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坚如磐石》:“弑父”的正义版本
片尾的黑白影像变成了定格的照片,这是对郑刚、黎志田、何秀丽等人最后宣判结果的介绍,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下场更是这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后胜利,而当最后字幕打出:“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是党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标志性成果……”电影一下子变成了政治宣教片,它言说了这一法规的实施、扫黑除恶的斗争是为了“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样的主旋律真的还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
疑问存在,答案也一样存在,据说这是一部因为审查而反复修改调整了四年的电影,按照这个说法,从2023年电影正式上映的时间往前推,张艺谋筹划、准备拍摄这部电影应该在四年前的2019年左右,那时候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也就是说,这段字幕一定是电影审查到2022年时再添上去的,看起来很应景,也符合宣传的目的,但是对于电影来说,或者在电影的时间轴上明显提供了“作伪”的证据;或者换一个说法,在这部法律法规还远远没有被制定的时候,张艺谋拍摄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为了宣传这部后来才有的法规,当然也不是为了扣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一主题。所以这里提供了电影经过漫长审查的证据,而很多人物设定的破绽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郑刚当初的角色不仅仅是代表市政府的副市长,他还是公安局长,公安局长的设定使得他更有权力控制公安内部,也使得自己的犯罪事实藏匿得更久。而在公映的版本中他只有副市长这一职务,他所代表的也只有市政府这一维度,所以在电影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会上,郑刚发表了讲话,这就是一个问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会还有省扫黑除恶督导组组长陈利民在场,这样高级别的会议至少是市委书记或者市委分管政法的书记来讲话,或者由公安局长作动员讲话,副市长根本没有资格;公映的版本中郑刚的妻子何秀丽最后被判无期徒刑,她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受贿罪、行贿罪,无期徒刑仅次于郑刚和黎志田的死刑,但是在电影里,何秀丽的犯罪事实根本没有得以展现,她出场的次数不多,一是在郑刚和苏见明在家里吃饭吵嘴时,苏见明谈到了自己的养子身份,郑刚让他闭嘴关闭了这个话题,何秀丽似乎对于这个秘密也是守口如瓶;第二次是黎志田去见何秀丽,说起郑刚对自己的威胁,临走时透露给她郑刚和杨晓薇暧昧的关系,还将偷拍的照片交到了何秀丽的手中,何秀丽交代黎志田的一句话是“让她消失”;第三次是郑刚感觉自己的事情即将败露,在房间里一直和黎志田通话,在说到要黎志田“不要碰她”的时候,何秀丽出现在郑刚面前,然后拿过郑刚的电话对黎志田说了句“听我的”,也就暗示黎志田按照自己先前的布置“让她消失”,而不是遵从郑刚“不要碰她”,于是郑刚给了何秀丽一个耳光,何秀丽没有哭泣也没有对抗,而是默默走了出去,这一种冷静和克制反而让郑刚害怕。何秀丽三次出场,都是在家里,也都是关于家庭私事,电影根本没有交代此前她是否参与了郑刚和黎志田的犯罪经过,所以最后定性的罪名显得莫名其妙,尤其是故意杀人罪,难道就是那句“让她消失”最后让杨晓薇被杀就是她的犯罪事实?仅仅一句话不可能被如此定性,那么在这之前,她一定参与了对杨晓薇的姨妈朱丽的谋杀,但是电影里没有交代,当然,电影也没有透露在苏见明成为养子的过程中她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
除了郑刚作为公安局长这一职务被删除,除了何秀丽的犯罪事实被删除,或者还有起先和苏见明、慧琳一起侦查的孙鹤阳后来“莫名”消失,也是审查调整留下的硬伤,据说孙鹤阳在电影的设置中是郑刚在公安里的卧底,所以苏见明的很多行动第一时间被郑刚和黎志田掌握变得顺理成章,但是删减后的电影没有交代这个设置,所以最后只有苏见明和慧琳联手行动,显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张艺谋原初的故事版本,所以这些所谓的改编都是一种传说,在电影最后只展现唯一版本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一切都看做是电影本身的硬伤,而在这个最后变成主旋律宣传片的电影中,张艺谋还是抛却了很多之前形成的个人风格,不管是主题设置,还是表现手法,都有着太强的商业片味道,其中的迎合乃至人为式地贴近主题,也使得它具有了变身为法律宣传片的天生优势。
导演: 张艺谋 |
