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日本百名山》:山常住在人的心中
经常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座山?我的回答总是固定的。那就是:最近刚爬过的那座山。因为印象最新。
——《后记》
最喜欢的山永远是刚爬过的那座山,虽然理由是因为钢爬过的山印象最新,但是深田久弥的回答却和贝利关于最满意的进球是下一个经典回答一样,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永远保持着激情充满着战斗状态。但是深田久弥的登山人生却永远停顿在了“刚爬过的那座山”上:1971年,他在攀登日本梨县的茅岳时病逝,他再也无法向新的山峰发起冲击。深田久弥的病逝令人惋惜,但是他毕竟永远陪伴在毕生热爱的高山之上。
深田久弥为什么在攀登茅岳时病逝?相关资料并不多,茅岳海拔1704米,对于深田久弥来说应该是一座并不具有太多挑战性的山,甚至在这本《日本百名山》上也未见对这座山的描述,当然也没有进入他的百名山之列。深田久弥在病逝前7年出版了这本《日本百名山》,其中很多山都是他攀登过的,甚至有很多山不止一次被他征服过,推出这本书,是源于日本的登山热,“像日本人这样崇尚山亲近山的国民,在世界上也没几个。从开国之初就与山有缘,在日本,无论何种艺术,没有不把山当题材的。”在这之前深田久弥已经在一本山岳杂志推出了“日本百名山”为题的系列文章,但是当推送到25篇文章时杂志停刊了,对于山岳执念很深的深田久弥于是以出版的方式继续百名山的推荐:他给日本的大山画出了一条等高线,选中的山必须要达到1500米的海拔,日本国民之山富士山的海拔是3776米,为日本第一高峰;同时,他制定了推荐名山的三个标准,一是山的品格,二是山的历史,三是有个性的山。
其实除了三个标准之外,还有隐含的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对山的感情,而这也可以解释深田久弥为何会喜欢登山——他的“登山情结”从何而来?“在我的故乡,不论何处都能看到白山。”无论是从老家二楼的窗户望出去,还是在小学门口钓鱼的河边,都能看见被白雪覆盖了山头的白山,它的高贵和优雅引诱着自己,它的传说和诗文吸引着自己——僧人泰澄在养老元年即717年在白山开山,白山也成为日本开山最早的山岳之一,而日本文学名著《万叶集》曾吟咏过它。于是,幼年时对白山的向往成就了他的登山事业,在中学时深田久弥第一次登山了白山,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登上夏季积雪的山,深田久弥将此命名为自己登山的“开眼”之行。
白山在《日本百名山》中位列第八十七,可以说,童年的环境影响是深田久弥走向登山人生的第一步。另外在深田久弥的记忆中,最早的登山经历则是在一高读书的时候,所攀登的山峰是位列第六十八的金峰山。那是关东大地震发生的1932年,深田久弥一个人从中央线始发站饭田町站乘坐晚上9点40分的车,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半才打到甲府市,那时候还没有巴士,深田久弥回忆说自己是步行走到升仙峡的,因为那是爬金峰山的正面参道,“我站在猫坂垭口举目四望,金峰山、朝日岳,还有连绵起伏的奥秩父山地尽收眼底,让我第一次大呼快哉。”在休息了一晚之后,深田久弥在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但是因为走错了路,等爬到山顶时已经是中午了,但是劳累中还是欣赏到了山顶的美景,“万里晴空,四周的美景令我狂喜不已。”休息了一个小时之后,就顺着山脊向铁山前进,爬地松覆盖了山路,深田久弥在迷路的状态中行走,最后从川端方向下山,天黑下起了雨,“我在寒冷的野外蹲守了一夜,第二天终于到了梓山。”
