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8 《海底世界》:3D技术下的科普读物

这里有色彩斑斓的生物,这里有和谐的共生物种,这里有机会主义的鱼群,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群岛以及南澳大利亚的这一片海域来说,深海旅行让你看见和陆地不一样的生物活动,让你发现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但是在3D技术之下,这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在IMAX的立体镜头里展现一片陌生却独特的海底世界。

金·凯瑞的旁白在海底世界的旅程中丝毫体现不出喜剧效果,或者这是为了发行增加明星效应。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群岛海域,巨大而密集的珊瑚丛组成了珊瑚大三角的中心,在这里聚集这比地球陆地上多得多的生物种类,在自由游弋的海底世界里,有像一条小狗爬行在珊瑚丛的肩章鲨,有像地毯一样伪装的沙鲨,有像大型扫除机的巨型躄鱼,有像黄色海绵等待蓝鲷靠近的鳄鱼鱼,有身体粗糙的石头鱼……而在红树林海岸线的海域中,许多生物藏在宛如迷宫的红树林树根处,光线折射下来,形成了天然的树荫,镶边鲶鱼就躲在那里,而在不远处,密集而像瀑布的鲶鱼鱼群蜂拥向前,触着海底找寻着食物,它们是一个集体,几乎以完全一致的方式向前游动。而在这一片海域里,像这些鲶鱼一样,营造着和谐的生物环境。

: Howard Hall
编剧: Howard Hall
主演: 金·凯瑞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www.imax.com/underthesea/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02-13
片长: 40分钟(美国) / 45分钟(澳大利亚)
又名: 海底猎奇

虾虎鱼等候在自己的洞穴便,当那些盲虾靠近的时候,虾虎鱼不是去捕食他们,而是组合成新的“物种”,用一种交易的方式发展共生关系。而这样的共生关系也在载体螃蟹和水中发生,螃蟹钻入水母的身体,然后带着水母在海底爬行,两者不是敌人,而是在合作中共同求生,共同捕食食物。而对于这种和谐关系最生动的例子是相同物种之间“爱”的表达。火焰墨鱼总是公母同行,大的雌性墨鱼游在前面,而后面跟着体型偏小的雄性墨鱼,像绣花鞋一样的三只墨鱼便发生了“三角恋爱”,先是其中一只雄性墨鱼上前,像雌性墨鱼发起攻势,雌性墨鱼只是张开嘴巴,雄性墨鱼钻入其中,仅仅是最热烈的一吻,便马上退出,然后另外一只墨鱼又重复相同的动嘴,而就是这简单的激吻,三角恋爱便发生在这种没有伤害的和谐状态。而礁石乌贼的产卵过程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公乌贼靠近母乌贼,然后产生爱的火花,然后便是母乌贼产卵,而当乌贼卵破裂之后,它们的爱情也便宣告结束,甚至,小乌贼的出生完全在父母之外,爱情结晶的卵只随自己漂游而去。而对于斑马慈鲷来说,当成千上万的小鲷鱼在外面觅食结束之后,它们听从父母的召唤,纷纷扎入沙洞里,成千上万的小鲷只有这一个永远的家,一个温暖的家,它们回到沙洞之后,也将食物喂养给在家守候的父母。

而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群岛海域到南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海域,这个大约形成于12000年前的海域,有着巨大的海底珊瑚山,而在以珊瑚为家的动物中,并非完全是和谐或者共生的状态,尽管那些“清道夫”会帮马铃薯鳕鱼吃掉眼睛周边的寄生生物,但是在这里,还是充满着生物间的肉弱强食,海龟并不怕冠状水母有刺的触角,它闭着眼睛凭着坚实的牙齿将水母一瓣瓣咬下来吃进肚子,“像吃柔软的果冻”。而生活在这里的澳大利亚小须鲸则凭借着庞大的体型、凶猛的脾气、锋利的牙齿,成为很多生物的天敌,也成为这一片寒冷水域的庞然大物,他们甚至会把那些萌萌的海狮当成美味佳肴,只一餐的享受。而巨型乌贼在争夺雌性乌贼的时候,不是靠柔情,不是靠爱,而是暴力,不仅雄性乌贼之间需要这样的力量对抗,也在和雌性乌贼的示爱中展示这样的暴力,当雄性乌贼变幻成愤怒的颜色,较小的雄性乌贼则伪装成雌性乌贼,借以逃脱大型同伴的伤害,这种个“惊人的成功”只能让饥饿的乌贼去抓那些小得多的螃蟹,当躲过螃蟹的利爪之后,乌贼一口就把它们吞食。而如果乌贼交配成功,并不意味着一个和谐家庭的诞生,产卵之后,成年的乌贼就会死去,而那些卵在四个月后就能够孵化而出,它们继承父母的“遗产”,继续成为这一片海底世界的强者。

