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闪电骑士V3》:可笑的“特摄”

“写影·1975”观影除了了解、梳理1975年世界的电影,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学到了一些电影相关的知识。这部电影就是1970年代“特摄”片的代表作,“特摄”是从日语“Tokusatsu”翻译过来,愿意是特殊摄影技术,在电影创作中指与视觉特效和摄制技术相对应,后来就成为了日本电影的一个类型,这些电影的显著标志就是真人演员穿着戏服或怪兽戏服表演,场景则为手工制作的微缩模型,而表现的特效常常是手工制作的山洪暴发、喷火爆炸、高楼倒塌等场景,也就是说,在真人表演、手工场景和特效制作中形成的影片,《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哥斯拉》系列都是日本知名的特摄电影,这些电影也成为日本文化的经典标志。
香港和台湾在1970年代也拍摄了特摄片,在1975年上映的电影中,香港特摄电影的代表是《中国超人》,而台湾除了《铁超人》之外则是《闪电骑士》系列,《闪电骑士V3》作为台湾特摄片据说代表了当时台湾在特摄方面的成就,很多款海报都是英文为推广语言,在欧洲发行时片名为“Frankensteins Kung-Fu Monster”或“Kung Fu Riders”。而在大陆,特摄片起步较晚,2006年上映的《变身战士阿龙》就是其中之一,“战斗王”系列、“巴啦啦小魔仙”系列、威比斯达系列、克塞之战系列和泰拉星环系列都是大陆特摄的代表。但是在了解了特摄片之后,有一个疑问是,这部《闪电骑士》特摄片为什么在台湾发展历史中有重要的一环,甚至被认为是台湾特摄的代表?
实际上在50年后观影这部电影,感受和《铁超人》差不多,这种令人难受的感官性并非因为特摄效果的粗陋,场景摄制的简单,以及故事大风套路化,更在于其中缺乏原创性。《闪电骑士V3》其实就是对日本电视系列《假面骑士V3》的复制——与其说复制不如说是“抄袭”:《假面骑士V3》1973年2月17日开始首播,该系列共有52集,单集片长40分钟,主要讲述假面骑士在击败了邪恶组织杰鲁修卡之后,又迎来了新的组织“迪斯特龙”,迪斯特龙杀死了风见志郎的父母及妹妹,风见志郎为了替家人报仇,完成改造变成了“假面骑士”三号,即“假面骑士V3”,最后和一号、二号联合,以正义的力量击败了邪恶组织,维护了世界和平。这就是《假面骑士V3》的剧情,很明显虽然日本特摄片具有国际影响力,但是在剧情设置上依然只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老套路。但是台湾这部特摄片除了在套路上不寻求突破,几乎完全借用了《假面骑士V3》的剧情:新的邪恶组织继续威胁地球;研制新武器让人类受困;人类战士在个体受害中将复仇变成了更远大的理想;通过和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完成了使命。
| 导演: 林重光 |
剧情的设置不变,就是把日本换成了香港,把日本人的名字都换成了中国人名字,把“假面骑士”换成了“闪电骑士”,把“迪斯特龙”换成了“迪斯魔龙”,以及把电视剧换成了电影,如此脱胎换骨就变成了台湾特摄的代表作?只不过是在照抄照搬基础上的小小改动,它不会在摇身一变中成为自我创作的作品,也不会变成台湾版的“假面骑士”。没有看过《假面骑士》系列电视剧,也无法对照两者的差别,但是在基本框架、人物设定、剧情发展都套路化的故事中,还有一些不忍卒读的东西:“迪斯魔龙”的小喽啰在接受命令时为什么用的是纳粹礼?这是在讽喻邪恶组织就是科技时代的纳粹?为什么邪恶组织的小头领都是各种动物怪物?它看上去和未来完全无关,更像是《西游记》的一次变形;“千面女王”是狮身人面像的变身,而“毒蝎将军”看起来更像是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甚至有一种宋江或方腊的错位感;还有更不解的是,当闪电一号、二号和四号变身加入战斗的时候,他们称呼自己的时候用的都是中文,唯独“闪电三号”叫的却是英文,这难道是“V3”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
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当时的特摄电影基本上都是对日本类型片的抄袭式改造,而这部被称为台湾特摄第一片的电影,竟然在1980年代《闪电五骑士》问世之后再次掀起了特摄之热发行了家庭租售性录像带,而网上现存的资源也是重映时的版本,所以16:9的原比例被调成了4:3,两种画幅并列存在,时大时小,看起来就像特摄电影,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闪电骑士V3》电影海报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1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