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9 《狗镇》:仅有道德是不够的

善良,美丽,忍让,以及躲避,所有属于格蕾丝的特点,在她坐上那辆轿车的时候反转而走向了极端:那一刻,她从父亲那里拿到了权力,那一刻,她最终决定用大火和枪击杀死镇上的所有人,那一刻,她自己举起了手枪朝着自己爱过的汤姆射击,“再见汤姆”是她对道格维尔小镇生活的告别,是对她善良期望的告别,是她对自由和爱的告别,但是这不是她离开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当她听见小镇唯一的那条叫“莫斯”的狗的叫声,她说:“我拿了它的骨头。”莫斯活了下来,以一条狗的方式幸存着。

当小镇遭遇灭顶之灾,人都死在枪口下,而狗却活了下来,这不是动物比人类更善良的体现,而是狗性超越人性的讽刺——因为曾经拿了一块带肉的骨头,而莫斯没有计较,格蕾丝看见了内心保留的唯一的善,她带着最后的善离开死去的小镇,离开恶的故事,离开狗样的生活,也终于离开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挽救人性的苍白梦想。但是当犯罪集团的父亲用汽车将她载离,到底是格蕾丝离开了道格维尔,还是相反,是道德维尔这个样本消失在格蕾丝的善良世界?

道格维尔,Dogville,就是狗镇,镇子的命名并非来自这条叫做莫斯的狗,这个位于落基山脉废弃的老银矿建立起来的小镇,镇上的那些人安于现状,他们生活在如狗一样的卑微的世界里,但是不管是莫斯的那条狗,还是卑微的生活现实,也都是一种表面化的症候,而真正成为狗镇是一种时代的象征,就像汤姆所说的那样:“现在是邪恶当道的时代。”当人们变得自私、猥琐,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隔离、被猜疑,到底该用何种方式来协调,甚至来救赎?

从原始的人类关系到现代的人际交往,无非是三种构建类型:基于法律、基于道德和基于宗教。它们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完整结构,法律是底线,保障人们的生存安全;道德引领向善,是人类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宗教则是一种信仰,具有某种形而上学的意义。但是在狗镇上,这三种体系是不完整的,尤其是作为底线的法律、具有信仰意义的宗教,都是缺失的。法律的缺失其实在两个层面上,一种是外加于他们的那种普遍意义的法律,看不到它的实际意义。

“警察”这个词出现在狗镇人们的口中,是格蕾丝出现之后,有人问汤姆的是:为什么不去找警察?当小镇的寂静被一声枪响打破,当小镇闯入了一个陌生女子,人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报警,而汤姆认为,报警意味着带来更大的危险。而所有人几乎都同意汤姆的说法,这种普遍同意就隐含着一个法律缺失的原因:所谓的警察根本无法保护他们的安全。后来,在格蕾丝留下来之后,警察出现过三次,一次是警车驶进了小镇,然后张贴了告示,告示就是寻找失踪女孩格蕾丝。女孩失踪,本身也是对于格蕾丝的一种没有任何评判的现实描述,大家既然已经投票同意格蕾丝留在小镇,所以谁都不会按照告示的说法将她交给警察。第二次是在美国独立日,小镇上的人开始庆祝,另一张告示贴在了小镇上,格蕾丝从失踪者变成了通缉犯,因为两周之前发生了银行抢劫案,格蕾丝作为案件嫌犯被通缉,而其实,格蕾丝自从留下来之后,根本没有离开过小镇,所以在小镇的人看来,抢劫、通缉、嫌犯,都是一场骗局。

: 拉斯·冯·提尔
编剧: 拉斯·冯·提尔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哈里特·安德森 / 劳伦·白考尔 / 保罗·贝坦尼 / 詹姆斯·肯恩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3-05-19(戛纳电影节)
片长: 178 分钟
又名: 厄夜变奏曲 / 人间狗镇 /

这两次警察的出现,是法律真实出现的象征,说明小镇是处在一种法律体系之内的,但是警察代表的法律只不过是架空的符号,小镇的人对它是没有信任感,当然法律也没有权威性。第三次警察出现在小镇上的时候,他们的身边还有联邦调查局的人,这是法律和政治的双重在场,但是在小镇人们的“掩饰”中,他们依然没有找到格蕾丝。三次警察到来,三次无功而返,格蕾丝的躲避,小镇人们的缄口,使得法律从来没有真正介入和影响他们的生活。

