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始于诅咒,终于诅咒

20200518.png

一场大火,一次阴谋,一场屠杀,当恭特尔死于匈奴士兵之手,当哈根被敷住双手,拿着利剑的克里姆希尔带着仇视的目光注视着仇人哈根:“尼伯龙根的宝藏在哪儿?”经历了劫难的哈根,目睹了国王死去的哈根,自己也难逃复仇之剑的哈根,面带微笑说了一句:“我永远不会泄露宝藏的地点……”话音还未落地,克里姆希尔德的剑已经抵达了他的脖子,一抹,哈根的头便掉落在地,作为复仇者的克里姆希尔德却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站立,一柄剑却插进了她的后背,克里姆希尔德在倒下时大声喊道:“大地啊,尽情喝个够吧!”她拿出放在身上的那块布,抖开,是从家乡沃尔姆斯城带来的一抔泥土,这是散发着家乡味道的泥土,这是象征着复仇之心的泥土,这是表达对丈夫忠诚的泥土,宛如一个仪式,当他人之死和自己之死都在这复仇的火焰中实现,克里姆希尔德就像回到了死去的丈夫西格弗里德的身边,匈奴王埃策尔在她倒地时说:“把她送到西格弗里德身边,她不该属于任何男人。”

《尼伯龙根》第二部《克里姆希尔德》就在这充满了仪式感的复仇和死亡中落下了帷幕,没有了甘为阶下囚却不愿成为恭特尔妻子的布伦希尔德,没有了关于哈根的行为是不是忠诚的讨论,续曲的主题更为集中,它只有一个关键词:复仇,而其中的主人公也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克里姆希尔德。在蛰伏等待了12年之后,西格弗里德死去的仇恨不仅没有被岁月磨平,反而更加浓烈,在西格弗里德死去的时候立下的誓言:“无论你躲在亲人后面,还是在众神的神坛上,我都要复仇”,已经完全变成了克里姆希尔德的行动指南,她活着的意义只剩下为丈夫报仇雪恨,而这样一种活着毋宁说已经死去,当十二年后匈奴王埃尔策派吕狄格伯爵前来娶亲,恭特尔的担忧是:“我害怕匈奴国网不知道是在向谁求亲。”而接近吕狄格时,克里姆希尔德的说法是:“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

她活着,她死了,追随着西格弗里德而去,足见克里姆希尔德对于丈夫的忠诚,足见她对于这场被噩梦寓言的爱情的忠贞,但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女人要为死去的丈夫复仇,更意味着她已经抛弃了一切:从最初害怕结婚的懵懂少女,到形同槁木死去的寡妇,再到重新成为埃策尔的妻子成为“大地之国”的统领,头戴皇冠、身披长袍的克里姆希尔德已经完全变成了死亡的象征,她的眼神空洞,她几乎总是用手抱着身体,只有那个仇人出现在面前,只有自己得到了一丝的机会,她的复仇意识便被唤醒,她的世界里只有一个词:复仇。埃策尔的求亲是她在等待十二年后获得的最好机会,但是她不是为了下半身的幸福,那种东西帝国联姻的婚姻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工具,她对求亲而来的吕狄格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看来你们清除我所受的耻辱。”

因为自己已经死去,所以在所不惜,因为受到了耻辱,所以要复仇,而不论是吕狄格还是匈奴王埃策尔都不能体会到她所说的耻辱,更不会料到她最后不惜一切只为复仇的计划——所有活着的人都无法体会到她内心强烈的复仇欲望,所以克里姆希尔德就是一个被仇恨隔绝开了所有人的一种存在。而其实,她在离开沃尔姆斯城的时候,她还是希望恭特尔能够为自己声张正义,但是恭特尔还是以忠诚为名拒绝了妹妹的请求,“我不能背叛哈根。”意思就是哈根没有背叛我,那一刻,克里姆希尔德才完全彻底地死去,她答应了匈奴王的求亲,但是唯一的条件是必须让她不受耻辱,也就是必须要帮她报仇,她甚至要求吕狄格对剑起誓,在锋利的剑锋前,吕狄格立下了誓言,当这一场跨国的婚姻充满了交易色彩,当远离故国只为完成复仇,后面发生的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前往匈奴国,对于克里姆希尔德来说,肯定是不适的,一个在西方的莱茵河畔,一个在东方的沙漠地带,一个是相对文明的世界,一个是落后的野蛮之邦,克里姆希尔德来到匈奴国走进宫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地上则显得混乱,而匈奴国王埃策尔更是带着某种原始的野性,他对于勃艮第王国,对于克里姆希尔德更是有着一种崇敬,看到美丽的克里姆希尔德走进来,他马上将自己的披风扑在地上,一方面是掩盖地上的混乱,另一方面也是欢迎的仪式,然后他命令:“将我的领地赐予克里姆希尔德!”而随着克里姆希尔德的到来,他甚至停止了对罗马的战争,和西方修好,而曾经他立下誓言:让罗马的宫殿变成匈奴的马厩,当战争平息,士兵们则嘲笑他:“匈奴王是最伟大的骑手,现在他在干什么?他在睡觉,他在睡觉,白种女人从我们手里抢走了埃策尔,她的长发缠住了匈奴王的手。”

导演: 弗里茨·朗
编剧: 特娅·冯·哈堡
主演: Margarete Schön / Gertrud Arnold / Theodor Loos / 汉斯·阿达尔贝特·施勒托 / 鲁道夫·克莱恩-鲁格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1924-04-26
片长: 129分钟

