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初夏“故事会”

20230607-0.png

还没出小区门,类似奶奶或外婆的女人心急地问坐在椅子上闲聊的人:有没有看到一个小女孩?接着描述小女孩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那些闲聊的人停止了自己的话题,“肯定不会丢失的,快去查查监控吧!”刚出小区门,正对面挺着一辆双轮车,车上堆满了西瓜,这是光头连续第三年来这里贩卖西瓜,以往只是摆放在路口,今年战线前移到了大门口,正在执勤的小区保安也是矮矮的,也是光头,他满脸笑容走过去,对西瓜摊贩说:“我们是不是走散的兄弟?”后来经常看到他们在一起聊天,真的像是重聚的一对兄弟;再往外走,穿过绿道,看见杨梅树上挂着的小小杨梅,泛着青色,一定是止渴的最佳水果,但是一条枝丫竟被折断了,以前也是,在杨梅尚未成熟时早就有人“下手”了,今年的偷摘者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方式坏了整棵树……

小区内疑似小孩走失,小区门口“兄弟”重聚,绿道上杨梅惨遭毒手……行走的一条线将看见的、听说的串联在一起,是小小的事件,当然在有些跌宕和有些情节中,它们也一定成为了故事,而且变成了耳闻目睹甚至勾起了探求欲望的“故事会”。故事无处不在发生,而对于这个初夏来说,最大的故事和一年一度的考试有关,比如穿旗袍的家长为孩子送祝福,比如当天结束父母们送花送蛋糕,比如爱心车队,比如丢了准考证的温馨一幕……每年都会发生,每年都会成为故事,在这个被无数个或精彩或平庸或低俗或无聊的故事围绕的日子里,最大的故事来源于一道题目: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是一个关于“故事的力量”的作文题:“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打开的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书写的就是有力量的故事,和小区内的丢失故事、相聚故事、采摘故事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表达沟通的故事,可以改变个人命运的故事,展现民族形象的故事,宏大、宏观必将关乎宏旨,必然需要宏论。下笔之前,也必须问:什么样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故事不仅是对故事题材的一次定位、一种延展,更是从它的立意和效果上能激发出另外的力量,成为更宏观、更远大的“中国故事”。所以,“有力量”是一种过滤器,它不设悬疑,没有阴暗,它情节曲折、人物生动、通俗易懂、思想深刻。但是它也一定是一个写在纸上的故事——故事和故事是不用的,故事和故事是异构的,所谓耳闻目睹甚至亲眼所见,可能是小孩走失的故事,是兄弟重聚的故事,是破坏果树的故事,甚至是微小得不值一提。

但这样的故事依然存在。甚至当故事在纸上,故事被书写,也必须是一个有力量的故事,必须是一个好的故事?打开的书是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阅读中发现应景的一个句子是:“是呀——哦天哪,不错——小说是要讲个故事。”小说面面观,一面便是故事,因为“小说是要讲一个故事”,因为故事是对时序的安排,时序体现的是时间,时间是小说最基本的元素,故事是小说的基础,故事是小说的脊柱,故事是小说的原始组成。顺着福斯特的观点往下,其实很容易提出一个逆命题:小说是要讲一个故事,但是故事可能不是小说,仅仅是一个故事甚至根本不是一部小说,他自己就分出了故事和小说的区别:“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死于心碎”就是个小说情节了。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它在“然后呢”的提问中构成了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此死于心碎,它在“为什么”中构成了小说的情节,按照福斯特的说法,因为里面出现了时序之外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的表述,逻辑当然构成了小说内在的结构,当然这不是小说和故事的最大区别,小说的虚构性抵达的是叙事的内部,“阿拉伯人说/谁都看不完《一千零一夜》。/它就是时间,从不入睡。/白天逝去,它仍在看书,/山鲁佐德仍向你讲她的故事。”博尔赫斯用诗歌解释了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一千零一夜》里是山德鲁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而《一千零一夜》构成的是小说,小说中包含了故事,故事从来不为小说着想,“书中有书。王后并不知晓,/她讲给国王听的/是两人早已遗忘的故事。”小说被虚构小说却不被遗忘,遗忘的永远是故事。

或者,还有重要的一点,博尔赫斯说:“这里只有一个主人公,除非所有的故事都有成千上万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活着的和死去的主人公。”小说中“只有一个主人公”,它在自己的轨道上,在自己的体系里,在自己的虚构中;但是故事却有成千上万的主人公,看得见和看不见,死去和活着,都是故事的主人公,一样,故事也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听见的和没听见的,死去的和活着的,都是故事的读者:因为故事是用来讲述的,故事是需要听众的,故事是为了沟通和传播——于是,故事能在被讲述和被听见中改变个人命运,能在众人的传播中展现民族的形象。这是好的故事,坏的故事也一样,讲述、听见、传播也都是有成千上万人的主人公,有成千上万的受众,比如网络上不断被推向高潮的各种故事,它们也是情节曲折,也是人物生动,也是通俗易懂,也是思想深刻,但它们激发的是负能量,展现的是社会问题。

好的故事生生不息,坏的故事源源不断,它们都只能让人不断地发问:然后呢?在缺少了“为什么”的故事里,我们也远离了小说,只有一个主人公的小说,“王后死于心碎”的小说,《一千零一夜》的小说——但是故事常有而小说不常有,谁必须和小说为伴?谁一定要读小说、写小说?坐在书房里看你的小说吧,躲在角落里读你的小说,在夜的中央写你的小说吧,这样的看、读和写,在这个初夏的故事会里,其实也都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没有我,一切依然发生……”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26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