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特雷庇姑娘》:他却能被美所感动

20241007.png

她吻了他,然后从他的怀抱里挣脱开,说:“晚安,我亲爱的!睡觉去吧,把你的手手养好。不用跟着我,要知道我不害怕任何人,只害怕你。”
   ——《犟妹子》

从她吻了他到挣脱了他的怀抱,从她不害怕任何人到只害怕成为爱人的他,“犟妹子”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反而是爱憎分明、特立独行的女人,她既沉浸在到来的爱情之中,又完全保持着独立的个性,而这正符合“犟妹子”的性格——但是这个曾十分坚决地表示自己“永远不嫁”的女子,为什么会突然投入到安东尼的怀抱?

爱情到来爱起来的确有些突然,只不过是来去渡船的过程,只不过和安东尼爆发了“冲突”的过程:劳蕾拉让他弄丢了衣服,衣服里还有他买橘子的钱,劳蕾拉也让他受了伤,鲜血还染红了桨,当他游到劳蕾拉身边,当他们一起划到了岸上,当他们再次遇见,当他把手帕还给了她,“激烈的思想斗争”便在她脑中展开了,最后她一句“我无法忍受啦”像是这个思想斗争有了最后的选择,“我无法听到你好言好语对我说完话,然后又让我离开,这让我良心上过意不去。你打我吧,踢我吧,咒骂我吧!——或者,倘若你真爱我,在我对你这么狠以后还爱我,那么,就请你收留我吧,你想把我怎样就怎样吧。前提是你不要将我打发走,不要让我离开你!”终于她抱住了安东尼,终于她收获了爱情,终于她和他在一起了。

但是在坐船的时候,当神甫问劳蕾拉为什么拒绝让那不勒斯的画家给她画像,又继续问她为什么不答应想娶她的画家?劳蕾拉的回答是:“我压根没打算嫁人,永远不嫁!”对于这个决定,劳蕾拉的理由是,因为现在母亲多病,而母亲的病痛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正是因为目睹了父亲和母亲之间发生的事,所以在她内心来说,爱情或者婚姻就变成了一场冒险,“所以我要永远做少女,不给任何一个想先虐待我、然后又来亲我的人做奴隶。”因为母亲无法反抗,所以她就像奴隶一样活着,而自己不想不母亲的后尘,而劳蕾拉这样说,并不只是对母亲深陷痛苦的悲伤,更在于从女性个体的立场出发,认为女人不应该是不懂得反感的奴隶,“我不愿意用这种方式爱任何人,也不愿意让自己因为爱而生病,因为爱而受苦。”在它看来深爱着不轻易付出自己的爱,就是女人获得独立而不成为奴隶的反抗方式。

所以劳蕾拉说永远永远做少女,永远不嫁——“永远”是她最为坚决的态度,也是身为女人最独立的姿态。似乎当劳蕾拉对神甫说这些话的时候,她也在说给安东尼听,因为安东尼就是一个男人,更因为安东尼可能会爱上她,但是另有深意的是,当在同一船上的时候,她的目光和安东尼碰撞在一起,“这两个人就如同无意间做了坏事的人那样,互相倣了一个表示歉意的动作,接着,劳蕾拉就撅着嘴向前走去。”这是某种隐秘情感的释放,甚至就是一种本性的流露,虽然在回来的船上,劳蕾拉还是很冷漠地对安东尼说:“我没什么和你谈的。我看出来你想和我搭诎。不过我不想让别人无缘无故地嚼舌头。我没打算嫁给你,没打算嫁给任何人。”但是在两人发生矛盾,继而她先跳水水中安东尼跟着她游过去之后,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当劳蕾拉将自己的手帕为安东尼包扎的时候,故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实爱情来了,爱情早就来了,两个人也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爱,这是一种反转,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反转并没有使得劳蕾拉倔强的脾气发生改变,并没有使得劳蕾拉放弃了反抗和独立,而是她以另一种方式不让自己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甚至自始至终她都是作为主动者站在安东尼对面,不仅捕获了他的想法,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给他包扎,赔他损失,最后终于破防——这是一个女人所想要的爱情,为什么以反抗之名而远离?为什么以“永远”为决绝的态度?劳蕾拉放弃了所谓的冷漠和矜持,在爱的感召下投入了安东尼的怀抱,在某种程度上也走向和母亲命运截然不同的道路,“海上,星星们似乎都在轻轻地摇曳。”成为这出爱情故事最浪漫的注解。

