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再见吾爱》:阴谋里“再不见”
《Farewell, My Lovely》根据钱德勒同名小说改编,而在1944年,爱德华·迪麦特雷克就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但是影片的片名却不是小说原著的题目,而是变成了“Murder, My Sweet”,这一改编在命名上可以说是“大尺度”的,钱德勒的“Farewell, My Lovely”满含着深情,即使最后对爱人深深念的迈洛伊死去,这句话里依然是对爱情美好的注解,而迪麦特雷克却凸显了爱情背后的阴谋甚至谋杀,翻译成中文的“爱人谋杀”也恰如其分解释了爱情之梦破灭之后的绝望,在某种意义上更符合原著的精神。
没有看过1944年的老版电影,也无从知道迪麦特雷克对钱德勒小说的改编如何凸显这种被谋杀之前的幻灭感。但是小说原著却在去年完成了阅读,也许是出版社的缘故,也许是翻译者的水平有限,钱德勒的硬汉侦探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荡然无存,而案件本身也缺少了紧密的联系和逻辑上的推理,情节之间几乎呈现出一种跳跃感,侦探马洛介入其中根本没有遇到真正的威胁。而当进入到迪克·理查兹1975年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对小说相当忠实的改变,这也就造成了和阅读小说一样的问题,就像小说中的那句“请说关键部分”一样,理查兹也一直不想对这个硬汉侦探的故事说出最关键的部分。
电影在情节上的主要问题,和小说评论中所提到的问题差不多,而电影甚至还弱化了“再见吾爱”背后的那种幻灭感,电影里没有出现“驼鹿”迈洛伊写在照片上的那句“我始终是你的——维尔玛·瓦伦”,没有迈洛伊就在医院兼妓院的关键线索,当然也没有在迈洛伊被海伦打中之后,说出那句点题的话:“小维尔玛,将我出卖给警察的就是你吧,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除了悲伤,我还能得到什么呢?”理查兹将这些都抽离了,这个“再见吾爱”的故事就变成了彻底的一场阴谋,迈洛伊作为一个对爱执著的人,也失去了人物最基本的情感逻辑——在小说中真正残酷而冷漠的是海伦,她以爱情为砝码让迈洛伊入狱,自己则摇身一变从妓女变成了富翁格雷的夫人,之后隐姓埋名,享受着富贵的生活,但是迈洛伊却对她还一往情深,他不惜代价让马洛寻找曾经叫维尔玛的女人,他身处危险却依然锲而不舍,而当他接到海伦的电话,憨厚的脸上还现出了微笑,但是仅仅如此,在缺少了其他的铺垫之后,迈洛伊的寻找和死亡都失去了悲剧性,阴谋是阴谋,就是有人必然成为牺牲品。
导演: 迪克·理查兹 |
电影中有突变的情节,有意外的故事,有中断的线索,但是悬念不足,在画面语言运用上也中规中矩,只有最开始打出字幕时的城市夜景像极了油画,在马洛被注射了药物之后才有具有冲击力的变形画面,除此之外没有亮点,而且扮演硬汉侦探马洛的是罗伯特·米切姆,1975年的时候他已接近60岁,扮演硬汉的确有点力不从心,整部电影通过马洛的独白推进剧情发展,这也是他内心的声音,而那句“我正在变老”似乎也注解了米切姆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当然,马洛之所以总是喃喃自语,理查兹寄予的希望就是在他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呈现出灵魂幻灭之后的痛苦:迈洛伊刻骨铭心的爱情只不过成了阴谋的牺牲品,这是最大的幻灭;杰西和弗罗里安之间的风流故事不也成为了一个孤独老人以酒买醉的悲剧?海伦嫁给格雷,却还在家里和马洛亲密,格雷开门进来看见了却不说一句话又关上了门,海伦却说:“他就是一个病人。”站在格雷的角度,这是怎样的侮辱,但是他似乎也无能为力;还有汤米一家,还有汤米喜欢棒球的儿子,也必须承受美好事物破碎的现实……
从他人的处境回到自己的现实,作为案件的旁观者,虽然不断被卷入其中,甚至好几次差点断送了姓名,但是对于马洛来说,形成内心震撼的不是案件背后的阴谋背身,而是世事的凄凉感,“我正在变老”就是无尽的孤独,最后拿着球走进了旅馆,关于家的想法也只不过是一闪而过的脆弱念想,没有爱,没有爱人,没有对爱人的再见,人生起起伏伏、生生死死只不过像棒球一样,在来来回回中变成了一场无法操控的游戏。
《再见吾爱》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