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赤裸的真空天堂》:推销员之死
去年就已经下载好了丹尼·博伊尔的电影资源,但是当开始“百人千影”的观影计划,却发现里面少了一部《赤裸的真空天堂》,于是重新搜索资源;资源找到了,却需要关注公众号,于是又关注了公众号,然后下载,然后观影;等观影完毕,在豆瓣上却发现这部电影的资料是缺失的,电影没有上传海报,那醒目处是一片空白;没有友邻看过这部电影,电影页面中也没有影评,只有可怜的7条短评——资源的不免费性,海报的空缺,影评的阙如,一切都是关于无的叙述,而这种现实中的无是不是在印证电影真正的主题?就像“赤裸的真空天堂”的片名一样,在赤裸而空无的生活中,在真空而不遮掩的世界里,所谓的天堂只是一种幻觉,最后的死才是空无的归宿。
“我看到了漫天的星辰,看到了飘落的樱花……”这是赤裸着倒在海滩上的汤米最后说出的话,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包围着的是漫无天际的黑夜,自身是不着衣服的赤裸,在他生命最后呈现的世界里,他说看到了天堂,而这个天堂就是作为吸尘器推销员的汤米的理想:他无数次对彼得说,自己生活在理想之中,那里有蔚蓝的天空,有美丽的大海,有自由的生活,天堂般的存在里“金子闪闪发光”。但是这一切需要的是最大前提,那就是自己成为销售员的冠军,拿到公司颁给自己的“胡佛奖”,当拿着那些自己用暴力、用死缠烂打、用祈求,甚至用出卖自己肉身的方式换来的销售单子,他兴奋地说:“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我一定会赢得,到时候我要去莫斯科广场,从此我就告别了被人欺负的生活……”但是,公司最后宣布的冠军不是他,汤米遗憾地拿到了第二名,他开始愤怒,他开始逃离,当他脱掉了衣服,将那一台吸尘器扔进大海,“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来了,大海。”大海成为了购买吸尘器的最后一个用户,而一心怀揣着梦想的他也终于以最彻底的空无方式走向了死亡:大海在别处,天堂在别处,梦想在别处,只有唯一的死亡注解着他赤裸的真空一生。
汤米几乎丢掉了一切尊严去推销商品:在彼得面前,他绘声绘色描述自己的推销经历,从第一次去推销瓷器开始,他就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当拿到了钱才是所谓的成功,“尽管这很愚蠢但很性感。”他开快车,永远在这一站到下一站的途中,永远在从这一个客户到另一个客户的过程里;他有时候喋喋不休用命令的口吻推销:“这是多么神奇的产品,不要犹豫了,刊载上帝的份上,米买得起。”终于老人签下了字;他去西班牙女人的屋子里,他把自己扮演成斗牛士,在楼上和女人在床上亲热,最终签下了单子;他的推销原则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要么卖出去,要么去死。”只有让客户无法忍受,才能卖掉商品,而结果也无非是两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当彼得和他一起去西班牙女人那里,楼上的他们在疯狂,楼下的彼得也和胖女人搞在一起,当单子签订,坐在车上的彼得开始后悔:“我到底干了什么,让我去死把。”初次经历推销的彼得用身体换来了单子,他不齿于这种推销方式,但是汤米却告诉他:“这就是销售,这就是生活。”
导演: 丹尼·博伊尔 |
汤米没完没了地灌输推销的理念,汤米几乎用暴力的方式实践着,汤米把自己的生命都押在所谓成功的赌注上,在神经病似的的疯狂中,在暴躁的状态里,所谓的销售变成了孤注一掷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绝不只属于个体,这个世界存在着更多以及全部的汤米们,而汤米们在“要么卖出去,要么死去”的二元法则面前演绎着“推销员之死”的悲剧:在公司的颁奖仪式上,当主管提出了推销要有耐心要不惜一切代价的要求,接着宣布年度冠军,当人们高喊着冠军的名字,并且将他抬起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冠军已经低下了头,“他死了。”走向推销的最高峰,却是什么都没有的死亡;彼得的楼下住着一个老太,每次他开门回来,总会看见门缝里观望的她,她面容憔悴,就像死了一样,但是那目光里满是恐惧,第一天上班的彼得对她说:““我今天上班了。”