《海底世界》海报

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群岛海域,到南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其实有着生物之间更多的暴力和争斗,有着保持平衡的丛林法则。但是当那些生物种群慢慢向南迁徙的时候,其实隐含着一个生物世界之外的危机,那就是全球变暖。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致使大堡礁附近的海底珊瑚山不断分解,也使得很多珊瑚被漂白或死亡。而这种危机并不仅限于珊瑚,漂亮的鹦鹉螺外壳坚硬,其主要的物质是碳酸钙,所以当海洋温度上升的时候,导致海洋酸化严重,使得鹦鹉螺的外壳和乌贼的骨头、珊瑚一样,不断被分解,据统计原先海洋的鹦鹉螺大约有1200余种,而现在只有6种。

海底是地球上最独特、最危险,也是最色彩斑斓的世界,美丽的蝴蝶鱼游曳其中,直立的鳗鱼群在跳着优美的集体舞,“世界上最优雅的泳客”的草海龙、叶海龙带着长长的吸管全身披着像海藻叶瓣状的附肢,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所以在这神秘的海底世界里,当3D巨幕摄影机深入其中的时候,那种生活的画面、丰富的颜色,的确打开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寻。这是首部IMAX海下立体电影,为拍摄此片,水下摄影师携带重达近4吨的专用装备,下潜到了南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印度洋海域,历时110天、潜水350小时,在水下进行冒险拍摄。而这样的巨大付出当然带来了视觉震撼,但是这难得的深海旅行只是制作了一部科普电影,海洋世界里生物的独特生存只是很静态地捕捉,而那些具有震撼力的生存故事则基本没有:大海蛇在海底没有与生物发生争斗,也没有凭借自己的毒液杀死任何鱼类;庞然大物大白鲨是海狮的天敌,而这些在珊瑚丛中嬉戏的海狮也最终没有遇到大白鲨的进攻。

而在这部纪录片来里,鱼类的迁徙、珊瑚的死亡和鹦鹉螺的物种灭绝,都归结为全球变暖的严酷事实,也涉及了人类世界对海洋的改变,比如最毒的大海蛇,它们的毒液更甚于眼睛王蛇,它们潜入一万英尺的水中达数小时,但是这种毒蛇也在慢慢减少,它们皮被人类制成了鞋子和包,而随着物种的不断灭绝,影片也在最后指出,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全球大气变暖,而变暖的气候开始影响海洋生物,一方面在警示,另一方面则呼吁人类通过另外的技术参与海洋环境的维护,参与到海洋生物的保护上来,使之成为“海洋仙境”。但是不管是警示,还是呼吁,都只是一种微弱的声音,在3D世界里,或者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才是重要的,而深层次的解读则是一笔带过,没有任何的震撼。

将3D巨幕摄像机带入这个陌生的海底世界,或者也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人类活动,而2009年拍摄的这部科普电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技术的力量,希望给陆地上的观众带来与以往任何观影经历都不一样的终极体验,或者是对2006年的《深海世界》3D的一次致敬,当时这部3D纪录片创下了全球6000万的票房,其中40%来自IMAX影厅,所以在时隔三年之后,《海底世界》3D的重磅推出,或者也是基于市场的考虑,“年复一年,《深海世界》3D都在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把更多的影迷拉到电影院里,所以我们希望能再来一部《深海世界》3D”,IMAX制作娱乐公司主席、总裁格雷格·福斯特说。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476]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