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五重塔》:因为它不染纤尘
我十兵卫誓与这塔生死共荣,活着若是造不出来,那便如同行尸走肉,若为盖好它我一命呜呼了,那你男人也是死得其所。
——《第三十回》
被清吉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削去了右耳,重伤了肩膀,清吉的行为是一种恶意,甚至是一种暴力,面对这种阻力,十兵卫为了建造五重塔,依然毫不退缩,甚至在妻子阿浪让他休息在家的劝解之下,他依然义无反顾,在十兵卫看来,建造五重塔是至高的荣誉,面对千难万阻绝不可能放弃,生与之共荣,死则与之同在,人身、人情以及道义、信仰都已经与塔融为一体,所以给斧头砍到受了伤也只是擦破了皮的小事,“就算让人砍掉一只胳膊,大功告成之前,哪怕用轿子抬,也得给我抬过去!”
这是一种决绝的态度,但是这种决绝的态度并没有令人感动,这是一个对于阅读来说是一本陌生的小说、陌生的作者和陌生的信念,如此执着乃至偏执,真的是可歌颂的工匠精神?第一次阅读幸田露伴的小说,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日本“拟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幸田露伴生于江户幕府的下级官员之家,他和夏目漱石、欧森外、正冈子规等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和他们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维新”的创作道路不同,幸田露伴则走在古典主义之路上,他从十五六岁开始就阅读佛经佛典,对中国老庄思想产生浓厚兴趣,他的小说汇聚了佛教元素,体现了老庄思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是在《五重塔》中,他笔下一心要建造五重塔不惜身死的十兵卫,真的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
这种疑问在阅读完整部小说之后,竟变成了一种五味杂陈的感受,甚至有一种害怕,十兵卫一心只为实现内心的愿望,他有着顽强的意志,有着不灭的热情,有着战胜一切的壮志,甚至在这个人生的目标中得罪恩师、遭人辱骂、身体受伤,不正是一种“不疯魔、不成魔”的极端主义代表?来看看他得到建造五重塔的机会,可以说幸田露伴的小说大部分情节就是围绕着这个过程而展开的,其中的曲折证明了这个机会的难得,但是这其中有太多令人不寒而栗的东西,与其说是一种匠人的精神外化,不如说是一种偏执型的人格体现。前三回从侧面描写了十兵卫的现实困境,“这项差事想必该是还能落到当家的手上吧?只恨那呆子存心作对,敢情去年派给他差事的那份大恩,怕是给忘了,竟去巴结长老,罔顾了德性与身份,死乞白赖地想揽去这趟子活儿。”这是侧面的侧面,通过源太师傅的妻子所想揭示了十兵卫的性格,那就是“呆子”,而之所以十兵卫渴望这个机会不息和自己的恩师作对,就在于五重塔的特殊意义,那就是被后人奉为一种典范:“谷中感应寺的五重塔,是川越的源太师傅营造的。实乃令人叹为观止呀。”
而在十兵卫的妻子阿浪看来,丈夫之所以想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于证明自己,“但他宽阔的心胸,总让他错失良机,好差事总也与他擦身而过。”她承认自己的男人拥有一身好手艺,而且心地善良,但是现实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整个家处在贫寒的境地,也正因为现实的困境,被人起了外号,叫“抡大锤的把式、打洞的木匠”,那个呆子的诨名也是同行对他的嘲笑。阿浪心不甘、气难平,而儿子猪之则将下脚料撂在一起堆起了五重塔,这更刺激了阿浪,“当娘的禁不住潸然泪下。”所以从前三回的侧面描写已经点名了十兵卫的境况,交代了五重塔的意义,这也预示着抓住建造五重塔的机会就可以将这一切的现实困境彻底改变,但是正因为改变这一切需要彻底性,十兵卫建造五重塔的强烈渴望也在这种彻底性中变成了一种极端行为。