虽然是一种讽刺,但是埃策尔向克里姆希尔德求亲,在国与国关系上却是为了一种和平,即使当克里姆希尔德为了复仇策划了盛宴,认为报仇的机会到了的她央求埃策尔杀死他们,埃策尔惊讶地问她:“要杀死我们的客人?”克里姆希尔德告诉他你曾经为我发过誓的,埃策尔却还是拒绝了她:“我是沙漠之子,远方来的客人是神圣的。”而在宴会上哈根抱着埃策尔的儿子说:“这孩子好像命不长。”仅仅一瞬间,孩子就已经死去,面对被杀死的希望,克里姆希尔德再一次请求他杀死仇人,埃策尔抱着儿子的尸体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但依然没有下令杀死哈根他们,似乎在他看来,这场生死之战不该在主人和客人之间发生,用和平换来的局面也不应该再次回到仇恨中。

但是和埃策尔的和平主义不同,当克里姆希尔德无法让自己的亲哥哥为自己复仇,她就完全泯灭了在内部复仇的希望,所以离开沃尔姆斯城的时候,面对神甫的劝导:“你难道不和家族修好?”克里姆希尔德毅然转过身去,无论是不想背叛哈根的恭特尔,还是泪流满面的母亲,克里姆希尔德都没有再回头。但是她却在临行前用布包起了家乡的一抔土,“大地啊,你已经饮过了西格弗里德的鲜血,总有一天我也会让哈根用鲜血灌溉它……”而她离开故乡前往匈奴国,就只为这一个目标:让哈根的鲜血祭奠这片土地,祭奠西格弗里德。一方面,她让吕狄格在利剑面前宣誓,来到匈奴国之后,她又让埃策尔许愿,埃策尔对她说:“我以国王的人头起誓,让所有冒犯你的人人头落地一百遍。”而那个孩子也几乎是她复仇的工具,在孩子降生之后她再一次让埃策尔以孩子的生命起誓。

《尼伯龙根:西格弗里德之死》电影海报

这是克里姆希尔德在舆论上得到了支持,另一方面,当恭特尔和哈根率领勃艮第王国的士兵到来,克里姆希尔德更是在行动上开始了彻底的复仇。宛如鸿门宴上,孩子死了,剑不离手的哈根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开始了,当埃策尔显得摇摆,克里姆希尔德又以财富为诱饵,让匈奴士兵们重冲锋陷阵,让大家包围了勃艮第士兵的住处,然后冲杀进去。在攻势被他们一波波阻击时,她的弟弟吉赛尔赫向她求助:“想想我们的母亲吧。”克里姆希尔德也不念亲情,“交出杀人凶手,你们就获得自由。”在还是无法攻破的情况下,克里姆希尔德叫来吕狄格伯爵,“你要兑现你的承诺。”吕狄格说:“我已经把亲女儿都许配给了吉赛尔赫。”这一种联姻根本不能让克里姆希尔德防守,无奈的吕狄格冲杀进去,最终死去;最后她对着埃策尔说:“血债要用血来偿还。”她希望埃策尔为了死去的儿子报仇雪恨,埃策尔却坐在王座上,还是抱着儿子的尸体,他实在不知道克里姆希尔德会有样强雷的仇恨,而这对于他来说才看清了所谓婚姻的真实意义,“难道你永远忘不了西格弗里德?”

亲生儿子死了,弟弟死了,吕狄格死了,最后克里姆希尔德下令焚烧他们的住处,但熊熊大火开始毁灭一切,勃艮第王国里的福尔克弹奏起音乐唱起了哀伤的歌曲,那仿佛是一曲挽歌,即使对于自己命运的吟唱,也是对这一场无法被浇灭的复仇之火的悲恸,而哈根也在最后的行动中表现了“忠诚”,他护住恭特尔,当最后那扇大门打开,他面对克里姆希尔德说:“所有人都死了,杀了西格弗里德的哈根还活着。”激起了更多怒火的克里姆希尔德一剑刺杀了哈根,终于这个埋藏了十二年,利用与匈奴联姻的机会,让那个更多无辜的人死去的复仇计划才圆满告一段落,那抔土上终于渗出了哈根的鲜血,“大地啊,尽情喝个够吧!”

随着复仇的终结,谁都没有在这场复仇大战中成为胜利者,不管是在爱情中克里姆希尔德,还是为了恭特尔着想的哈根,所谓忠诚其实都伴随着欺骗,而正是这种欺骗,使得所谓的骑士精神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象征,而这其实就是尼伯龙根的那个诅咒:在西格弗里德拿到那块隐身衣的时候,侏儒领着他去看那些珍宝,他说起这个古老的诅咒:当珍宝失去,所有人都会石化而死去。西格弗里德拿到了珍宝,那些侏儒变成了石化的人;而尼伯龙根的财富被运到了勃艮第王国,于是勃艮第王国便遇到了这场大劫,西格弗里德死去,恭特尔死去,哈根死去,最后是克里姆希尔德死去,诅咒显灵,其实意味着传说中的尼伯龙根宝藏也失去了意义,正如将宝藏藏于水下的哈根所说:“我永远不会泄露宝藏的地点……”唯一知道的人死去,一切变成了空无,正像在这场复仇之后,再没有了所谓荣誉,也没有了所谓忠诚,再没有了所谓和平,也没有了所谓的爱情,“她不该属于任何男人”的感慨是让一个女人成为了一部复仇的机器,没有欲望,没有亲情,甚至没有生命。

[本文百度已收录 总字数:3740]

随机而读

支持Ctrl+Enter提交
暂无留言,快抢沙发!
查看日历分享网页QQ客服手机扫描随机推荐九品书库
[复制本页网址]
我在线上,非诚勿扰

分享:

支付宝

微信