妇人连忙关上了门,而当那次彼得醒来发现身为舞女的女友最后离他而去,赤身裸体的他跑出去大叫女友的名字,但是当他返回闯入了老妇人的屋子里,这时他才发现里面堆满了过时的报纸,从1926年到1950年的报纸叠放在那里,甚至比人头还高,而妇人就躺在高高的报纸中间,她已经死去,陪伴着这些一生都没有推销出去的报纸,老人的死再一次走向了那个二元法则;彼得去推销获得的第一个单子是那个穿着红拖鞋的女人签下的,这个自言自语说自己爱看书的女人,说起自己的外祖母就是一个销售员,她是报纸的推销者,而母亲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清理过房子,现在的她养着4个孩子,每天靠着救济金生活,女人没有说及外祖母是不是已经死了,但是母亲生活的混乱,自己生活的贫困,子女生活的无序,已经将这种死亡的后遗症带了出来——或者那个死在报纸堆里的妇人就是她的“外祖母”,甚至死去的她就是每一个推销员共同的命运。
销售冠军在颁奖仪式上死去,苍老的妇人在故纸堆里死去,女人的外祖母在历史中死去,最后的汤米在失去了冠军荣誉后死去,他死了,她死了,老人死了,壮年也死了——推销员之死变成了“他们”的共同命运,在“要么卖出去,要么死去”规则的控制下,“要么”并非是一种选择,因为即使卖出去变成了冠军,依然难以逃离死亡的命运。死亡是因为失去了自尊,死亡是因为被现实碾压,死亡是因为逃离不了宿命,死亡甚至就是一种自我折磨,但是在汤米们逃不出的死亡之外,彼得却开始了对命运的反抗。起初他不谙这些规则,在颁奖大会之前,女友希拉再跳脱衣舞,看着女友赤身裸体被人摸,彼得根本木有办法,“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希拉这样质问他,彼得却说:“我在听音乐,我想去阻止她,但是我不能。”没有工作的他,没有金钱的他,在这个世界里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后来他跟着汤米去推销,在汤米的灌输中,在汤米的打骂中,他也开始了推销,但是从旁观者到亲历者,彼得似乎并没有变得疯狂,并没有丧失道德:他把吸尘器推销给穿红拖鞋的女人,走出去再回头看到她和孩子们相拥着哭泣,于是那天晚上他又取消了订单,并且把仅有的钱塞给了她;看到故纸堆里的妇人死去,他让汤米赶紧报警去叫救护车,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命,来了,又去了。”和西班牙女人共欢之后拿到了订单,但是在车上他发现自己失去了太多,他对汤米也对自己大声喊道:“杀了我,该死!”
《赤裸的真空天堂》电影海报
彼得迫于生计成为了销售员,希拉以“你推销出去了才能碰我”为由让他成功,汤米不停地对他进行训练,这些似乎都让他无比接近汤米们的推销员生活,但是他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还有微存的理想,还有弱小的自我,他不抽烟不玩游戏,当然也不想遵守“要么卖出去要么死去”的二元论,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音乐梦,戴着耳机听音乐是他回归自我的方式,而在汤米的车上,他也带着自己录制的那盒磁带,他在路上遇到搭车的德克,知道德克是一名DJ,而彼得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DJ,他把自己的磁带给了德克,德克也邀请他有时间去听他收集的唱片。当汤米在颁奖典礼中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当汤米赤身裸体将吸尘器扔给了大海,当汤米最终以死亡的方式看见了“赤裸的真空天堂”,彼得却在疯狂的人群中成为了DJ,听着底下的人高喊着他的名字,在狂歌劲舞中,他第一次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第一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一个是在失去了一切的赤裸中从天堂坠落,一个则是在忘记了一切推销的赤裸中接近天堂,一个是在现实和自我的折磨中死去,一个则是在自我救赎中活着——死是空白之后命运的归宿,生是清除空白命运之后的新生,“赤裸的真空天堂”里,一个和另一个,构成了疯狂、暴躁世界的两面。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