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重见天日》:你真的只想吃一块牛排?

20200904-0.png

当狄特尔终于被直升机解救,当他在野战医院伤愈之后回到美国“游骑兵号”航母,当航母上的同事们为他庆功,他成了众人仰视的英雄,但是当上尉握着他的手问他:“你能在从丛林世界逃生,是不是上帝和祖国的信仰一直在支持着你?”挥手向大家致意的狄特尔回答说:“我只想吃一块牛排。”他回忆自己能在丛林中幸存下来是说,“就是将满的地方倒空,将空的地方装满——痒了挠一下……”没有上帝的信仰,没有祖国的信念,有的只是对食物的渴望,对肉体的关照,当一个“Rescue Dawn”的英雄人物把成功的全部理由归结为“为了活着”,是不是消解了英雄主义而回归了个体?甚至反而讥讽了所谓的宗教信仰和国家主义?

狄特尔是一个个体,无论是他因为坠机而进入丛林,还是他最后被直升飞机救回,他都是处在一种个体世界里,一切都是个体行动,而最后的回答也返回到了他作为一种人的存在意义,一块牛排和“痒了就挠一下”的本能构筑了狄特尔人本主义的思想。当赫尔佐格将纪录片《小迪特想飞》改编成好莱坞化的电影里,似乎只是电影形式上改头换面,而其中的真实性被保留下来,保留这段真实的历史,对赫尔佐格来说,似乎传递着一个理念,狄特尔虽然是美军在越南战场上的一个飞行员,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证明他是一个人,一个在恶劣环境下求生存的人,一个“重见天日”中获得新生的人,当狄特尔最后还原为一个具体、真实的人,仿佛他就是在赫尔佐格的“丛林考验”中远离了战争的人。

赫尔佐格不是在反战,而是在反那些所谓的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初设使得狄特尔在这次经历中的确不像一个背负使命的美军战士。他执行对老挝据点的轰炸,在飞机被击中而处在危险中的时候,被命令“跳伞逃生”,他竟然拒绝了:“我绝不跳伞!”似乎他就是抱着和自己心爱的飞机同生死共存亡的理念;在幸存下来之后,没有能躲过越共士兵的追捕,他成了战俘,第一次面对当地的游击队和村民时,狄特尔竟然是面带微笑,仿佛是在经历一次异国旅行;当经历了四肢被绑、吊在树上、壮牛拖行、蜜蜂蛰脸、浸没水缸种种折磨之后,他自言自语的一句话竟然是:“生者有梦,死者亦同。”充满了对生命体悟的玄学思想;在被关押在竹制监狱里的时候,他身上体现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为了填饱肚子,他吃下了活生生的昆虫,他收集每天留下来的米粒,以备粮食缺乏时应急;在越狱之后,他和杜维恩进入了丛林,更是体现了求生存的本能意识:他杀死了一条大蛇,直接用嘴咬开,用蛇血和蛇肉补充能量——虽然最后狄特尔变得瘦骨嶙峋,但是他终于被头顶上的直升机发现,于是幸存地活了下来——杜维恩却早已经消失了,连同一起被关押的几名俘虏在越狱成功之后也不知去向,在他幸存下来的奇迹面前,他们似乎都难免一死。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斯蒂夫·扎恩 / 杰瑞米·戴维斯 / 扎克·格雷尼尔 / 马绍尔·贝尔
类型: 剧情 / 动作 / 传记 / 战争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6-09-09
片长: 126 分钟
又名: 抢救黎明

当狄特尔在强烈的生命意识中活了下来,似乎他变成了一种隔离的存在,拒绝跳伞似乎就是在拒绝作战的规则,在他面前似乎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而是人生接受考验的试验场,那个名叫“小希特勒”的越南兵,不仅不是他面前的敌人,反而成了狄特尔的朋友:“小希特勒”总是帮助他收集米粒,在他面前总是保持微笑,而当最后狄特尔越狱抢走了那些守兵的枪支,并且朝他们射击,他唯一没有杀死的人就是曾经帮助他的“小希特勒”。有两个场景表明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在战场中的士兵:他在狱友面前说起自己成为飞行员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看到有飞机从天上飞过,他觉得“好美”,在这种最纯真的审美意识中,他立志要成为飞行员,果然,他让自己开着飞机飞上了蓝天,执行轰炸任务似乎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为了杀死谁,而是体验这种好美的感觉,而且,狄特尔说自己是德国人,而不是真正的美国人,所以作战对于他来说没有国家概念,赫尔佐格这种“去国家主义”的设置也正是为了凸显狄特尔和战争的隔绝状态。