同年深田久弥还攀登了位列第七十的大菩萨岳,也是一个人爬了上去,路上也没有遇到登山者,这让深田久弥感到有些意外,而在时隔数十年之后,深田久弥再次登上了这座山。同一年会爬不同的山,相同的山会攀登好几次,这就是登山带来的不同感受,与第一次爬金峰山时的感觉一样,攀登屋久岛的最高峰宫之浦岳,深田久弥也经历了一切波折。那是1939年12月,深田久弥从鹿儿岛出发,到屋久岛东海岸的安房登陆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他乘坐搬木材的电车,然后在安房川上游的小杉谷伐木场借宿了一晚,第二天晴空万里,他爬到了“花之江河”的山间小屋住下,在参天古木中感受自然之美,日落前又登上了黑味岳,隔着峡谷眺望对面的宫之浦岳,“它是座金字塔状端庄的山,左边的岩头连着永田岳。夕阳斜洒,让群山看起来更为壮观。”
编号:E42·2241213·2217 |
但是,在攀登这座山时听说这里的鹿每年都被猎杀,深田久弥便“不再去重游了”,在他看来,也许把自己沉浸在没有旅游纪念品、没有明信片的屋久岛的回忆之中才是明智的。登山除了其中的心酸和快乐之外,沿途听说的故事也组成了登山独特的经历。托姆拉乌希山是北海道的第二高峰,而北海道的山总是绕不开黑熊的话题,当时路遇的登山者就说刚刚看见了熊,深田久弥和同行者想要去寻找黑熊,他们还赶到了忠别川,但一无所获,这也让他十分遗憾。没见到黑熊想要一睹它的风采,但是真的出现在面前,危险也将不可避免。阿寒山有两座山峰,一座是雄阿寒山,一座则是雌阿寒山,雌阿寒山是一座活火山,1959年深田久弥去的时候火山刚喷发,所以登山被禁止,他们只好去攀登了雄阿寒山,熊阿寒山不仅险峻,而且更为危险,深田久弥是一个人登上了寂静的山顶,看着云遮雾罩的山顶,虽然看不清什么但也感到了心满意足,但是在下山的时候听到了灌木丛里传来“呼呼”的喘息声,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有狗熊,因为山的东边就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因为曾经有熊出没所以一度封山,听到奇怪的声音,“我后背一凉”,但是幸好没有事情发生。
对于登山者来说,遭遇野生动物袭击的确是危险的事,但是日本的山多为火山,这才是对登山者来说是真正的危险。位列第十一的安达太良山,《万叶集》中曾有诗文:“安太多良岭,常有猪鹿伏。吾到寝居处,切莫移他住。陆奥有安太,山中多良弓。任由弓久置,何日弦再呜?”这也是出现在《万叶集》中最北面的山。《万叶集》中的诗句是美的,但是这座火山却带来了灾难,这里的“沼平”以前就发生过火山喷发,1900年的那次导致70多人丧生;位列二十二的磐梯山在1888年7月15日火山喷发,浓烟的高度是山体高度的三四倍,覆盖了天空,就像核爆炸的蘑菇云,据说熔岩吞没了被捕的村落,死伤达500多人,北面变成了高原,还形成了堰塞湖,而在更为久远的806年,火山爆发形成的堰塞湖导致两个乡的18个村子都沉入了水底;味蕾六十七的甲武信岳,深田久弥就说到了1916年的那次山难,登山的五个人中有四人遇难,而他们是刚考入帝大的学生……
登山会遭遇危险,因为登山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对于这种冒险而危险的事业,深田久弥似乎从国民之山富士山中得到了启示,富士山在这本书里并不是位列第一,而是第七十二名,富士山拥有众多的传说,也被太多的人描写和传颂,不断有人攀登,所以深田久弥对于富士山本就不是重点,“作为最美、最高贵、最神圣的独一无二的高峰,富土山总是被人们举作典型。”但是富士山的独特意义在深田久弥看来,就是单纯和大度,“它从来不拒绝任何人,却也很难有人能够领会它的真谛。”它在那里,它被传说,它被传颂,却永远以包容的方式面对大家,这也许就是富士山之所以成为国民之山的象征意义所在,“富土山任人摄取,却又以一种不容许任何人直达其内心的气势,永远高大地耸立在那里。”不仅仅是富士山,其实每一座山都耸立在那里,都不拒绝任何人,火山喷发的危险也好,一览众山小的美妙体验也罢,这都是山之为山永远的魅力:在深田久弥的笔下,有整座山就是一座岛、顶点直插云霄的利尻山,有被太平洋包围、能看见千岛群岛而激发无限想象力的罗臼山,有“视野所及,群山皆美,百看不厌”的十胜岳,有低矮的百叶冷杉犹如“一群跃出海面嬉戏的海豚”的西吾妻……