《犟妹子》是保尔·海泽对于女性情感的一次摹写,劳蕾拉从“永远不嫁”的犟妹子到投身爱人怀抱的温柔女子,是对自身禁忌的一次超越,是对自我封闭的一种突破,就像他们所生活的地方一样,总是被浓雾包围,而劳蕾拉的自我突围就是在寻找太阳,“在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一片灰色的浓雾将维苏威山密密地包裹着。这片雾向着那不勒斯方向不断延伸,进而将沿岸一带的城镇包裹其中。”在小说集中,这是唯一一篇单纯讲述爱情的短篇小说,而劳蕾拉情感的发展有一个转折点,这就是海泽创作手法中的“猎鹰”理论:他提出一部小说只能讲述一个事件、一个冲突,但是其中必须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就是“猎鹰手法”,在《犟妹子》中,故事的转折点就在两个人发生矛盾乃至冲突中,劳蕾拉咬了安东尼一口,这一口是劳蕾拉承接自己之前所说女人要“反抗”的一次实践,更是开启了对安东尼“病情”的关注,她在内心上感到愧疚,在行动上为他包扎还连夜去看望他,在这承上启后中一切发生了改变,那一种在传说中的爱情降临了,而爱情并没有改变犟妹子的性格和命运,反而是她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编号:C38·2240805·2160
作者:【德】保尔·海泽 著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版本:2018年10月第一版
定价:36.00元当当10.80元
ISBN:9787201135366
页数:280页

《犟妹子》也是收录在这本小说集中海泽最早的一篇小说,而同样是犟妹子的还有《特雷庇姑娘》中的特雷庇姑娘费妮婕,除了性格上的倔强之外,费妮婕所生活的特雷庇也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这是一个牧羊人居住的孤寂小山村,它位于亚平宁山脉从托斯卡纳和南面的教皇国之间穿过的荒原上,每天除了一些徒步旅行者就是走私客,晚上很早这里的灯火就黯淡下来。费妮婕的存在也是对这个封闭世界的突围,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丢失了护照要从这里经过的走私客就是自己七年前爱上的男人菲利浦,“您有整整七年的时间可以将我记住。这时间真是漫长,漫长到可以让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模样牢记心中。”费妮婕记得这张脸,连她的爱狗富科也闻出了七年前的气味,对于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少女来说,爱情让她刻骨铭心,但是菲利浦却拒绝了,不是因为他忘记了,也不是他不爱了,而是现在他的处境不容许他享受男女之情:他逃离过佛罗伦萨,他被当局仇视,他投进过监狱,他现在面临危险——之所以要成为走私客,就是明天将要去达皮斯托亚“决斗”。所以菲利浦不会让自己的危险带进费妮婕的爱情幻想里,“别再说这些傻话。你无法成为我的妻子,费妮婕。就算他们明天还未将我杀掉,我也活不了多长时间的,那是因为我清楚,我将他们的道挡住了。”

和“犟妹子”劳蕾拉不同,费妮婕无畏地扑向了这团爱情之火中,在菲利浦执意要离开这里去决斗时,费妮婕设计让菲利浦服下了“爱药”——这爱药就是杀死了最心爱的富科得到的“七滴狗血”,然后将其加入到菲利浦的酒里。这是爱情的伟大力量,对于费妮婕来说,对爱情的态度是坚决的,甚至是一种决绝,而这就成为了故事转折的“猎鹰”行动,菲利浦在得知了爱药之后,还是一意孤行,却掉落了山崖,他的头部严重受伤,在无法前去决斗的情况下,费妮婕请来了医生,并且只身前往决斗的地方,以一己之力解决了纷争,而且费妮婕也决定让菲利浦自己作出决定,如果要走会给他准备好马匹和向导,“随便您想去任何地方。”菲利浦终于被感动了,“那么就救救我吧,那么就接受我的爱情,让我们二人在一起吧!否则,我这颗在奇迹的帮助下才得以完好如初的头颅,便会和你这颗打算摒弃的心共同碎掉。”第二天他们上了路,菲利浦逃避了敌人的暗算,费妮婕牵着马离开了这个荒原,“于这两位旅人而言,未来正在眼前展现,就好像远方的大海一般,是那么光明,宁静。”