第二个线索出现在狄特尔越狱成功之后,当初他们计划好兵分两路袭击守兵的厨房,但是狄特尔和杜维恩在成功射杀敌人之后,尤金和另一个同伙却没有参与行动,最后在一处树林里他们相遇了,狄特尔似乎并不打算责怪他们,而是用子弹和尤金换了一把砍刀,因为在狄特尔看来,砍刀在丛林逃亡中更有意义,砍刀和子弹的对换就是传递着这样一种观念:现在进入的是人要活下来的丛林,而不是面对敌人。在和杜维恩钻入丛林寻找生机时,狄特尔的确靠着砍刀开辟了一条路,最后他甚至决定将身上背着的那把步枪扔掉,一方面他担心万一在路上遇到敌人会交火,死亡的概率更大,另一方面他觉得在丛林中行进根本不需要用子弹射杀的枪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也在去除战争意识,而把这一次的求生看成是在人的意义上的行动,而后来他们的确遇上了当地百姓,正因为没有枪所以没有发生交火,在他们围攻上来的时候,他拿出了砍刀防卫,也吓跑了那些村民,使得自己找到了机会躲在山洞里。

《重见天日》电影海报

“丛林就是一座监狱。”这是那些狱友的解读,的确,在丛林世界里,狄特尔几乎靠着意志活了下来,这是生命的奇迹,但是当狱友如此解读丛林世界的时候,他们也是讲起变成另一处的战场,和正面的战场一样,在他们眼里只有敌人,所以尤金那时的犹豫在于,一方面丛林几乎随时所刻会夺去没有食物的他们的生命,另一方面,一旦越狱只是几个人成功而其他人被抓起来,那么唯一的结局就是所有人都会被处死,所以还不如赖活着。但是赖活着依然是死,而且是死在敌人手里,所以对于狄特尔来说,必须越狱,当初定下的日期是7月4日,即美国国庆那天,但是因为那里缺少食物,守卫已经决定要杀死他们,所以狄特尔临时决定提前一天采取行动,这既是不想丧命于敌人之手,也巧合地回避了日期上的设定:越狱只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而不是为了国家。

狄特尔终于成为了一名幸存者,他创造了奇迹,但不是为了国家的英雄举动,而是还原为一个人的成功,当他活下来的那一刻,他的身份不是美国飞行员,不是逃亡的战士,不是执行任务的军人,而仅仅是一个人。所以在他整个遇险过程中,他体验到的是作为人的存在困境,他困惑的是作为人的迷失,无论是监狱还是丛林,对他的考验都是在人的本能意义上进行的,“上帝啊,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什么不来帮我们?”这一种绝望当然也是在怀疑信仰,似乎也是在上帝已死的时候,狄特尔才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将满的地方倒空,是一种虚无式的解脱,是一种不执著的洞彻,将空的地方装满,则是对生命的尊重,正是在这样的哲学理念中,狄特尔在“痒了挠一下”中度过难关,在“我只想吃一块牛排”中回到自身。

但是,赫尔佐格的设定又是矛盾的,狄特尔即使在人的意义上完成了“重见天日”的奇迹,他依然无法逃离自己的身份属性,依然无法改变人的社会属性,甚至赫尔佐格只是抽离出来一种理想人格,当它被按在狄特尔身上的时候,显得不伦不类,就像开头时的字幕一样:“1965年,还鲜有人会意识到,越南的局部冲突会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狄特尔就像是赫尔佐格设想的局部战争,但是它最后却意外地演变成了全面战争,一种无处可逃的命运使得他最后变成了一个错位的符号。当狄特尔穿上军装,驾驶战斗机,成为美军的一员,他就无可避免地要进入战场,要面对敌人:他驾驶飞机对越南在老挝据点进行轰炸,就是在杀戮;当他经历了折磨被带到指挥部,越共指挥者看了他的护照,他说自己是一名美国人,有着爱国心,虽然没说自己是美国士兵,但无法规避对立,指挥员说了一句:美帝国主义必亡!他越狱是为了自己能生存下来,但是越狱不可能不制造伤亡,他拿起机枪向越南守兵扫射的时候,他就是一名战士,他那时也只有一个信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丛林中逃亡,他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敌人,而他最终被救最终作为一个人活下来,也是因为他是美国士兵,也是因为自己国家的直升机给他创造了机会。

所以自始至终狄特尔都无法逃离战场都无法避开敌人,求生的成功更像是赫尔佐格为他建造的一个乌托邦,而最后他虽然只想要一块牛排,但是他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骄傲,成为了战场上的英雄,而且他在伤愈之后,还是回到了游骑兵号航母,重新穿上军装,重新驾驶战斗机,重新投入战斗,重新成为美国士兵,“之后狄特尔又在四次坠机事故中死里逃生……”奇迹重复发生,但是已经不再是人类强大生命力的赞歌,不再是作为一个自然个体的胜利,而仅仅是偶然中的幸运,仅仅是一场局部冲突,甚至成为了“上帝保佑美国”的国家主义象征。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497]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