这便是法律的缺失,而在这一种法律缺失之外,还有另一种法律的缺失,这种法律就是小镇作为一个封闭甚至独立结构中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的缺失,格蕾丝成为闯入者之后,如何面对这个陌生女人,他们通过会议来讨论,他们通过投票来决定,这看上去是一种具有法律雏形的约束体系,但是在格蕾丝越来越面临信任危机的时候,这种看上去民主的制度反而变成了邪恶的力量,他们在警察面前保护格蕾丝,但是却感觉到小镇受到了威胁,为了减少他们的不安全感,一致同意格蕾丝为小镇的工作要延长工作时间,要减少工资报酬,之后当警察和联邦调查局的人到来,为了“掩盖”,对格蕾丝觊觎已久的查克在屋子里强奸了不敢大声喊叫的格蕾丝,这是一个邪恶“规则”的开端,之后格蕾丝为了逃离小镇,又遭到了开货车的本的强奸,而当本又将她运回小镇之后,镇上除了汤姆之外的男人都开始强奸格蕾丝,他们在夜晚一个一个进入格蕾丝的房间,满足自己的肉体欲望,以前查克和本强奸格蕾丝,是一种个体行为,而现在变成了集体行为,当格蕾丝成为发泄欲望的工具,其实就是被所谓的规则控制,这种规则便成为小镇的“法律”——包括女人们骂她是婊子,包括他们设计铁链、项圈,防止格蕾丝逃跑而使她变成了一条狗,甚至孩子们像乡下人玩母牛一样欺负格蕾丝。

《狗镇》电影海报

格蕾丝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却在一种“法律”下变成狗,这当然是真正法律精神的缺失,小镇上的人拥有审判权,拥有处决权,他们是法律的代言人,当邪恶的规则成为他们的法律,一方面印证了真正法律的缺失,另一方面则让法律变成施暴的工具,也正是这种缺失,使得最后格蕾丝的父亲进入小镇之后又制定了另一种法律,那就是用枪支弹药构建的法律,而最后拿着枪拥有权力的格蕾丝反过来用这样的法律武器让小镇遭受了灭顶之灾。

法律之缺失,是小镇最后毁灭的原因,而在法律缺失之外,宗教更是找不到它应有的位置,小镇上似乎没有教堂,这里的人似乎不用祷告,除了玛莎总是敲响的钟有一种宗教象征之外,除了格蕾丝第一次准备离开时看到了给她的礼物中有一本赞美诗,小镇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宗教的影子,也正是缺少信仰,所以查克、本以保护为借口强奸格蕾丝,所以小镇上几乎所有男人发泄欲望之后都没有负罪感,所以在最后灭顶之灾里根本没有救赎。

没有法律,没有宗教,狗镇的所有关系的维持便只有一种体系,那就是道德。道德是汤姆的说道,一个一心想成为作家的人,一个认为文明已经走向邪恶的哲学家,他所谓的收集素材就是指“精神方面的开采”,他希望讲道唤醒人们,从而开启狗镇新的篇章,“举例说明”成为他的常用语,所以当他站在说道的集会上,他其实就是在扮演上帝,这当然是一种错位,汤姆就是沿着这样的错位走向了无可挽回的结局。而道德更是格蕾丝的信仰,她为什么闯入了狗镇却不愿离开,因为她认为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我看到的是生存在雄伟的山脉中的漂亮小镇,在最艰难条件下人们仍抱有梦想和爱的地方。”作为闯入者,格蕾丝看到的小镇当然是一种表象,当她被汤姆发现,当汤姆介绍给镇里的人,当镇里所有人投票决定她留下,甚至她在付出劳动而和小镇的人保持良好关系“快乐生活”的时候,她都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世界,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汤姆留下格蕾丝,是为了实践自己作为道德说教者对于人性的试验,格蕾丝留在狗镇,是为了体验道德存在的真正意义,但是,当他们用一种纯粹的方式夸大道德意义的时候,其实陷入了某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格蕾丝在狗镇的生活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开始是闯入者,汤姆留下了她,然后介绍给了镇上的居民,他希望用自己的善举来改变镇上的人“只关心自己”的自私性,而格蕾丝也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起初人们对她远而避之,后来格蕾丝和盲人麦凯说话,给本整理家务,给玛莎翻乐谱,给汉森等孩子辅导功课,人们慢慢接受了她,于是最后15票投票留住了格蕾丝。

当格蕾丝以这样的方式留在狗镇,其实已经变成了狗镇的一员,于是狗镇开始了“快乐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格蕾丝和小镇居民的关系是和谐的,这是道德起到的最明显作用,格蕾丝给玛莎踏风琴脚板,和比尔一起下棋,帮助朱恩整理床铺,自己也搬进了一间小屋里。而在这个过程中,汤姆和格蕾丝也有了萌芽的爱,他们相互说着“我爱你”,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但是在道德走上制高点的时候,也走向了他下滑的起点,警察的失踪告示被贴在小镇上,小镇的人们开始不安,警察的通缉令被贴在小镇上,人们开始害怕——正是法律的缺失,才导致道德的崩溃。为了弥补人们的恐惧,格蕾丝开始延长工作时间,开始减少报酬,以更大的贡献,更多的善举来证明自己。

