住月光,坐在浮桥上的小萨缪尔再次举起手,做出朝天空射击的动作,哒哒的枪声响起,仿佛大海之上又出现了那红色的火焰,“就像着了火一样。”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14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