编号:C41·2250604·2313 |
建造五重塔的候选人有两位,除了十兵卫就是他的恩师川越木匠源太师傅,这两个竞争者其实并不是平等的,一来是师徒的关系,二来大法师朗圆长老就是将谷中感应寺交给源太师傅建造的,而且完美无瑕,“无论寮房、僧舍、茶院、精舍,还是斋堂、浴室,乃至正门,无不清净庄严,恢宏雄伟,或清幽,或侘寂,随处均处置得四停八当,纤悉无遗。”所以在决定建塔的时候,长老还是倾向于源太师傅,“论起手艺,不在话下,而于信誉,却是遥遥领先十兵卫……”但是他还是给了十兵卫一个机会,或者还是平等地将机会交给了他们两个,这当然体现了长老的平等意识和宽容态度,但是从十兵卫听说此事后一连串的行为却破坏了这种平等关系。
“有人吗?有人没有?”十兵卫为了建塔拜请法师,但是面对有些蛮横的为右卫门的阻挡,十兵卫不顾礼数扯开嗓子大喊。终于长老让他进去,十兵卫便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这座五重塔,我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来的。”这就是一种非我莫属的态度,理由就是不让别人再瞧不起我,不让自己的好手艺没有用武之地,就是为了“流芳百世”,“长老,请您发发慈悲,让我来造这座五重塔吧。求您了。求您了!”要求变成了渴求,这是十兵卫破釜沉舟的第一步。长老并没有立即作出决定,“工程委托与何人,最终决断并非取决于我,而是由感应寺来做裁定。”但是他还是给了十兵卫机会,在十兵卫的带领下去看了他设计的模型,“如此精美之物,竟出自那个呆头呆脑之人的手,实在让人难以置信。”长老惊叹他的工艺,但是源太师傅也并不是平庸之辈,所以他给了他们同样的机会,将他们请到府上,但是讲了一个兄弟的故事,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十兵卫有些不快,他认为长老的那个故事是在暗示自己,“长老借用兄弟相争的故事,传授珍贵法门,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如此看来,我便是故事里的弟弟喽!”
幸田露伴:要成为我分内的事 |
面对长老的暗示,和十兵卫想法不同的是源太师傅,他一样认为建造五重塔是至高的荣耀,一样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也一样可以让五重塔流芳百世,而对于要与人平分,也和十兵卫一样心有不甘,所以在之后宴请十兵卫时,他表达了自己的优势,“若是非要给自己找个理由的话,我也算是在感应寺出入无间之人,你却属于缘薄分浅之辈;我是先到者,你是后来人;我乃受人之托,你却无人相邀。”对比是明显的,但是源太师傅还是给了十兵卫一个机会,那就是让两个人一起建造,“此事以我为主,或许让你心有芥蒂,但还是请你来辅佐我,助我一臂之力。”这样的建议对于十兵卫来说当然无法接受,“这个么,我十兵卫不愿意。”他直接拒绝了恩师的提议。之后他虽然在源太师傅面前说自己“不自量力”,但还时重申了自己的想法,“无论何时,呆子跑不了仍然还是个呆子,我就这么傻下去挺好,就让我这么与沟板为伍,了此一生吧。”而且这种执拗的想法变成了另一种决定:“一个活俩人来干?甭管我十兵卫是挑头的,还是搭手的,我都不乐意。师傅,还是您自己干吧,我就这么傻了……”这让源太师傅大为生气,甚至他在十兵卫不顾情面的言谈中说出了这样的话:“五重塔就抱歉了,你一个指头都甭想碰!我源太一个人,会漂漂亮亮地把它打造起来,我倒是要看看你能挑出什么刺儿来!”