这是危机阶段,而当查克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强奸了格蕾丝,于是她的道德体系慢慢解体,起初是隐忍,但是查克利用这样的机会,在自家的苹果地里一次次强奸她;后来是逃避,格蕾丝拿着汤姆从父亲的箱子里拿来的10块钱作为路费,让坐着本的货车离开,但是本却借着机会又在货车上强奸了格蕾丝,目光呆滞的格蕾丝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肉体和尊严——第一次被强奸,她是为了留下,第二次被强奸,是为了离开。从天堂到地狱,格蕾丝其实已经无处可逃,但是即使回到了小镇,即使被锁上了铁链,即使成为男人们泄欲的工具,格蕾丝似乎还保存着一丝道德的幻想,那就是希望用和汤姆之间的爱来化解危机,保留身体之外的尊严。

汤姆是格蕾丝遇到的第一个善良的人,是他留下了她,是他劝镇上的人留下她,是他一直帮助她,当然,也是他让他感觉到了爱,但是这个道德自居的男人却没有真正爱的勇气,查克和本强奸了格蕾丝,他没有谴责他们,当父亲发现少了钱,他没有承认自己为了帮助她,反而在格蕾丝被怀疑是小偷的时候,他安慰格蕾丝:“他们决不能知道我在帮你。”为什么不能让大家知道,因为汤姆所有的做法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上帝,他是无私的,如果他被人知道爱上了格蕾丝,无疑这个上帝是自私的。但是汤姆毕竟是一个个体,一个男人,甚至是一个有欲望的男人,当遭受磨难的格蕾丝只把最后的爱给他的时候,他的确像一个男人,但是却感觉到一丝冰冷,感觉到了一种尴尬,他借口出去走走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原因,因为格蕾丝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欲望的男人,所以他感觉到自己的邪恶,和那些人一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何来道德?何来救赎?何来唤醒人们?

也就是在那一刻,他开始怀疑格蕾丝所说的爱与自由,而且在这怀疑里他第一次意识到真正的恶来自于格蕾丝,她解构了他的道德使命,她带来了危险,他终于拨通了最初在枪声之后遇到的那个男人给他的电话,他想清除这个危险,清除这个危险就是将道德再次从欲望中拯救出来,再次回到他小说的世界——当那八辆车在五天之后开进了狗镇,汤姆甚至举行了欢迎仪式,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道德王国再一次统治这个没有欲望的小镇。

而当格蕾丝终于揭开了神秘身份,她在狗镇的生活也进入到了最后阶段,从留下的初春,到快乐生活的夏天,再到遭受肉体摧残的秋天,现在狗镇却下了雪,想象中的雪覆盖了小镇,也将回到它的现实状态中。而格蕾丝和身为黑社会老大的父亲之间的对话,使她摧毁了自我道德世界。她为什么要逃离父亲和那个没有法律约束、没有宗教信仰的体系,因为那里没有善,他们作恶多端,他们拥有权势,所以她来到了这个漂亮小镇,期望道德成为唯一的善,而这种善被父亲指责为傲慢,因为她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她宽恕一切的罪,甚至被强奸,变成一条狗,她也不愿离开,在她看来,在善良面前,一切都可以感化。但是父亲却对她说:“人犯了错,你必须惩罚、指责他们。你不惩罚,是不给他们知错的机会;你原谅他们,是因为你自以为你的道德高于他人,这就是傲慢!”父亲把强奸犯说成是狗,其实就是指这个道德沦丧的狗镇世界。

格蕾丝下车,她甚至还在寻找道德的力量,但是当那些苹果树的枝条在冬天凋零,当软弱成为道德毁灭的标志,甚至当月光照亮小镇让曾经的掩饰全部都暴露的时候,她终于看见了荆棘,看见了罪恶,看见了道德的缺陷,也终于在再次上车之后问:“如果你不介意,我要使用你给我的权力,我要让这个世界变得至少稍微好那么一点点。”道德的目的不是宽容恶,而是惩罚恶,所以,“这是世界会因为某个小镇的消失而变得好一点,那狗镇就是。”于是她用自己被赋予的权力,杀死了镇上的人,甚至对于有孩子的维拉:“如果当着她的面杀她两个孩子,她能忍住不哭,那就停止……她欠我的!” 曾经维拉就是在她面前摔碎了那几个小瓷人,维拉是哦的那句话是:“如果你能忍着不哭,我就给你留下一二个。”于是她下车面对道德王国的汤姆,枪举起来,她已经看不到被架空的爱和自由,那一声枪响,“再见汤姆”变成了最后的告别。

“为了其他的小镇,为了人性,为了人类,为了格蕾丝自己。”这是道德的一个样本,这是人性的一扇窗户,没有法律,没有宗教,所有的道德可能都是虚无的,都会面临最后的坍塌,而正是因为依赖道德的单一性,所以狗镇的这个寓言故事便在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平面图里展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被消除了,实物世界被取消了,观众就像在舞台上观看,所有的眼睛都深入到本质,而这却是一个假象,因为“无孔不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假的,街道是假的,榆树是假的,狗镇是假的,当然道德也是假的——而当最后狗镇之消失,那画有轮廓的小狗莫斯却变成了吠叫的狗,那舞台的场景却变成了纪实的照片,一种试验结束了,一幕演出落幕了,一种道德终结了,于是,“我要让这个世界变得至少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628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