但是,电影从内核来说,张艺谋还是试图围绕他一直以来的“弑父”母题,苏见明作为郑刚的养子,他内心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按照郑刚对他的解释,他是缉毒英雄的孩子,父母在缉毒过程中英雄牺牲,但是苏见明调查后发现,郑刚所说的缉毒夫妇根本没有孩子,当发现养父所说的事实只是谎言,苏见明感到不安,“我是毒贩的儿子,是不是?”苏见明的害怕让他的怀疑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反面,如果不是缉毒英雄的儿子那就是毒贩的孩子,缺失的父母成为苏见明揭示自我身份的一个障碍,要么正义如英雄般存在,要么邪恶到底,这种从怀疑到害怕的内心起伏,让苏见明开始了“寻父”,而寻父的意义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定位,所以这个在郑刚口中是“猪脑子”,在公安局长眼里是愣头青,在前女友桂林那里是独行侠的苏见明,理想就只有一个:“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这是他在缺失了父母之后的自我定位,也让他走出了一条从“寻父”最终到“弑父”的正义之路。
寻父,是关于自己出身的个人问题,而弑父,则是揭露真相的正义行动,这是苏见明成长的两个阶段,也是张艺谋在电影中设定的两个过程。苏见明对自己身为郑刚养子身份的怀疑,也恰是郑刚和黎志田经历公交爆炸案之后犯罪事实逐渐浮出水面的担忧和掩盖,一个是金江市的副市长,一个是金五集团的董事长和市政协委员的黎志田,他们政商勾结,他们相互利用,他们利益输送,他们撑伞保护,但是随着公交爆炸案发生,“大家在一条船上”已经让他们开始相互利用,甚至准备好了在你死我活中鱼死网破。实际上从公交车劫持案中那人只拿着大喇叭喊了两句话证明郑刚是“坏人”,这就不是一个悬疑的故事,公交车发生爆炸,苏见明从各种线索中证明这不是当事人有意为之,而是背后有人控制,之后他们通过报警电话和案发现场江汉酒店入住客人情况,发现了嫌疑人刘明利,而刘明利的公司和金五集团有着股权关系,所以苏见明怀疑是黎志田是幕后指使,而黎志田收到了郑刚给他发来的爆炸视频,又证明郑刚和黎志田不同寻常的关系——张艺谋从一开始就揭示了郑刚和黎志田背后存在的利益纠葛,“大家在一条船上”就是对关系的明晰。之所以不将此拍成悬疑片,就是为了让苏见明完成从寻父到弑父的过程,而电影也奇怪地将案件线索的推进过程截断为主题服务的两截。
第一截从公交车爆炸案开始,到发现刘明利的线索,然后找到刘明利,刘明利被黎志田的车撞成重伤,被抢救之后他答应提供口供,但是在时间到了之后刘明利却拒绝开口,还被冲进医院高喊着让刘明利支付拖欠的工钱的农民工实际上是黎志田组织的混混绑架,最后被推下了楼死去,刘明利的线索便断了。在这个表面的线索断了的同时,黎志田和郑刚还在进行着暗斗,郑刚甚至对黎志田说公交车爆炸案就是为了嫁祸于你,在黎志田已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郑刚让他消失,在个时候郑刚在两个人的角逐中处在上风,但是郑刚却给黎志田想出了另一条出路,和高进签订合约,这样自己还可以获得利益——在郑刚自己都意识到被督察组盯上,苏见明也开始怀疑黎志田和郑刚关系的关键时刻,郑刚怎么还会让黎志田和高进签署合同让自己再获益?
《坚如磐石》电影海报
刘明利被处理掉,第一截的线索没了,这个案件的线索也断了,按照慧琳的说法,整个案件就是放在火上炖的锅子,火再加热就会冒泡,所以他们也等着“冒泡”——也就是说,在线索断了之后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等,等新的线索出现,这是非常被动的过程,有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线索。但是张艺谋便以非常人为的方式制造了新的线索,那就是那面藏着一具骸骨的墙,谁发现这面奇怪的墙,如何发现这面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冒泡”了,墙里的骸骨是一个叫朱丽的演员的,几年前她因为车祸去世,但实际上这是一场骗局,朱丽的再现便彻底揭开了这个谜团:朱丽曾经是郑刚的情人,她知道了郑刚和黎志田的全部犯罪事实,这些证据被保存在一部手机里,郑刚和黎志田知道后杀死了朱丽,伪造了车祸案,并将她藏尸于墙内。
朱丽让案件浮出水面,但是朱丽带来的线索和前面的线索几乎没有关系,它是一个重新开启的全新故事,这个故事涉及的人物有朱丽的外甥女杨晓薇,朱丽曾经是郑刚的情人,而在朱丽死后郑刚名义上是照顾杨晓薇实际上杨晓薇又成为了郑刚的情人;还有朱丽和郑刚所生的儿子苏见明,所以他不是郑刚的养子而是亲生儿子,在这个关系被确认之后,苏见明终于拿到了那部手机,终于将黎志田和郑刚犯罪集团一网打尽,也完成了自己的“弑父”。但是这个猝然而至的线索揭开了最后的真相,它依然存在着种种疑点:朱丽和郑刚是情人,生下了苏见明,这一点何秀丽无疑是知道的,既然知道,她以养母的身份怎么可能和苏见明相安无事这么多年?而她对朱丽以及朱丽的外甥女杨晓薇明显心生嫉妒;还有就是大卫,这个人物除了告诉苏见明关于刘明利美国买药这一信息之外,他基本对案件没有任何影响,他的惨死也只是为了证明黎志田的残忍,而他被岳父黎志田杀死,黎志田的女儿莎莎在危险中诞下的孩子也再没有父亲,这是不是张艺谋刻意安排的另一种让父亲消失的戏?
总之,这起案件最终水落石出,总之,苏见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总之,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了胜利,总之,“弑父”变成了一种正能量,而四年的调整和修改,是不是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中表现了“坚如磐石”的决心?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