源太师傅其实只是一句气话,他还是决定给十兵卫这个机会,“事已至此,现在我源太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着你十兵卫,能造出一座像样的塔,便可了却我的愿了。”十兵卫终于趴伏于地,潸然泪下,他感谢师父最终给了他这个机会。但是源太师傅出于好意,将自己大费周章觅到的用材特征、工匠资源和费用报价等都交付给十兵卫,以祝他一臂之力,但是十兵卫却拒绝了,这种拒绝在幸田露伴笔下却成了“不受嗟来之食”的态度,让源太师傅再次生气,甚至大发脾气,“事到如今,我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一直在劝说你,今后绝不会再多一句嘴。我算是想通了!真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可以等上三年、十年,只在那机而动。”这也导致了源太师傅手下的清吉忍无可忍替师傅报了仇,但是这和源太师傅毫无关系。
“他唯有一门心思钻进手头的活计上,愚笨到近似冷漠刻薄,像头赶也赶不开的死心眼老牛,愚痴到一条路要走到底。”这是幸田露伴对十兵卫的评价,虽然是愚痴,甚至刻薄、冷漠,但是幸田露伴并不是一种贬义的用法,反而将其变成了一种精神。 而实际上十兵卫之所以在长老面前表达自己的渴望,在师傅面前不顾情面,最核心的不是要展示自己的工匠手艺,也不是为了改变现实困境,更不是为了和五重塔一起流芳百世,而是要成为自己的主宰。他对阿浪说自己最讨厌指手画脚的人,“受雇于人,唯有本本分分地老实干活,交代下什么干什么,我从不会想到要口出狂言,做出什么过分之举。”但是如果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哪怕挑选一朵斗拱,搭配一条椽子,也都是我分内的事,都得由我来说了算,这上面我寸步不让。”这就是受雇于人和分内之事的真正区别,而这也成为了指导十兵卫至高的荣辱观。
这是对匠人独立性的追求,不受羁绊,不被使唤,“对错曲直,一切均由我承担。”也许这就是幸田露伴想要表达的人生理想,而这一人生理想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不是一条复兴之路?但是正如十兵卫一样,如此决绝甚至偏执,成了呆子成了傻子甚至成了白痴,是该褒扬还是该批判?长老制造了平等的机会,师傅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些难道是“受雇于人”带来的羁绊?难道破坏了他的分内之事?而且十兵卫完全不顾礼仪,也不愿为他人着想,根本没有所谓的宽容态度,甚至一意孤行中变成了对外界的怀疑和猜测。而在五重塔终于建成,天有不测风云,“风雨飘摇中,宝塔被蹂躏得歪斜变形,木结构嘎吱作响,塔身刚刚复原,又被刮得倾斜,嘎嘎吱吱,反反复复,不禁让人为它捏了一把汗。”在这样的情况下,长老请他去了解情况,十兵卫竟然怀疑长老对自己造出来的东西不信任,“本以为不管这风有多大,长老都能对我深信不疑,万万没想到,竟连他老人家都认为我十兵卫造出的东西,也是如此不堪一击,太窝心了。”也正是在这样的猜忌下,十兵卫登上五重塔,希望和塔共存亡,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极端的行动才能证明自己,“人皆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死得其时。虽会玷污了佛门清净,但我亲手造的塔既然要化为乌有,我便要与之寸步不离,誓死共存亡。”
把生命融入到五重塔之中,十兵卫认为五重塔就代表着一种纯粹,而自己的肉身也会在这种纯粹中书写着精神的至上意义,“别以为粉身碎骨的五尺皮囊丑陋不堪,可它并不肮脏,因为它不染纤尘,因为它承载的是纯真好男儿的一腔热血。”如此逻辑的确让人感到害怕,如果说五重塔的确代表着“不染纤尘”的清净,那么多疑、极端、不尊重他人、不待以礼仪的十兵卫反而是一种玷污。当然,幸田露伴还是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风雨过后,五重塔屹然不倒,十兵卫也没有用死亡证明清白,五重塔最后成为了一个传奇,“此后,宝塔长存,巍峨屹立。自西望去,飞檐吐月出秀,向东远眺,钩阑吞日初红。迄今百年有余,音韵犹存。”但是,当落成仪式上长老题字:“江户住民十兵卫造,川越源太郎襄助。”那一刻十兵卫为什么没有以决然的态度拒绝让源太师傅的名字刻写在千古之塔之上?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