但是对于登山者来说,诸山之美除了自然风光之外,还有信仰文化和诗词文化所造就的山岳之美。山岳信仰在日本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山峰被视为神圣之地,神社举办许多与山岳信仰相关的祭典和仪式,吸引众多登山者和信仰者前来朝拜。位列第三的斜里岳,在原住民阿伊努人那里叫“奥奈普利”,也就是大山的意思,所以将其奉为神明之山也不难理解了,斜里岳的神社建于昭和十年(1935年),祭祀的是大山津见大神和天之水分大神这两尊神明,后来观测宇宙线的仁科芳雄博土建了一个鸟居献给了神社;鸟海山山顶也是祭祀场所,据说从用明天皇盛世就授了正一品,御赐匾额给大物忌神来看的,也就是说,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就被尊为名山了,以前还有身着白衣的修行者;月山上祭祀的是农神月读神,这座“月亮一般柔美的山”真正得名就是因为阅读神,早在贞观六年就给月山之神授位;海拔不到1000米的筑波山当然没有达到深田久弥排名的标准,但是之所以将其位列四十四,就在于它有悠久的历史:古时候的御祖之神巡游诸神之地,本来想在富士山借宿,但是富士山山神却将它拒绝了,御神大怒从此让富士山终年积满白雪,他之后就去了筑波山,筑波山的山神热情看待御祖之神,御祖之神十分满意,让这里香火不断——这是奈良初期《常陆风土记》中的记述,但是筑波山真正成为名山就在于它的祭祀文化,双峰并立就是男女山神的象征,东峰为女体山,西峰位男体山,“分别把两座山峰当成是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两位天神,进行祭祀供奉。”
在日本众山的传说中,还有和中国有关,那就是那须岳,从关东地区开始,纵贯奧羽,往向北海道、桦太岛方向延伸的这一条火山山脉,就被冠以“那须”的名字,而“那须”就是汉字,深田久弥认为,其中的杀生石就和中国有关,周幽王的宠后褒姒来到日本被称为“玉藻前”,入宫后,帝之恩宠集于一身,但褒姒是白面金毛九尾狐,真身被识破后,她逃往那须原野,最后变成了杀生石——对于杀生石,松尾芭蕉还曾写下俳句:“引骏马,横对那须野,子规声咽。”这毕竟是一个传说,而日本来自异域的另一个命名则和英国登山家有关,深田久弥在书中多次提到“日本阿尔卑斯”之个名字。在介绍枪岳这种山形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日本阿尔卑斯山”的得名,1878年英国人威廉姆·加仑多登上了枪岳,他就是提出“日本的阿尔卑斯山”这一名称的命名者,四年之后同为英国人的沃尔特·韦斯顿也登顶枪岳,而日本本土完成征服则要在1902年,登山者是小岛乌水;1904年,韦斯顿出版了《日本阿尔卑斯,登山与探险》一书,之后又推出了《远东度假胜地》,深田久弥说,韦斯顿的登山行为是日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登山,也是有记录的日本最早攀登活动——“日本阿尔卑斯”分为北中南三座山脉,其中“北阿尔卑斯”是飞騨山脉,“中央阿尔卑斯”是木曾山脉,“南阿尔卑斯”是赤石山脉。
“日本阿尔卑斯”之名,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日本的登山历史,日本是个岛国,高山一般都是火山,而且也没有海拔特别高的高山,但是日本的登山资源还是极为丰富的,这也使得日本人成为崇尚山亲近山的国民,深田久弥作为山岳游记作家,虽然在行文上还是比较平直、简单,以介绍为主,但是也让日本人领略了山川之美,这种山川之美所构筑的精神也正是深田久弥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体悟的世界,长眠其中或者也是生命的一种升华,就如《后记》中所说,日本兴起的登山热,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因为山就常住在日本人的心中。”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