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围绕让娜·迪尔曼》:我你他她

20250919-0.png

1975年《让娜·迪尔曼》上映,这部电影被称为是女性主义电影的标杆之作,导演是年仅25岁的香特尔·阿克曼,主演让娜·迪尔曼的是43岁的著名电影演员德菲因·塞里格,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性导演、女性主演表现女性生活和困境的电影,就是“她”和“她”之间的对话,如果说电影本身呈现的是作为“一个”女人的生活现实,那么《围绕让娜·迪尔曼》则以纪录片的方式从电影延伸到了电影之外,“幕后”的故事就如香特尔·阿克曼一年前的电影《我你他她》一样,这是和“她她”有关的对话,更是在“围绕”之中形成了“我你他她”的微妙关系。

导演香特尔和演员德菲因·塞里格“围绕”电影剧情的细节进行讨论,讨论几乎就是在一种“争论”中进行,纪录片涉及了几个讨论的场景:一开始抽着烟的塞里格拿着剧本,坐在那里认真地看着,在她身边的香特尔则靠近着,塞里格问起了走路和那火柴的细节,这时的他们并没有过多讨论;在塞里格坐在镜子前梳头的时候,香特尔似乎感觉有些不对,她也拿起梳子梳着头,她告诉塞里格动作不要太生硬,要慢一点,“这是迪尔曼留给自己的时间”,塞里格似乎明白了一些,“你解释了我就明白了”,然后说了一句“你解释得太少了”;在拍摄让娜·迪尔曼念那封回信的时候,香特尔自己先念给塞里格听,语速似乎有些快,香特尔念完之后说这是自己一口气写下的台词,言下之意也要一口气念出来,她告诉塞里格:“你不要在意台词,而是要在意节奏。”塞里格说自己想要表达一些东西,但是感觉有什么东西卡住了,她希望香特尔能写下她要表达的东西;在房间那场戏拍摄之前,大家讨论着被单和被子,当塞里格铺完床,香特尔认为说她的动作太夸张了,塞里格说:“我们是不是想太多了?”

导演: 萨米·弗雷
主演: 香特尔·阿克曼 / 巴贝特·曼戈尔特 / 德菲因·塞里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拍摄时期: 1975
片长: 68分钟

当然在房间里最后“谋杀”的镜头拍完之后,香特尔说了一句“太完美了”,这也预示着《让娜·迪尔曼》211场、二号、第四条的镜头完成,这部纪录片也在“完美”中结束。实际上纪录片最长的一个排演场景是在厨房里,按照香特尔的剧本设计,塞里格从坐着的桌子上站起身,然后走向阳台,之后拿起扫帚,走回厨房之后,则是倒咖啡、倒牛奶、加糖、喝咖啡和牛奶、倒掉等一系列动作,这是塞里格一个人的戏,但是种种细节的呈现都在表现她的内心活动。塞里格一开始就提出了异议:“长镜头是一种非常绝望的东西。”但是香特尔坚持这样做,她指导着塞林格坐在桌子上一分钟的时间、走到阳台保留15秒时间,然后是各种动作的连贯展现,塞里格对香特尔说:“我没有那种巨大的平静。”而在用面粉做肉片的过程中,两个人商量如何裹面粉、包锡箔,但是在处理面粉的时候,塞里格认为倒太多了,“如果让娜·迪尔曼不会这么做的。”香特尔似乎也认为有道理,但是后来她感觉厨房的瓷砖不很好,甚至提出来要重新弄过,塞里格认为其他东西都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要么就改变取景的位置……

这些关于剧本和拍摄前细节的讨论,在25岁的香特尔和43岁的塞里格之间展开,看起来香特尔实际做家务的经验不多,她一方面面对塞里格的提问只能回答“我不知道”“那我再想想”,另一方面则是强调“我妈就是这样做的”“我姨妈是这样弄的”,包括煮咖啡、做肉片、铺床,而塞里格从更合理的角度提出意见。这是导演和演员之间的讨论,也是两个女性之间的对话,当然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剧情变得更合理,更能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她她”之间平等的对话。而对于这部女性主义电影,纪录片并没有相关香特尔的阐述,反而是在间隙的时候,塞里格坐在那里被采访时被录制下来,“很高兴能描绘这样一个女性形象,这是一种更深入也是更陌生的体验。”在她看来,很多表现女性的作品都是由男导演执导的,而香特尔作为女性拍摄女性生活和女性命运,就是一种突破。塞里格自认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认为所有女人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在电影中她所塑造的女性演绎的是一种“女性气质”,她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上唯一能过活的办法”,体现的是一种自由的生存意志,一种对人生的选择,“女性不再是被设定的,他意味着可能性。”

她和他“围绕让娜·迪尔曼”这个“她”所进行的对话,是一种女性内部的对话,但是在纪录片里能明显感觉到身为导演的香特尔更有一种掌控欲望,从“我不知道”到“我妈就是这样做的”,再到强调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她的主动性更强,这似乎也符合导演的角色定位,而对于这部电影的镜头运用、场景设计等问题,香特尔在一年后接受《暗箱》采访时就谈到了,很明显,香特尔更想在这些细节中体现“我”的驾驭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的另一个原因,不仅在于这部电影说了什么,而在于它展现了什么,它是如何展现的。

·我从没怀疑过任何一个镜头。我很确信要将摄影机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放,以及为什么放。这是我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感觉。

·对我来说,我看正在发生的事物的方式,是一种关于爱和尊重的方式。或许很难理解,但我确实这么想。

·这是拍摄那个场景和拍摄那部电影的唯一方法——避免将女人切成一百块碎片,避免把动作剪到一百个位置上,仔细地看且心怀尊重。画面意在尊重她的空间、尊重她自身,尊重空间内部的她的各种姿势。

·画面意在尊重她的空间、尊重她自身,尊重空间内部的她的各种姿势。

·德菲因问过我,为什么要用这么低的角度拍?我说,那是我的尺度。她说从高一点的地方拍会更好。我说不,我不想那样做。

如果把“让娜·迪尔曼”看作是电影内部的“她”,“围绕让娜·迪尔曼”则可以看作是“她她”之间的对话,这场对话又以“我你”的方式得到体现,但是戏内和戏外并不止于这两层关系,拍摄纪录片的是塞里格当时的伴侣萨米·弗雷,这当然是一个在场却是他者的“他”,他认真、细致地记录下“她她”和“你我”之间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一种参与,有一个非常具有叙事性的镜头是:在房间里,香特尔抽着烟坐在床上,对着镜头和镜头之外的塞里格讨论,而塞里格就在镜头所拍摄到的镜子里,于是镜头里和镜头外、镜子外和镜子里就形成了另一种对话空间,香特尔和镜头距离很近,塞里格在远处,这种内与外、虚与实、大与小的构成了“我你”的另一层对话关系,是不是在另一个意义上注解了更为主动的香特尔和更讲究“方法派”的塞里格之间的关系?

而这里体现出的另一个隐秘关系的是,这部纪录片在1975年拍摄完之后被搁置一旁,直到2004年香特尔和声音剪辑师阿涅斯·拉沃将60多小时的素材剪辑为60分钟,成为《让娜·迪尔曼》电影解读的一个背景材料,而它也成为了“围绕”让娜·迪尔曼的另一个文本:剪辑不是拍摄者萨米·弗雷,而是香特尔,当香特尔保留这些镜头,尤其是那个和镜子里的塞里格对话,是不是就是她选择的一个结果?而这个镜头的叙事性意义是不是隐含着香特尔将“她她”变成了“我你”关系的一种表达?

《围绕让娜·迪尔曼》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2831]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