在这里,这场爱情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七滴狗血”的爱药,也并非是菲利浦走投无路后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奇迹的帮助”,这是“猎鹰”理论下的故事转折,更是命运发展的必然选择:《犟妹子》中的劳蕾拉和《特雷庇姑娘》中的费妮婕,让爱情变成了一种“奇迹”,更是在奇迹中突破了束缚和禁忌,朝向更广阔、更远大的未来。小说集中的《台伯河畔》不像前两部小说那样和单纯的爱情有关,也没有将特立独行的女人当成主角,海泽选择的是一个异乡人的故事,来自德国的年轻人特奥多尔遇到了和狼群搏斗受伤的雕刻家比安基,两人产生了友谊,这就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但是海泽赋予了这个故事很多政治性、历史性的背景:特奥多尔之所以来到威尼斯,就在于他的父母在同一个礼拜过世,“之后我就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家乡,没人知道我何时会再回去。”离开德国来到意大利,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将那些已经极少人过问的久已湮灭的事物发掘出来”,包括意大利古老城市的历史、和外国签订的条约、法律文书,这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比安基则是一个艺术家,他认可暴君的统治其实也是从艺术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特奥多尔和比安基的友情是患难之交的友情,是跨越国界的友情,海泽对这种友情的延伸似乎是以牺牲女人的爱情为代价的,这似乎走向了《犟妹子》和《特雷庇姑娘》的反面。特奥多尔和来自英国的玛丽相遇相识,之后又和她订立了婚约,在特奥多尔为玛丽死去的哥哥雕刻墓碑的时候,他向玛丽介绍比安基,说他虽然急躁、粗鲁,但是,“他却能被美所感动,他对崇高的东西可以心怀虔诚,真诚领受。”在这里特奥多尔对比安基的分析中最重要的是提到了“美”,美是艺术,美是崇高,身为雕刻家的比安基当然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存在,他所代表的也是历史上罗马所产生的美,但是当特奥多尔如此评价比安基的时候,他所说的美也正是自己在寻找的东西,正是自己来到意大利的目的,也就是说,发现美成为了特奥多尔的追求——当那个十八岁的卡特琳娜出现的时候,她就成为了特奥多尔一直在寻找的美,“没错,就是她,漂亮娴静,眼睛里说是天堂就是天堂,说是地狱就是地狱,就如同第一个难忘的晚上一样,只是凄苦与哀愁已经远离她的嘴唇周围,身上也是罗马打扮了。”

也许他真的爱上了卡特琳娜,爱上了卡特琳娜代表的美,但是这种爱又意味着对玛丽的背叛,于是他把美带给了比安基,“特奥多尔穿过湍急的人流,感觉自己如同一个即将告别人间的遁世者,对生活已一无所求,唯一的要事就是向朋友交代一件尚待完成的任务,然后便就永远休息。”当自己依然回到玛丽身边,比安基也拥有了作为美的化身的卡特琳娜——看上去这样的结果有着一种伦理上的背叛,但是在美超越道德的注解中,海泽将这种纯粹有爱的故事也变成了一种美,“台伯河畔空气清新,阳光灿烂。”而实际上,可以说《犟妹子》和《特雷庇姑娘》虽然讲述的是两个女人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内核也是对于爱情之美的发现,只有冲破世俗的观念,冲破外界的压力,反抗是美,遵从也是美,伤害是美,坚守也是美。但是在小说集中,最晚创作的《安德雷亚·德尔棻》由于涉及了太多政治,整个故事既没有在政治层面完全打开,也没有在关于美的意义上得到阐述,反而失去了海泽人文主义的味道。

这里有跨国的政治斗争,有秘密组织的暗杀和营救,有十人委员会的间谍活动,以异乡人身份来到威尼斯的安德雷亚·德尔棻其实就背负着政治暗杀和营救同伴的任务,他和斯美拉狄娜的秘密约会不是男女私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情报。但是抛却政治因素和悬念涉及,海泽在其中也表现了对于美的发现,安德雷亚对于伯爵夫人的评价绝非是因为他们具有的同样的营救目的,而是对其母性的一种赞美,“她真是一位伟大的夫人!看到她,就算是再陌生的人也希望如同尊敬自己的母亲一样尊敬她呀!”这也让他的营救计划变成了儿子对母性的一种感恩,而在罗森贝格男爵那里,他就感受到了这种目光背后的深意,“他的模样并不英俊,仅是青春的柔和线条加上男子汉的严肃神气以及热烈主动的表情,令他颇有魅力。”从而把和男爵之间的友情上升到美的境地。当他终于刺向了敌人,却听到了他在死亡之前喊出的那句话:“妈妈,我可怜的妈妈!”

这对于安德里亚来说足以摧毁其意志,他来到威尼斯是为了完成刺杀的任务,刺杀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他的朋友格里迪,并把格里迪送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但是他为了这个目的却杀死了另一个在呼唤他母亲的儿子,所谓的复仇不是另一种恩怨的开始?“他已经没救了,他无法逃脱自己对自己的审判。”安德里亚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了罪恶的实施者,所以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垂死的人”,当政治任务完成,安德里亚也开始了对自己最后的审判:“我曾充当审判官,最后却成了杀人凶手。我僭越了上帝保留给自己的主持公道的权利,于是上帝就让我坠入了犯罪的狂念的圈套,让我的双手沾染了无辜的鲜血。”在茫茫的大海上,他纵身跃入其中,“高贵家族的最后一个后裔”就这样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完成了救赎——或者这死亡也是一种孤绝的美。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5105]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